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的今天,日本军队在中国故都附近的卢沟桥挑起事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也称为“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的起点和意义(一个国家的新生)(1)

无论是保卫宛平城、炮轰卢沟桥的日本华北驻屯军,还是奋起反抗的中国陆军第29军,都不知道这次事变,最终带来的是日本帝国的毁灭与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日本军队6年前曾轻松驱逐中国东北边防军吞并中国东北三省,随后控制了热河、侵入察哈尔乃至河北,他们认为中国守军必然不堪一击。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只知道军部命令不准后撤,他们身为军人保家卫国是神圣职责。

卢沟桥守军的这次抵抗,发生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新时期,很快中共中央通电全国提出“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国民政府外交部也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抗议。日本内阁作出了“不扩大”的决议,与中国北平地方举行谈判,但日本军队却从从天津、古北口、榆关等地赶到卢沟桥前线。

3天后日本援军赶到,即攻占卢沟桥与宛平城,把战火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等地。国民政府深知6年前的妥协退让只换来日本步步紧逼,这就有了这年7月17日,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蒋介石提出,“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并明确了中国政府的底线,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冀察行政组织不容改变、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人不得要求撤换、第29军驻地不能受任何的约束。

如果日本政府真心“不扩大”中日争端,如果日本内阁能够约束日本军队,那么卢沟桥事变完全可以和平解决。问题是日本政府约束不了日本军部,日本军队约束不了前线部队,甚至日本政府也无意严格约束日本军队。这就导致中日和平谈判,变成日本军队不断向中国增兵的缓兵之计。

这年7月28日,日军部署完毕向北平、天津发起进攻,第二天北平、天津落入日军之手,华北门户洞开。日军全面突破中国政府提出的政治“底线”,卢沟桥事变乃至中日战争已经失去回旋的余地,中日全面战争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不可逆转爆发。

日本以为这次出兵只是一次“武装大游行”,完全可以3到6个月基本摧毁中国军队的抵抗。结果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到武汉会战结束,日本军队动员了几乎全部精锐兵力发起全面进攻,却只能击溃中国军队而不能消灭中国军队,中日战争进入军事相持阶段。

当时的日本是全球第6号工业化国家,陆军仅次于苏联、德国与法国,海军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而中国是一个严重缺乏近代工业的农业国家,陆军孱弱、海军脆弱。日本背后还有美国“现款交易、自行载运”的战略物资、武器弹药支持,中国除了获得苏联聊胜于无的武器援助,几乎是依靠血肉之躯抗击日本的现代化军队。但即使如此困难的局面,中国军队独自抗击日本4年半之久。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5年,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首次进入大国俱乐部,与美苏英一起领衔发布《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无需按照拉丁字母顺序排名。此后中国军队远征东南亚保护英美在缅甸等地的利益,这是唐明以来扬威异域第一次尝试。美国人很快发现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一旦与日本相差无几,则战斗力可以追上日本。这说明中国军队的孱弱是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而不是中国人智识的落后。

当法国人宣布投降时,当英国人拿着相当于苏联两倍的美国战略物资却坐观成败时,中国军队却在浴血奋战捍卫一个古老民族的尊严。美国对日本输血10年,这才有资源匮乏的日本可以把战争持续下去。1937年日本58%的战略物资来自美国,1938-1939年日本55%的军火、80%的军需品来自美国,1940年美国向日本输出军用物资1.9亿美元,而1941年中国仅获得美国2600万美元的物资。不是美国趁火打劫,日本可能早在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卢沟桥事变8年后,中国终于迎来了日本投降。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甚至多次被英美出卖还能坚持到最后胜利,这对于民族精神的鼓舞而言是无可限量的。中国的抗战表现明显好于法国甚至好于英国,这让中国人在骨子里充满了努力奋进的豪气。从“八国侵华”到迈入大国俱乐部,中国只用了不过区区41年。

卢沟桥事变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凝聚到了一起,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大家终于明白自己是中国人。卢沟桥事变后10年后,人民解放军在山西痛快淋漓消灭大批装备先进的日本军队;卢沟桥事变12年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对挑衅的英国军舰毫不客气炮轰;卢沟桥事变13年后,人民志愿军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驱赶回“三八线”,甚至攻入敌国首都。

历史的巨大改变,就发现在卢沟桥事变引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而是新的巨人。此后再也没有战争是在中国境内打响,中国不求战但也从不畏战。

今日中国处于战争频发的年代,中国却能置身战争之外数十年,这是卢沟桥事变以来那些军人英勇战斗带来的民族红利。当中国是一个微工业化国家时尚且可以拖败工业化的日本,那么中国一旦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乃至完成工业化,就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撼动的民族实力。

纪念卢沟桥事变,先辈的流血牺牲与艰苦奋战,迎来了一个国家的新生,引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连日本这样强大的对手都能最终击败,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可以克服?

(2021年7月7日写于贵州贵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