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都依靠项目支撑经济面貌,但在项目中,标杆性项目更是“王者之中的王者”,它的标杆意义,很大程度上,正体现于其对于重大战略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牵引意义。

也就是说,一个标杆级的大项目落地,不仅在体量上远远超过许多其他项目,更是对地区经济厚度、增速潜力、产业层面的综合认可。

作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龙头,经开区在2023年初,就已经“一鸣惊人”。

新年伊始,千亿强区“连下三城”


有人说2023年,是全国经济大“狂飙”的年份,从目前全国各地表现来看,这样讲是正确的,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城市,大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亮出绝活,作为西安工业经济的“顶梁柱”,经开区自然不会缺席,而总结最近的动作,就是一句话:项目为王。

2月的前三天,经开区可谓“连下三城”:丝路轨道交通产业园、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建设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陕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及产业链项目。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2)

丝路轨道交通产业园效果图

梳理重点项目信息,不难发现此次经开区落地的项目都有着多个共同特点。第一,项目聚焦先进制造业,涉及轨道交通、材料研发、新能源汽车等等,几乎都是省市层面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条,成长性好、带动力强。

第二,专业类型较为前瞻,比如都涉及了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等等,其科技含金量都比较高,符合两链融合的大方向,也反映出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定位高标。

事实上,经开区的成绩,远超人们对它的印象:2022年,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0.8%,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1.6%。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3)

陕汽重卡生产车间

而且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背景下,西安尤其需要工业这个“经济发动机”来解决的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需求端难题,这对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重要。可以说,经开区工业发展成果,已经是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内核。

引领西部,从项目出发


当我们看到此次经开区的大手笔时,感叹之余也不难发现它的雄心:经开区不仅是在项目数量上进行增进,更是对创新也有强烈渴求。

一方面,这得益于经开区清晰的产业方向,经开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基础优势,明确提出了“4 4 4”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就是四大支柱产业,而上述三个项目便紧贴支柱产业。

招商思路与中长期的产业方向保持了高度一致,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既是经开区“补链”、“强链”、“延链”招商思路的最好诠释,还是经开区自身招商引资吸引力的展现,更是对城市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17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何能让自己在万花丛中脱颖而出,答案是用项目说话,但只谈项目不谈创新的只是扬汤止沸,因为项目也分优劣,不能见项目就上,不能“囫囵吞枣”,需要紧密贴合自身的路数,只有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前景,招来的项目,才具有正向价值,才能真正“为己所用”。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4)

吉利汽车西安工厂

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面向前沿的特殊要求,那就更需要对项目产业属性、成长空间、带动效应提出更为“挑剔”的要求,而纵观经开区一系列举措,发现都是优先锁定具有广泛带动效应的项目,再以此为原点,根据产业链进行二次招商,保证项目在落地后,还能再通过带动上下游企业进行汇聚,最终实现产业生态全周期。

比如合作开发类项目,一直被视为招商引资届的“重头戏”,因为它涉及面大,投资金额大,而且不是单个项目,而是围绕区域开发从而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倍增效应的区域合作载体。翻阅国内发达城市的成长轨迹,几乎都绕不开合作开发类招商。

在此次签约中,合作开发类项目便是干货满满: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项目将大力吸引整合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机电系统配套企业在经开区聚集落户,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同时成立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联盟,共同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5)

隆基乐叶总部基地

还有创新研发类项目,在各类项目层出不穷前提下,如何保证项目本身“长久不衰”,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而此次签约会,也深刻关注到了这一客观需求。

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投资约315亿元,征地约2300亩,分一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宝钛集团科创中心、陕西有色天宏瑞科公司科创中心等项目,打造集总部管理、研发中心、结算中心、人才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高端科创集聚区;二期建设宝钛新产业发展基地、12寸晶圆片单晶炉高纯多晶硅原料研发扩产及供应科研等产业化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新高地。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项目不仅能够为经开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还能够带动上下游行业,可谓“一箭双雕”。像这样的项目,不仅仅只是单个,它更是“平台型”的“城堡”,因为它给地方增加的不仅仅只是一个项目,而更是改善一个地方的产业和创新生态。这对于助推整个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幅画卷:在合作开发的带动下,在创新研发的突破下,经开区“接力棒”式地进行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补链,有效提升了重大项目引领带动的范围。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6)

经开街景 航拍©悦西安

若从更加宏观视野来看,虽然此次签约项目来自不同行业,但都能与总部经济、项目载体、创新平台、企业驱动、应用场景等要素一一对应。而这些要素,这无疑为“工业立市、项目强区”加速的同时,又为经开区无形之中构建出一个牢固咬合、循环往复的产业支撑体系。

可以说,既有浩荡的产业规模,也有突破的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门户,使经开区在未来,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更坚实的美好预期。

龙头集聚背后的区域底气


这无不与四新战略是紧密贴合的,尤其是在全省发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背景下,经开区项目内核的综合实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晴雨表”,而对于如今的经开区而言,经开区的主导产业正处于数量化向质量化挺近的重要阶段。

尤其是在全省开展“三个年”活动动员会和经开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后,更是用实效雄辩的证明了,经开区在产业规模化发展道路上,永远没有终点,只会向产业价值纵深不断进军。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7)

经开街景 航拍©悦西安

平心而论,经开区的亮眼表现并非偶然,它既是产业厚积薄发成果,也是依托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打造工业强市战略下自身区位优势的成绩体现。

从区域经济而言,这里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如今有了接二连三的重大项目的加持,对外“工业新城”特征将更加明显。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疑要以好上加好的前卫姿态,成为西安乃至陕西先进制造业的模范标兵。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8)

在日前商务部发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经开区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排名西部第一。虽然排名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此背景下,所带来的巨大利好是难以估量的,更是经开区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臂膀之一。

我们可以预见,直面项目为王的靶心,一切水滴式的耐力与努力,最终一定会汇聚为“硬邦”的发展果实,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永不褪色的守护。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9)

产业发展讲究集聚效应,而经开区随着科技赋能逐渐深入、龙头企业加快集聚、新业态不断涌现,让经开区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同时,也让大西安的工业基础得到充分夯实。

这意味着,在充满朝气的2023年,经开区所彰显的实力,将会更加强悍,在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万亿工业大走廊的背景下,它的冲刺才刚刚开始。

西安市经开区发展潜力(经开区引领西部)(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