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尔衮与孝庄之间深沉的爱看爱情世界的“三要素”

天马

(2021年3月26日)

说起欣赏电视剧,我算是个“杂家”,从历史题材到人物传记,从商场的角逐到情感世界,都有所涉猎,然而,最感兴趣的还是历史和商战片。最近,看了电视剧《大清风云》,主要是反映从皇太极到顺治皇帝亲政这段时间围绕皇权的争斗。在看这部电视剧过程中,我所以能够产生从天黑上床看到东方欲晓的激情,主要是剧中伴随着皇权争霸而蕴涵其中的多尔衮与大玉儿(孝庄)刻骨铭心、惊天地 泣鬼神的爱情。

皇家的爱情同普天下的爱情世界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亦有其独特的背景和“风格”,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特殊性又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清初时代,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多尔衮与温文尔雅、智慧超群的大玉儿之间的爱情,有跟民间一样激荡的心动、澎湃的神往,也有只在皇宫里才能体现出来的残酷与血腥。可以说,多尔衮与大玉儿的爱情,就是经过这些血与火的考验,才铸就了千古绝唱。

而从多尔衮与大玉儿的爱情,充分说明在爱情这个世界里,有那么“三要素”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这“三要素”是支撑爱情的三驾马车。

“三要素”之首,或者说“三要素”的基础在于有一颗真爱的心

多尔衮与大玉儿的真实爱情,是社会流传两百多年的情感佳话,也是贯穿于《大清风云》始终的情感纠葛。两个人何以爱得那样天昏地暗、刻骨铭记呢?在下看来,从多尔衮的角度来说,大玉儿值得他珍爱的至少有那么三点:首先是大玉儿那天真无邪的第一感观。多尔衮与大玉儿初识的场面是,他在征战中偶遇茫茫大草原里那手里采着野花、嘴里唱着山歌的十四五岁的少女,接着是两个少男少女在马背上的纵横驰骋。此时此刻,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无邪,这瞬间的惬意与美好,让彼此永久难以忘怀,如果讲“情窦初开”,这就是他们如影随行的原动力。其次是大玉儿对自己的真心相爱、不离不弃。不管是历史的真实,还是文学的升华,皇太极既抢走了本该是多尔衮的皇位,也夺去了本该属于多尔衮的大玉儿。然而,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甚至登上皇后“宝座”的大玉儿,心里始终装着自己的初恋多尔衮,作为皇帝的皇太极即使强占了大玉儿的女人之身,并没有夺得她那颗至爱的心。第三是大玉儿那女人中难得的高超智慧。从年轻时期的大玉儿到身经百炼的“孝庄皇太后”,她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和为大清安宁、兴盛而不舍的信念,识破了一个又一个的迷雾,躲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粉碎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为大清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转危为安”。尤其是在多尔衮为夺取皇位而纠结,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过程中,大玉儿以两个人情感为积淀,靠着聪明的才智,让多尔衮一次次放弃铤而走险的念头,最终保持了理智与克制,确保了大清江山的稳定。这个过程中,虽然大玉儿一次次地破灭了多尔衮的“皇帝梦”,可她的智慧还是博得了多尔衮由衷的敬佩。任何的女人都有诸多之点作为可爱的资本和条件,在多尔衮的眼里,有了这样三点就足够了。

那么,多尔衮又有什么地方值得大玉儿为之仰慕、为之倾心呢?首先是“自古美人爱英雄”,多尔衮博得美人倾心的根本之点,在于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和为此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不妨去问所有的女人,嫁熊还是嫁龙?恐怕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选择嫁龙,龙的雄心值得感佩,龙的“见首不见尾”,值得倾其一生去解读、去追寻。我们读清史可以看出,多尔衮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历史性的功勋,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王朝。从历史的角度看,多尔衮够得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正是这一点让大玉儿对他爱得死去活来。即使多尔衮几次欲夺皇位,遭到大玉儿的反对和掣肘,但他的雄才大略仍然让大玉儿爱之深、敬之切。其次是多尔衮对爱情的真挚与专一。可以说,多尔衮身边缺什么都不缺女人,可他为何偏偏光爱着大玉儿一个?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人能够取代大玉儿的地位,没有人能够填补他情感世界的空白。在他的心目中,他与大玉儿这个“有情人终将成为眷属”,如果说推翻明朝、建立大清帝国是多尔衮的政治目标,那么,与大玉儿走到一起则是他不懈追求的生活巅峰。这样的男人值得爱,值得为之付出一切,大玉儿的眼光没有错。第三,最重要的是大玉儿完全读懂了多尔衮的心灵之窗。相爱的基础是相知,大玉儿看懂了,在多尔衮把她从荒野里拉到马背上那一刻起,两个人的心、两个人的命运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此后,多尔衮把自己所做的一切似乎都看作是为大玉儿而做,他为大玉儿而争,他为大玉儿而让,他为大玉儿而进退,他为大玉儿而取舍。就是他要登上皇位,首先想到的也是能使大玉儿成为皇后,从此让他高居母仪天下的地位。电视剧在表现手法上,也很别具一格,从头到尾,多尔衮与大玉儿没有亲亲我我,没有如胶似漆,有那么一点儿亲呢的表示,也是瞬间而过,这更让人们看到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之高雅、之深沉,之大爱无疆。够了,多尔衮与大玉儿彼此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都证明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孝庄与多尔衮的爱情故事(从多尔衮与孝庄之间深沉的爱看爱情世界的)(1)

