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萧红说:“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1)

萧红

萧红在少女时代,从封建家庭中出走,开始了一生的漂泊。

虽然她的生命只有短暂的31年,却在荒凉中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除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享誉文坛的作品,她也打造了另外一个代表作,那就是她丰富的生活。

她总是居无定所,最后客死他乡。可无论身在何处,她都努力为“活着”这个词,赋予更温暖的色彩。

萧红

她心灵手巧,打扫房间、烹饪美食都不在话下。尤其是针线活儿做得极好。甚至有人说,如果她不是位好作家,也一定是个好裁缝。

她与萧军相逢于微时,对萧军的爱中带着感激。

于是,与萧军生活的那段日子,成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也更像个巧手的主妇,在柴米油盐中享受生活之乐。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2)

萧红与萧军

初到上海的那段时间,二人得到了鲁迅的赏识,并在文坛初露峥嵘,生活上终于宽裕了一些。

萧红可以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照顾好萧军上了。朋友去见她时,常常看到她系着围裙,要么在打扫房屋,要么在厨房忙碌。

据说,萧红做饭的手艺,让鲁迅都赞不绝口。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3)

电影《黄金时代》中的鲁迅与萧红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曾回忆:

“……这时候父亲也总是下楼,和他们一边交谈,一边参观萧红的做饭手艺,包饺子和做‘合子’(馅饼)这些十分拿手的北方饭食,一眨眼工夫就热腾腾地上了桌,简直就是‘阿拉丁’神灯魔力的再现。尤其是她那葱花烙饼的技术更绝,雪白的面层,夹以翠绿的葱末,外黄里嫩,又香又脆。这时候父亲也不禁要多吃一两口,并且赞不绝声……”

据说,鲁迅吃了萧红做的面食,饱了后还是忍不住再吃一些。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4)

汤唯扮演的萧红

这样一位贤惠的主妇,针线手艺也不在话下,甚至在圈子里出了名。

萧红的多年好友高永益,就曾经见过萧红的针法:“一会儿工夫,把他一条被老鼠咬得多处破洞的长裤,改成了一条很像样的短裤。”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5)

萧红与萧军

萧红裁缝的最高水平,体现在给萧军做衣服上。

有一次,这对夫妻要在第二天,去见上海有名的文人,可萧军还没件像样的衣服。

萧红于是超常发挥,只用了一宿的工夫,就缝制了一件西服。剩余的布料她也没浪费,做了一条雅致的小围巾。

萧军将这身衣服穿出去,获得了文友赞赏的目光。作为主妇,萧红心里当然是美的。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6)

小宋佳在电影中扮演萧红

萧红也经常当设计师,自己给自己做衣服。

她曾亲手缝制了毛蓝布旗袍,再用白丝线绣上人字形花纹。这样一来,粗布料也焕发出高雅的味道。

胡风的夫人,著名的女作家梅志,曾回忆萧红的惊艳一刻。

梅志生完小孩没几天,萧红就过来看望她。

随着门一打开,梅志看到了手执一枝梅、亭亭玉立的萧红。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7)

汤唯扮演的萧红

梅志禁不住眼前一亮:只见萧红身穿合体的黑丝绒长旗袍,显得特别高贵清雅。而她白里透红的脸蛋,也与那梅花相映成趣,真像是画里走出的美人。

梅志禁不住称赞萧红这身打扮。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旗袍居然是萧红亲手做的。深沉的黑丝绒面料上,点缀金线缝制的藕节花纹,配有凹凸纹闪亮的铜扣,既高雅又有亮点。

这一切,让梅志啧啧赞叹,无法移开眼睛。

萧红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衣料、这金线、还有这铜扣子,都是我在地摊上买的,这么一凑合,不是成了一件上等的衣服了吗?”

绣花的技巧和方法(民国裁女萧红)(8)

汤唯扮演的萧红

萧红说,自己的命“比青杏还酸”。她是努力在这苦涩的生活中,调入哪怕一丝丝的甜蜜。

她生下了与萧军的孩子,可那男婴只活了4天,就夭折了。

她产前不仅给自己做了衣服,也给未来的宝贝做了小衣服,沉醉在做妈妈的幸福中。

但那可爱的婴儿服,却再也用不上了。

1942年1月22日,31岁的萧红因肺结核,在香港玛丽医院病逝。

她到死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一直辗转在不同的旅馆、陋室中。

离世前,她在纸上写下: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