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中小院在哪儿?查询任何版本的电子地图,答案都是“抱歉未找到”,这地方大约只有东大桥沿线的居民们是门儿清的。

所谓光中小院,是东大桥27号楼、甲27楼等7栋老居民楼整合出的新小区。去年老楼的居民通过向市信访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了小区内居民私装地锁问题,地锁林立、停车位不足是小区主要矛盾。属地朝外街道办事处接诉即办,从居民一个诉求电话,到如今所解决的不仅是停车问题,街道工作向前一步,对小区铺装、楼前绿化、墙体粉刷等方面按照“全要素小区”的标准整体提升、小区环境更美了、停车秩序井然有序,这些老居民楼如何实现的蜕变,街道亮出两件“宝”:一件名为党建引领,另一件名为共商共治。还有三个“三个三、三个二”的机制做保障,即三回复二回访、三级调度二级包案、三见面二跟踪,让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儿、揪心事儿、烦心事儿,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确保居民合理诉求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

崭新的“老小区”

昨天(8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光中小院,大门前电子拦车杆、探头、门前禁停标识一应俱全,门内设岗,热心的大爷大妈们带着红袖章,管理进出的车辆,一切景然。进了楼院,私家车虽多,却不拥挤。沿着消防通道两侧,一边是横平竖直的停车位,一边是居民们休闲纳凉的场所,楼院里的老人们手持折扇,闲聊的内容,时不时也提及小区这一年的变化。

硬核制止乱停车(破解停车煮饺子)(1)

光中小院院门

记者来时刚下了小雨,往光中小院深处探寻,雨水的冲刷给小院带来一种别样的雅致,嫩绿满眼可见,黄杨环抱之中,一片鸡冠草刚刚发了嫩芽,可谓万绿当中的一点红。

硬核制止乱停车(破解停车煮饺子)(2)

光中小院新貌

转了一圈,时候不早,随着晚高峰邻近,进出小区的车辆多了起来,按照路面所示的行车标识,小区北门进车,南门出车,院子不大,内部交通微循环却很顺畅。除了南北门,院子还设有其他两个小门,居民步行进出多走小门,如此人车互不交集。

“我们这个院子停车都是靠我们自己来管。”和大爷大妈们聊起光中小院,人人都说自豪。他们告诉记者,早在去年这里的叫法还是东大桥27号楼、33号楼等等,其实都是单摆浮搁的老楼,老旧小区的通病在这里都能看见,经过一系列治理,现在这里整合成了一个整体的楼院,光中小院就是它的“小名”,虽然没有物业管理,停车靠居民自治也能井井有条。

接诉即办、不等于“指哪打哪”

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

“去年可不这样,车都堵到单元门口了,进出楼门大包小裹要举在头上才能挤过去。”居民回忆过往,早在去年尚无光中小院的概念之前,这里的风貌还在另一个极端上。东大桥27号楼、甲27楼、33号楼等居民楼前地锁林立,加上没有物业,停车没人管理,在周边上班的外来车辆也随便停进小区内,使原本停车拥挤、混乱的小区雪上加霜,居民担心家里的老人被地锁绊倒,孩子被车碰到,就这样,居民的通诉求电话,打给了市信访办和市非紧急救助中心,希望属地帮助解决地锁问题。

去年9月,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区党委书记李萍刚刚上任,她几乎是和居民诉求前后脚到的,解决小区地锁问题,成为李萍书记上任后关注的头等大事,她曾是街道原综治办的老同志了,丰富的经验告诉她,解决地锁问题,不能“指哪打哪”,只拆地锁而不深入改变小区停车状况,结果只能是激化矛盾。

硬核制止乱停车(破解停车煮饺子)(3)

光中小院旧貌

李萍书记带队,围着东大桥27号楼在内的7栋老居民楼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诸多劣势当中也发现了优势,朝外地区“单摆浮搁”的老居民楼也有一些,包括东大桥沿线,但眼前的7栋居民楼是连成片的,与其单一解决每栋楼的问题,不如形成整体的规划,现在记者看到的光中小院也就是这样整合衍生出来的。

