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1)

读《古文观止》,品文言之美。吸古今之精华,学人生之智慧。

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五篇——《郑庄公戒饬(chi尺,戒饬,告诫)守臣》。

此文选自《左传》,行文紧凑,气势恢宏,讲述了郑国联合鲁国、齐国攻下许国之后,郑庄公准备如何统治许国的方略。其对形势分析之深刻,为后人考虑之深远,都体现了郑庄公高超的策略水平。难怪毛主席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2)

以下是读书分享:

【第一段】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白话】秋季七月(指鲁隐公十一年),公(鲁隐公)会同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讨伐许国。庚辰(七月初一),逼近(傅,通“附”,逼近)许国城下。颍考叔拿起郑庄公的大旗“蝥弧(一种旗帜的名称,蝥,读mao毛)”,率先登城,子都(指郑国大夫公孙阏,阏,读e厄)从下面射他,颍考叔坠落(颠,跌倒,坠落)摔死。瑕叔盈连忙接过“蝥弧”登城,向四面挥动(麾,通“挥”,挥动)并大声呼喊:“国君登上城墙了!”郑国的军队便全部攻上去了。壬午(七月初三),就攻进了许国。许庄公逃奔到卫国去。

此次“侵略”的背景

此时的郑庄公,可以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郑国在他的带领下日渐强盛。而许国弱小,又与郑国接壤,郑庄公早就动了觊觎之心。但是没有理由地直接攻打是强盗行为,所以郑庄公就“假传圣旨”,以周天子的名义告诉齐僖公,说许庄公不向周天子纳贡,大逆不道。齐僖公同意了,郑庄公又以同样的方式找来了鲁隐公。三家说好,一起去教育一下许国。

为什么郑庄公要找齐国和鲁国?请看地图: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3)

其一,齐国、鲁国跟许国不挨着,打下来了之后,土地产权没有纠纷,就算分给他俩,他俩也守不住。

其二,为了牵制中间隔着的宋、陈、蔡等诸侯。许国这块肥肉,其实很多人都想吃。只是没人有这个胆量,能像郑庄公一样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周天子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而已。

但是,当郑庄公以闪电之势拿下许国之后,形势就不一样了。当你假传天子命令这事露馅之后,其他诸侯一定会羡慕嫉妒恨,让你把许国交出来。

这时,郑国就需要齐鲁两兄弟在后方的牵制。因为这个“埋汰事”是郑、齐、鲁一起干的,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如果郑国输了,或者说许国被那些为周天子“打抱不平”的诸侯们抢回去了,那么之前郑、齐、鲁出兵许国就是邪恶的,接下来诸侯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攻齐、鲁两国,所以,齐、鲁必须一挺到底。

郑庄公这招“拉人下水”真是高明。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4)

誓师大会上的小插曲

文中有个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子都颍考叔射死了。起初在读的时候,以为是子都自私想抢功,但后来发现,先登的也不是子都,功也没抢到。后来读了《左传》,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这俩人的事儿,我觉得一个成语就能恰如其分的高度概括——“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事情是这样的,郑庄公准备攻打许国,出发之前在太庙搞了一次誓师大会,大会上郑庄公别出心裁,搞了一个竞赛,结果颍考叔玩阴的,把子都弄急眼了:

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

颍考叔具体怎么“挟辀以走”的,我不知道。但是他在投机取巧方面,是有先进经验的。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他就是玩文字游戏起家,帮郑庄公解决了母子尴尬难题,从而上位获得郑庄公宠爱。但是郑庄公宠爱,不代表别人也能容你。因投机上位,别人早就眼红,怎么能不加收敛?这下好,碰上硬茬子了。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5)

子都,也就是公孙阏,号称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著名大圣人孟子同志有过这样夸张的称赞: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他还是郑桓公的孙子,是正儿八经的郑国贵族。因其貌美善战,深受郑庄公宠爱。

颍考叔惹上这么一个人,能有好果子吃吗?