    “三要素”之二是,爱情双方彼此要有份高度的信任

信任是爱的基础,是爱的条件。多尔衮与大玉儿的爱也不例外,正是这种建立在了解、相知基础上的信任,支撑着两个人的情感世界。所谓信任,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彼此的,一方给另一方以高度的信任,另一方则以绝不让其失望作为回报。

《大清风云》电视剧里,最能够考验多尔衮与大玉儿之间彼此信任的有两个重要关头:

第一个关头是,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率大军攻进北京,天下大局已定。多尔衮面临的考验,或是在京城自立为王,或是回到“老巢”接顺治小皇帝和大玉儿进京,把顺治小皇帝送上京城的“金銮殿”。此时,大玉儿身边的皇亲国戚看多尔衮迟迟不来“接驾”,都慌了神儿,怀疑多尔衮有“篡位谋反”的嫌疑,有人甚至主张讨伐“叛逆”。在这扑朔迷离之际,只有大玉儿能够沉得住气,她相信多尔衮不会做出弑君篡位、对不起大清、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果然,多尔衮顶住了让他称帝的谗言,战胜了自立为王的一念,亲自率领京城文武百官,把小皇帝顺治和皇太后大玉儿接入京城,亲手把只有六岁的顺治皇帝抱上了“龙椅”,自己甘当一个“摄政王”。

第二个关头是,多尔衮在自己掌管的“两旗”大营,禁不住两位兄弟的蛊惑,准备率大军入城,废掉“不中用”的小皇帝,自己名正言顺地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给讨伐大军争取开赴京城的一天时间,大玉儿以其理智的思维、果敢的行动,亲率身边几位随侍和太监,来到多尔衮军营门前,以大军要入城“就从自己身上踏过去”的“震慑”,竟然让多尔衮的十八万精锐之师没有敢迈出辕门一步。真的是“相信的底气”抵住了二十万“铁骑”。

当范浩正、鳌拜率领的二十万讨伐大军抵达并包围多尔衮“两旗”军营之时,大玉儿在得到范浩正“只有三分胜算”的预测后,为了避免大清之兵的自相残杀,避免黎民百姓的生灵涂炭,带着小皇帝冒着被多尔衮身边人斩杀的危险,再一次走进多尔衮军营,准备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通过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说服多尔衮放弃邪念,回到以大局为重、以大清江山社稷为重的正确思维上来,从而尽快结束这场皇权争夺危机。事实证明,大玉儿冒死所下的“赌注”赢了,多尔衮没有让她失望,收回“出兵废帝”的成命,大清再一次转危为安。

关键时刻,大玉儿所以有着自己的底气和自信,靠的是什么?是对多尔衮的信任。那么,这种信任又来自哪里?是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情缘,是生死相许、存亡相托的“心诺”。