“动员持续了2个月吧,和居民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的会,至少开了20次。”李萍书记回忆说,在去年9月的调研过程中,先期在光中小院共发现私设的地锁64个,同期社区也开始了地锁拆除的动员工作。

想说动小院车主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萍书记说,既要让车主们知道,按照相关条例,私设地锁必须拆除的大原则是不动摇的,同时也要让居民们放心,地锁拆除后,小院的停车环境只会越来越好。在这一过程中,社区的党员、楼门长起了表率作用,带头自拆地锁,也劝导身边的居民们共同参与,在11月22日联合执法以前,64个地锁当中居民们已经自拆了将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期,社区活用“吹哨报到”机制,吹响街道“内部哨”,街道的平安建设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积极响应哨声,和社区、居民一起解决小区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先期街道聘请第三方公司对光中小院整体停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从定设计方案到具体施工细节,小院的居民们全程参与,积极出谋划策。

“我们车主还是需要更多停车位、我们老人需要更好的绿化环境!”来自小区不同人群的意见,该如何统一起来,同样是难题。各方的意见催生出了小院的停车管理委员会,李萍书记说这是小院居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员、居民代表、车主代表的共同参与,小院车位怎么改、怎么管各方意见最终达成了共识。

“到去年12底,经过一个月的施工,光中小院的停车自治管理体系健全起来,小区与停车有关的配套设施由街道出资建设,也投入了使用。”李萍书记介绍,目前光中小院设有停车位77个,基本满足小院居民日常停车需求。街道还协调路侧错时停车,方便有多辆车的居民。现在院子里停车免费,停车管理完全由居民们自己说了算。“大爷大妈们都特别热心肠,都轮班来帮着维护小区停车秩序,现在来参与停车管理的老人有三四十位呢。”

硬核制止乱停车(破解停车煮饺子)(4)

热心的老人们志愿维护小院停车秩序

举一反三

小院惊喜不断,通过一个案件带动一片治理

昨天下午,朝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冠宇向记者介绍了街道有关老旧小区的整体情况,记者了解到,朝外街道成立于1954年,是朝阳区的一个老街道,历史之久。辖区内共有7个社区,地区163个居民楼中有146栋居民楼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旧小区的规划滞后、设施不完备、物业管理等方面,不能满足居民现有的实际需求,解决好这些也是目前街道工作的重点。

“还是要举一反三,工作向前一步,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件带动全面治理。不能都等居民投诉反映再行动。”街道副主任韩冠宇说,针对光中小院,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绝不止步于停车难。借着7栋居民楼整合成院的契机,今年开春,小院里补种了大量绿植,品种繁多,让小院居民与绿色更亲近。经过这一夏,楼院里已经是绿意盎然。

硬核制止乱停车(破解停车煮饺子)(5)

小院绿化改造初见成效

在近采访结束时,临出院门,记者注意到小院北门内附近有一面高大的灰色院墙,砖石平整,这样的墙面难免成为小广告的“重灾区”,墙上也确有小广告频繁清理的痕迹。

街道副主任韩冠宇告诉记者,小广告问题也同样是老旧小区的通病,这正是光中小院正在治理的问题。在今年9月,这面灰墙会成为小区的文化墙,增加有关党建、地区文化和小区居民生活等内容,朝外街道辖区从面积来看,虽然在朝阳区算是“小个子”,却具有外事窗口区、政务活动、多元居住、商贸聚集、文化交融等区域特征。让街区文化深入到小区、楼门。今年年末,小院的单元门还要增加可视智能门禁,让小区更安全同时不让小广告入侵。老旧小区由内而外展现新的风貌。

光中小院的停车共建共治模式还要在其他小区问题上进行探索,同时在停车治理和小区整体提升上的经验将逐步其他居民楼推开,目前东大桥1号楼至43号楼已经进行了道路补修和绿化提升,部分楼体也完成了粉刷。街道、社区、居民一起努力,共建共治,让居民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