能躲过“明枪”,但终究躲不过“暗箭”,

所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颍考叔的死,其实不冤。他在用生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低调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6)

【第二段】

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

【白话】齐僖公要把许国的土地让给鲁隐公,鲁隐公说:“您说许国不进献贡物(共,通“供”,进献贡物),所以我们就跟着您来讨伐它。许国既然已经认罪了,现在虽然您有命令,我也不敢听从(与,读yu玉,与闻,听从的意思)。”于是他们就把许国让给了郑国人。

讲话的顺序

这三位大佬的说话就很值得学习。从地位上看,郑庄公最高,齐僖公次之,鲁隐公最低。按照常理,大领导是要最后讲话的,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如何为大领导的讲话扫平障碍。

首先我们复盘一下背景,战事完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郑庄公想独占许国,根本没有齐鲁两兄弟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不能摆在明面上,或者说不能让郑庄公自己说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有人递话。

齐僖公就很会来事,他没有直接问大哥郑庄公想怎么办,而是把球传给了三弟鲁隐公。一来表现了自己的态度,表示自己不想染指。二来也帮郑庄公确认一下鲁隐公的态度,好为郑庄公后来的发言铺平道路。

鲁隐公接到了话自然也不敢说什么。从鲁隐公的语气来看,那叫一个低微。一口一个“君”,表示自己就是个跟班的,其他的我可不敢寻思。

好了,齐鲁两兄弟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时候大领导郑庄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发表讲话了。许国是你们自愿放弃的,我可没逼你们哟!既然你俩不要,那我就照单全收了。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7)

有很多人,包括我,曾几何时都觉得咱们聪明的老祖宗们说话都太繁琐了,太累了。总喜欢绕好多弯,搞什么弦外之音,让人似懂非懂,让人去猜,真是烦人透了。有什么事情直说不行吗?直来直去的不好吗?从笔者短暂的社会实践上来看,确实不太好。

咱们中国人讲究“弯曲通幽有情,直来直去无情”。

为什么?

从最基本上讲,直来直去会让人一眼看透,而让人一眼看透,就会失去别人的敬畏。失去了别人的敬畏,就成不了大事。

所以我们看,但凡混得好的,都是会藏的,没有人玩斗地主上来就扔王炸的。你得让人捉摸不透,同时相处的时候还能给别人惊喜,让人觉得你深不可测,这才能有余地,有进退的空间。

但很多时候,有些人不懂得这些道理。但凡自己占了一点优势,恨不得就骑在别人脖子上拉屎,停不住地放狠话,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这是极其愚蠢,极其错误的行为。真正有水平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我们应该学会把自己的需求“藏”起来,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给别人留下把柄,这才是水平。

郑庄公接下来的讲话就堪称典范。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8)

【第三段】

【第一句】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

【白话】郑庄公派许大夫百里侍奉许叔(许庄公的弟弟,后来的许穆公),居住在许国的东部边境上(偏,边境地区)。并对他说:“上天降给许国灾祸,鬼神也对许国国君不满(逞,满意),因而借助于我的手来惩罚他。

【实义】先明确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并警告百里:“如果你们许国再敢嘚瑟,我还可以代表上天来惩罚你。”

【第二句】

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其糊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白话】我只有一两个同姓的臣属,尚且不能相安(共亿,相安),难道还敢把许国的事情也揽来料理吗?我自己有弟(共叔段),尚且不能和睦相处,而使他寄食于国外(四方,国外),更何况长期占有许国呢?

【实义】你们许国我是一定要占领的,我现在考虑的是占领多长时间!我告诉你们,我生气了连我的亲戚都打,看到我弟弟共叔段的下场了吧?你们要是不听话,就跟他一样的下场!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9)

【第三句】

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

【白话】您(吾子,谈话中对方的敬称)侍奉许叔来安抚、怀柔这里的人民,我会派公孙获来辅佐你。

【实义】我会派人来监视你,你好好干活,别想搞小动作。

【第四句及之后】

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白话】倘若我能寿终后埋骨于地下(得没于地),而上天又对降祸给许国的事表示懊悔,宁可(无宁,宁可)使(兹,使)许庄公有机会再主国政。那时郑国如有所请求(请谒,请求),希望许国念在有婚姻关系(昏媾,婚姻,昏,通“婚”),能屈尊给予帮助。不要使其他国家(他族,其他国家)逼近(偪,通“逼”,逼近),定居(实,定居)在这里,同我郑国争夺这块土地。我郑国的子孙对自己覆亡的命运,尚且来不及挽救,更何况占有许国呢(禋祀许,替许国主持祭祀,意为占有许国)?我所以使你们居住在这里,不光是为了许国,也是想巩固我的边境(圉,边境)。”

