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郑好

王火所著的《战争和人》三部曲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后,得到广泛阅读,业界给予高度肯定,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30年过去了,王火也即将迎来百岁生日。我们今天如何来阅读王火的作品,特别是《战争和人》这样的史诗作品?我们能否从新的思考视角,或者新的研究视角,重新阐释王火先生的文本?

10个有趣的战争故事(著名作家王火荣升)(1)

10个有趣的战争故事(著名作家王火荣升)(2)

中国作协致信祝贺著名作家王火荣升“百岁翁 ”

2022年7月17日是著名作家王火的百岁生日。7月15日,“王火文学创作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省作协主办,四川省作协创作研究室,《当代文坛》杂志社承办,四川文艺出版社协办。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发来贺信。会上,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宣读了中国作协发来的贺信。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新华文轩副总经理马晓峰,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等人参加了线下研讨会。

10个有趣的战争故事(著名作家王火荣升)(3)

研讨会线下会场

贺信中提到,“夏山如碧,林木华滋,期颐之寿,椿庭永茂。在这美好时日,我们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王老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也向家属送上亲切的问候!王老是经历过大时代淬炼与锻造的作家,是优秀编辑家、“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为文教工作、出版事业倾注心血。王老在创作上锲而不舍、砥砺深耕,植下了根深叶茂的文学大树。扎根历史与大地,那些经脚步丈量而得来的有根有据的素材被酝酿成故事,客观、真实、还原历史的写法为当代小说注入了坚实而动人的力量。”

本次作品研讨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李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明泉,散文家蒋蓝等几十位专家学者参会,从多个角度分析王火的代表作《战争和人》,以此回顾和赏析王火在过往80年里所进行的文学创作成果,及其对当下文学带来的种种启示。

10个有趣的战争故事(著名作家王火荣升)(4)

王火,原名王洪溥,1924年生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题材横跨了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电影剧本、散文随笔等。长篇小说《战争和人》三部曲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另有回忆录《失去了的黄金时代——金陵童话》《长相依》《过客蓦然回首》等,中篇小说集《边陲军魂》《隐私权》《心上的海潮》,散文集《西窗烛》《人世绘》《王火散文随笔》等。

王火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出版家。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历任上海总工会筹委会文教部干部,劳动出版社及《工人》半月刊副总编辑,《中国工人》杂志编委等。1983年,王火先生来到四川成都,担任当地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参与筹建了现在的四川文艺出版社,并担任了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第一任总编辑。四川文艺出版社也在2017年出版了10卷12册的王火图集,较为系统地整理和展示了王火先生文学创作全貌。

10个有趣的战争故事(著名作家王火荣升)(5)

李敬泽:王火先生他以百年人生历程,80年创作生涯,无愧“火”的精神

王火是笔名,是早在青年时代自己为自己取的,“火”来自高尔基“用火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名言。这在李敬泽看来,“王火先生他以百年的人生历程,80年的创作生涯,是无愧这个‘火’的精神。他真的就像高尔说的一样,用新的热量和光芒,吸引感染着无数人,从精神上感召着无数读者。”

10个有趣的战争故事(著名作家王火荣升)(6)

摄影 苟世建

在《战争和人》中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王火写到,有时候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成员的一生,可以清楚有力地说明一个时代。这让李敬泽印象深刻,“这句话说出了《战争和人》这部巨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以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成员的一生,去清楚而有力地说明一个时代。王火先生是这样想的,他在《战争和人》中,也是有力地贯彻着他的艺术构思。所以《战争和人》当之无愧地说是表现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种史诗性作品。”

李敬泽在发言最后提到,今天召开王火同志创作生涯80周年的座谈会,“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对王火先生最好的祝福,最好的生日的礼物。因为一个作家,他的生命力,他的力量,他的梦想,他的理想,最终、最有力的是凝聚在他的作品中。作品能够使超越我们的自然现象,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断地、持久地向前延伸。在这个意义上,我想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也满怀敬意的说,王火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可以深刻留存于我们民族记忆中的一部卓越作品。”

与此同时,李敬泽还提到,研究《战争和人》,研究王火先生在创作生涯80年里所进行的宽阔、丰富实践和创作,不仅对王火先生是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的当代文学,对于我们新时代的文学,如何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行,与人类同心,写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知识,铸就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的高峰,我认为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战争和人》把国难写到了肉体和灵魂之中,同题材同体裁其他作品无法替代

《战争和人》第一部《月落乌啼霜满天》是王火在上世纪60年代山东临沂工作期间写的。他人生最好的22年,给了沂蒙老区。《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在那样的条件下,写作的难度和辛苦可想而知。即便如此,王火先生在那里还是写下了可以留存后世的作品。他有他的担当和深情。我也在山东教书和工作18年,无数次听到,在山东从事文学和教育的人们,表达对王火先生的敬佩景仰之情。我先斗胆代表山东的乡亲,向王火先生表达深深的敬意和祝福。”

