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北京便民服务直通车?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北京便民服务直通车(北京市民步行一刻钟范围内)

北京便民服务直通车

6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幕。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北京已搭建起涵盖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网点在内的“一刻钟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今年便民商业网点的建设关键词是“织补”,计划精准补建和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410个左右。

9万余个网点“织成”便民服务圈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2月26日,在视察北京时指示,“要注意把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贯穿其中,借鉴国外城市建设有益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为深入贯彻落实 “2·26”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北京市商务局负责牵头研究提高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2015年,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2018年市商务局牵头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推动建设了一批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和社区商业中心,支持了一批规范化连锁网点搭载蔬菜零售、早餐、快递、收衣等便民服务功能。

2015年,市级层面成立了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工作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经市政府同意,每年初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分解目标任务。市政府督查室将此项工作纳入市政府与各区政府绩效考评范围之中,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集中督查。

在工作机制引领下,2016年-2021年,全市共建设提升各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7445个,超额完成建设任务。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

为巩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城市社区全覆盖成果,2022年计划精准补建和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410个左右。截至6月20日,全市精准补建和提升8类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60个,已完成年度建设提升任务的63%。

“便利性”满意度位列“五性”之首

在便民商业圈建设过程中,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工作小组指导各区梳理便民商业空白区域及业态,建立台账,形成精准补建台账。与美团合作打造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收录全市16个区、351个街道、6614个社区(村)的便民网点,从消费、供给、便利性等维度实施动态监测。

北京市社会办数据显示,全市“便利性”指数逐年提升,2021年上半年达到115.5,比2016年增长15.5个百分点。市统计局数据显示,84.1%的受访居民对家附近的生活便利性满意,“便利性”满意度位列“五性”之首。

同时,开展餐饮数字化升级行动,覆盖北京市近6万家平台商户,排名靠前的近6000家商户单周交易额较行动开始前增长近25%。指导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入驻“建行生活”外卖平台,减免佣金、运营费。

2022北京米其林指南榜单发布,其中,米其林三星餐厅2家、米其林二星餐厅3家、米其林一星餐厅29家,必比登推介餐厅18家;113家北京餐厅入围“2022黑珍珠餐厅指南”名单。

北京市还研究起草了《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指导东城区东花市、石景山区古城南路等成功入选商务部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便民服务模式也日趋多元化。引导京东、罗森、物美、一轻、北京稻香村等开展地铁便利店试点,130个便利店、书屋、药店等便民服务设施进驻地铁站;便利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北京市首张便利店行业综合许可证。非固定设施商业网点在大型宿舍区、地铁站点等区域“上岗”,据统计,上述区域共设立了移动餐饮售卖车22辆,备案、规范14家企业300余辆蔬菜直通车服务全市近600个社区。对开设在商场、超市内的“免洗快剪”门店,按照告知承诺形式进行许可。

农村地区便民商业网点改造启动试点

上述负责人介绍,完善农村地区便民业态功能、提升农村地区便民商业网点品质、助力农村地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增强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也是为消费者带来丰富优质商品、多元化放心便利服务的重要举措。

今年,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联合开展农村地区便民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典型示范类项目试点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带动、公平普惠”的原则,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应用及引入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的方式,加大精准支持力度,形成金融支持商贸发展的合力,鼓励大型电商、连锁流通企业通过技术赋能、供应链整合、线上线下结合,向农村地区下沉渠道和服务,多方助力农村地区便民商业网点“六化”(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本次试点项目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传统小店为赋能对象,联合建行、首创担保公司创新贷款模式、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给予贴息支持,有效缓解了改造升级初期面临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联合京东对小店开展品牌化、数字化、便利化等全方位升级,推广“一店多能”跨界业态搭载,为门店提供统一的视觉标准和规范,接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生活服务,引入京东APP、京东到家等线上渠道,依托京东掌柜宝智能收银机等工具和系统,全面助力小店焕发新生机。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