实义我死之前,你们是别想把许国拿回去了。你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保卫我郑国的边境,给我郑国干活的,你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至于我死了之后,你们许国什么安排,要看我后人的能力了,到时候再说吧。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10)

实话说不得

乍一看,郑庄公的用词谦卑有礼,没心眼的士兵们一听,还以为这仗白打了呢!

可实际上呢,句句都是许国,但处处为了郑国。用自己的军事实力背书,连恐吓带吓唬,三下五除二拿下了许国大夫,搞定了占有许国后的民心问题,确定了许国之后的战略走向。

如果说郑庄公直来直去,说大实话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那简直就是灾难!你抢占了人家土地不说,还放狠话在人家伤口上撒盐,人家不誓死反抗你才怪呢!

所以说,咱们要想聪明的祖宗们学习,就像电视剧《人世间》中,郝冬梅妈妈金月姬教育郝冬梅的话一样:“说话要讲分寸,做事也要讲分寸,窗户纸别那么轻易就捅破喽!”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11)

【第四段】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白话】郑庄公于是使公孙获居住在许国西部边境上,并且对他说:“凡是你的(而,通“尔”,你)器用财物(贿,财务),都不要放在许国,我死后,你就赶快(亟,赶快)离开。我们的先君(指郑武公)最近才在这里建国;而周王室已经衰落了,周朝子孙秩序日益混乱。许国是太岳的后代(胤,后代)。上天既然已经厌弃周王朝了,我们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郑庄公在怕什么?

人心从来都不是靠暴力去征服的,而是要靠时间去消化的。得到一个东西,不代表你就拥有这个东西,郑庄公就非常明白这个事情。郑国,是随着周平王东迁,新在此地建国的。虽然经历的两代贤明君主的发展,但是根基却不稳。况且郑国的地理位置有非常尖锐的两面性,你可以说它在中原腹地,指哪打哪;你也可以说,它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12)

虽然现在郑庄公是如日中天,但他心中明白,这些都是暂时的。郑国吃了平王东迁的红利,就必然会和周王室绑定在一起。周王兴,则郑国兴,反之亦然。想要分割清楚,形成自己稳定的根基和强大的威望都非一时之事,所以郑庄公选择了克制。

如果郑庄公强行霸占了许国,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就会给后代带来非常大的麻烦。一来,你不能保证你的后代能跟你一样文韬武略;二来,你不知道后面局势会发展成什么,如果天下有变,这会被人抓住把柄。这就是对后代的不负责任。

你丢给后代一个烂摊子,你走了,让他们怎么解决?!

所谓“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孩子们不求咱们能解决什么问题,但千万不能给他们添麻烦。

此话写给同为家长的我们,与君共勉。

郑庄公戒饬守臣原文注音(郑庄公戒饬守臣)(13)

【第五段】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白话】君子认为:“郑庄公在这件事上做得很合乎礼法。礼法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使人民尊卑有序,对后代子孙有利的东西。因许国无视礼法而讨伐它,而它认罪以后,又赦免它;度量自己的德行来与人相处,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办事,选择有利时机,然后采取行动,而又不拖累后人,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礼法了。”

如何使用礼

以笔者狭隘的理解,所谓“礼法”其实就是块“遮羞布”。

商鞅有句话,被奉为千古名言: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翻译过来就是:聪明的人制定礼法,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人;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死守成法。

我们不提倡“钻空子”,但是我们提倡变通与创新。

“天堂”和“地狱”往往就是一线之隔,而这一线往往就是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本文完。

希望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读书使人明智,这本《古文观止》的所有文章都值得花时间去思考,建议大家让孩子读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