然而,情感这个东西又有着那么多的不可思议,信任中夹杂着猜忌,放弃猜忌再回到信任原点的时候,往往会让人更加感觉这份情感的珍贵,更加品尝到这份情感的有滋有味。也可能会有人说,猜忌是爱情的大敌,彼此信任就不该有猜忌的存在。在下看来,猜忌还有它的另一面,猜忌是珍爱的一种表现方式,因为珍惜、因为在意,才生怕自己的“宝贝”被别人得到、被别人夺走。对真爱异性动过真情的人不妨检讨一下自己,曾动过猜忌“邪念”否?如此说来,睿王爷多尔衮也不是圣人,他即使深爱着大玉儿,同样也犯过自己的“小心眼儿”。从剧情上看,大玉儿与范浩正本是再正常不过的皇太后同汉人忠臣的“上下级关系”,多尔衮却从中觉察出有“三分情”在里面,尽管大玉儿和范浩正多次为此“说清楚”,多尔衮还是在临终前非常“严肃”、非常“正式”地告诫范浩正,不要在皇太后身上动任何的“心思”,直到范浩正为此作出“庄严”的承诺,他才放心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多尔衮的此情此举,你说他是对大玉儿缺乏信任?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该有的“小心眼儿”?我想我们只能理解为他实在是太在意大玉儿了,才有了这样疯魔般的“胡思乱想”,才有了这样孩童般的“幼稚可笑”,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

孝庄与多尔衮的爱情故事(从多尔衮与孝庄之间深沉的爱看爱情世界的)(2)

    “三要素”之三是,要求得一份真爱就难免作出“妥协”

“妥协”说轻了是退让,说重了就意味着“牺牲”。据在下观之,世间所有爱情的“典范”,无不能演绎出诸多经典的“妥协”故事。多尔衮与大玉儿之间的妥协更可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

对大清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会取得这样的共识:多尔衮无论是经天纬地的功绩,还是指点江山的雄才大略,坐上“一庄”皇帝,都是当之无愧的。甚至说,假如他能坐上“一庄”皇帝,说不定将完全改写大清王朝的历史,或许“康乾盛世”也会大为逊色。事实上,多尔衮也确实多次动过称帝、废帝后取而代之的念头。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他偏偏遇上了大玉儿这个“降魔除怪”的大英雄,他的念头一“露头儿”,不是被大玉儿的苦劝“消灭在萌芽之中”,就是被大玉儿足可以形成“震慑力”的眼泪化为乌有。这就说明,千般理由、万般大道都会在一个“情”字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情”能让人放弃江山、舍去皇位,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退让”、更大的“牺牲”?

《大清风云》电视剧最精采的一幕,是多尔衮与大玉儿以生命和皇权作出的最后“妥协”。为了证明大玉儿对自己的一片真情,多尔衮以毒酒来作出试探,他连着说了几个让大玉儿喝下这杯毒酒的理由,大玉儿都没有接受,最后,他说:“你以喝下这杯毒酒来成全我走上皇位好吗?”大玉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利用仅有的几分钟清醒,她告诉多尔衮要善待自己唯一的儿子顺治皇帝,做一个善待黎民百姓的好皇帝,最后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爱你,多尔衮!”此情此景,让多尔衮完全看清楚,大玉儿为了成全自己的“皇帝梦”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只要自己想要的,大玉儿无不可以满足。既然如此,他还会心安理得地去做那个皇帝吗?他喝下了跟大玉儿一样的毒酒。在作出这些安排前,多尔衮告诉手下的心腹:“让太医用解药先救大玉儿,大玉儿救过来之后,救不救自己由大玉儿决定,万一救不过来大玉儿,千万不要再救自己,自己愿意与大玉儿一起共赴黄泉!”当两个人都被救过来之后,一场自相残杀的血腥战争得以避免,耗时多年的皇位、皇权之争到此结束,多尔衮为顺治皇帝让出了“乾清宫”,顺治皇帝正式亲政,多尔衮还交出了苦心经营多年的“两旗”帅印,让顺治皇帝直接掌管,自己退居“太上皇”之位。至此,多尔衮与大玉儿的爱情经受过了一场以付出生命、交出皇权为代价的“妥协”考验。就“妥协”而言,堪为极至。

令人遗憾的是,多尔衮与大玉儿的爱情实在是“有缘无份”,就在顺治皇帝颁下“诏书”,两个人正准备大婚之时,多尔衮一时兴起,在出山打猎追赶一头漂亮的梅花鹿、准备以两只鹿角送给大玉儿作为大婚礼物,以了当年马背之愿的时候,意外连人带马滚下沟底,被摔得五脏俱碎,没几天就告别人世,离大玉儿而去,只给大玉儿留下“好好活着,管好大清”的遗愿。从最终的结果看,多尔衮不仅为大玉儿舍弃了皇位,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多尔衮与大玉儿相知相爱,有情人虽没能终成眷属,可他们所谱写的感天动地的爱情篇章,至今还在放射着耀眼的光彩!

孝庄与多尔衮的爱情故事(从多尔衮与孝庄之间深沉的爱看爱情世界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