在施战军看来,王火先生是大文人也是老战士,是有学问的著名作家、有成就又有故事的当代文学史亲历者见证者创造者。王火先生塑造的节振国等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他厚重的巨著《战争和人》是独特又永恒的文学奇迹。

写抗日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成为经典者不多。施战军认为,《战争和人》是把国难写到了肉体和灵魂之中的好作品。《战争和人》三部曲,如此雄浑又匀称,如此磅礴又通透,如此严整又动人。写抗战年代的长篇巨制中,《战争和人》那么多的地方场景,那么生动真实的众生相,那么浓烈的爱国主义,那么诚挚的人民性,那么深刻的战争辩证法,那么具体地在生死贫富善恶美丑的绞结中显现人的丰富表里和崇高民族性格,这些都表明它是其他同题材同体裁作品无法替代甚至无法超越的杰作。

《月落乌啼霜满天》里塑造的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宁死不屈的妇女形象庄嫂,原型来自他第一个采访到的曾在大屠杀中饱受摧残的幸存者李秀英。这一形象无论如何都应该永远留在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

谢有顺:像王火这样的老作家,是真正被使命感所催迫而写作

被通知参加研讨会时,谢有顺得知王火先生100岁了,他内心吃了一惊:“后来我想可能因为四川有马老,所以显得王老在我印象中比较年轻。长寿作家可能是扎堆的。四川出长寿的作家。这个长寿不止寿命长,也指写作生命长。比如说王老就写了80年。”

为了更好地研讨王火的作品,谢有顺近期对王老的作品来一次集中阅读。之前他就读过王老《九世回眸》,非常喜欢,“无论是里面的历史写实还是写作手法。此前也读过《战争和人》的第一部,后面就没有读。这一次重读也扩展了我的视野。”

重读王火,让谢有顺感想很多。“像王火这样的老作家,是真正被使命感所催迫而写作的。使命感对他不是空话,不是口号,而是心里面真有一团火在燃烧。前几年在成都开马老作品研讨会的时候,我当时就看到王火为马老文集写了一个序。里面就特别说到,他之所以恢复写作,是觉得自己被一种责任,一种情感催促,是带着自己的良知良能从事写作。我们以前写一些大词的话有些疑虑,但是在他们这些作家身上说这些话的时候非常非常的真实。面对这些老作家,我们真的要考量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写作?时间、精力、智慧所倾注的文字上,是不是能存留,是不是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我觉得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谢有顺还提到,才华横溢,生机勃勃的作家太多了,甚至在网络上也能发现语言幽默、言辞滔滔的,大有人在。为什么这些人的才华没有累积起来,没有写出优秀的作品,可能还是缺一点大的使命感。 如果有这样一个大的精神力量来催迫你的时候,可能你对写作的态度更郑重,也会更深情。

读了王老作品以后,也让谢有顺感叹,“现在不少作家的生活经历很窄、很有限,所经历的事情也要少得多。读了王老的作品,会真的发现,生活的积累和文学饲养滋养出的作品才是饱满的,有生命力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经历,构成了他的作品当中坚实的物质基础,血肉的基础。 ”

李明泉: 应加强对王火作品的宣传和推广

李明泉则重点就王火为人、为文的完美结合,谈了他的感想。他说,在与王火老师交往过程中,感觉王火老师为人非常的谦虚,谦和,平和,他的修养、修为、修心真的值得人学习。王火是学新闻出身,萧乾是他的老师。李明泉发现,新闻记者出身的作家,观察社会问题就是比较独到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究探源精神。李明泉还提到,王火作品的社会认知还不够,“他的作品很多,也得到了茅盾文学奖。但不得不说,很多青少年,包括一些大学老师和专业的学生都对他的作品还不太熟悉。希望以后要加强对王火老师作品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到对抗日历史的特殊视角的文学读本。” 在媒体工作的作家蒋蓝,则重点从新闻方面,谈到他从王火获得的启示,“一个人要永远的直面大局,深入民生,深度挖掘人物的全部细节,高度真实的形象呈现出一个时代的积累和经脉。他从自己一个新闻人而转向了非虚构写作的方法上,给我自己的写作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启示和震撼。”

上午的研讨会结束后,当天下午,王老身穿与好友马识途同款的红色短袖衬衫,来到四川文艺出版社。作为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第一任总编辑,看到现在的单位工作环境,王老赞不绝口。

在四川文艺出版社,侯志明向王火转交了中国作协贺信,还代表四川省作协向王老颁发了"从事文学创作八十周年"荣誉证书,证书上写到:“为褒奖您对四川文学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祝贺您从事文学创作八十周年,特颁此证,以资纪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