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看到“罗杨三代恩怨纠葛不断,最后靠一外人,学会‘罗家枪’为杨家报仇”这样一个标题,一些对传统评书小说有兴趣的朋友,也许会形成一种错觉——不是说隋唐系列的事儿吗?这里头有“杨家将”什么事儿呢?

杨吉光打罗老三(罗杨三代恩怨纠葛不断)(1)

其实,要说隋唐小说,跟杨家将的故事从广义上看,也是有关系的。毕竟在五代残唐系列的后半部分中,杨家将的先祖火山王杨衮,就已经是重要角色了。然而,在狭义的隋唐小说中,肯定是没有杨家将什么事儿的,而且各位如果仔细看的话,老乐在本文标题中,并没有写杨家将,而是“杨家”,这可不是文字游戏,因为隋唐的重要角色中,代表隋朝的杨姓名将,还是有好几位的。比如靠山王杨林,颍川王杨义臣等等(杨林作为虚构人物,他跟历史人物杨义臣在不同版本的小说中关系不一样,有的说他们是亲兄弟,有的说他们是义兄弟,反正都是虚构的,无需深究),而他们跟隋唐的主角之一罗家将,本来就有不少恩怨。

杨吉光打罗老三(罗杨三代恩怨纠葛不断)(2)

那么,在解释清楚了这问题之后,接下来的内容就比较简单了,罗杨两家的恩怨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罗成在破了铜旗阵之后,违背父命,逼杨义臣自己的故事。很多隋唐迷对此事并不陌生,而且还有不少人谈起此事时,说这是罗成一生中犯下的重要错误之一,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寿命。这种宿命论虽然只是民间一句笑谈,本身是荒诞不经的,但是,却代表了一种朴素的观点,就是罗成太过绝情,根本不顾自己父亲,北平王罗艺的嘱咐,将父亲的盟兄弟杨义臣逼上绝路。

杨吉光打罗老三(罗杨三代恩怨纠葛不断)(3)

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罗成只不过是被父亲借刀杀人了,因为罗艺跟杨义臣的关系,本来就不好,他们之所以会结拜,不过是罗艺受迫于形势,才不得已选择的退让而已。这就涉及到了老乐最想在本文中表达的一个观点,罗杨两家的恩怨,究竟有多深。按照小说的时间线索来看,从罗艺年轻时扶保南陈的故事讲起的话,在南陈被隋朝平灭后,罗艺依旧不服,并且三次伐隋,可是,无论他怎么神勇,终究是人单势孤,并且在最关键的粮草补给方面,总是处于被动,导致他三次失败,而隋军中,让罗艺弹尽粮绝的最关键人物,就是这个杨义臣。别看他单挑不是罗艺的对手,但是打持久战,坚守不出,耗光罗艺粮草,是没问题的,而罗艺远征后,他的手下又没人是杨义臣的对手,所以杨义臣劫粮也很容易。

杨吉光打罗老三(罗杨三代恩怨纠葛不断)(4)

因此说,罗艺虽然表面臣服于隋朝,还跟杨义臣结拜,但他内心当中,是怨恨此人的。所以在罗成长大后,罗艺故意安排儿子去杨义臣身边当卧底,破坏铜旗阵,本来也是为了让这个骄纵成性,又身怀绝技的儿子,除掉自己最讨厌的这个“兄弟”。这就是罗杨两家的前两代恩怨。但是,大多数人看来,罗成就是不对,所以很多人气不过,无奈的是,隋朝最后被唐朝吞并,根本没有隋朝杨氏后代,有能力找罗家将报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外人”出现了,他就是杨义臣的手下大将,东方伯。这个东方伯恨罗成无情无义,立誓为老王爷报仇,而且他并不是单纯只能想想,或者骂两句解气而已,此人还是有条件做到这一点的。

杨吉光打罗老三(罗杨三代恩怨纠葛不断)(5)

因为他的“师父”就是罗成同父异母的哥哥,罗春(有些版本叫姜松或罗松),而罗春的枪法,才是罗家枪最正宗的嫡传,毕竟罗家枪得自于姜维的姜家枪,罗春正是姜维的后代血脉,他的外公是姜维的嫡传子孙,所以他的“罗家枪”要远比罗艺和罗成的罗家枪更正宗,更有威力。东方伯又得到了罗春的真传,所以他自然有能力战胜罗成,只不过考虑到罗成和罗春的关系,东方伯不好自己直接动手,所以他又教会了三个徒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投靠了西凉的王伯超(有些版本叫王不朝,或者王板超,都是口传心授的谐音名字)。这才在未来的情节中,有了罗成的儿子罗通跟王伯超盘肠大战,最后同归于尽的悲壮故事,而这个结局,也才算是为罗杨两家三代的各种恩仇,画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