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赵铭婕 沈星凯

每年暑假,都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来到杭州,和在杭打拼的父母一起度过一段难得的亲子时光。但更多家长,希望的是可以把孩子留住,留在自己身边。在这样的期盼中,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吴家墩新人公寓内的大关新人幼儿园,今天(8月28日)正式开园。

吴家墩新人公寓,是康桥街道吴家墩经合社与顺丰集团联手打造的杭州首家快递小哥公寓示范点,目前已经入住快递小哥600余名,家属180余名,其中含有小哥父母和子女120余人,是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的集中居住点。

从规划到建设落成,这所幼儿园备受居住在新人公寓的快递小哥们的关心。经过多方努力,经过数月的洽谈、装修、审批报备之后,终于在新学期来临前,迎来了开园的日子。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1)

六个班一下就招满了

装修充满童趣,还计划开设杭州特色课程

大关新人幼儿园,位于吴家墩新人公寓的中心区域,毗邻农贸市场。在拱墅区教育局和吴家墩经合社的协调沟通下,幼儿园引进了拱墅区优质民办幼儿园——原大关艺术幼儿园的师资团队。

作为一所普惠性质的民办幼儿园,规划六个班,可容纳180名孩子,目前已经全部招满,其中大部分为快递小哥的孩子。园长郑群介绍,“作为扎根‘新杭州人’社区的幼儿园,入学需求旺盛,还没开始报名就已经有不少附近的孩子家长来咨询了。”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2)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3)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4)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5)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6)

此外,幼儿园还设置了两个托班,“我们考虑到快递小哥们早出晚归,不少还是双职工家庭,开放晚托等,可以让家长省心也更安心。”

在幼儿园教室、走廊等处的设计上,运用绿黄蓝三色,整体色彩小清新,各种卡通的手绘设计,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趣味十足。恒温的饮水器、可爱的午睡床、转角的手工天地……幼儿园处处都显现着可爱童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幼儿园一楼的墙上还设置了中国地图和浙江省地图。“快递小哥来自天南海北,我们计划在开学第一天,邀请孩子们将自己的家乡标注在地图上,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地理方位,一方面也能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郑群说,后续学校计划开设一些“杭州特色”的课程,比如介绍杭州景点、杭州小吃以及用杭州话开设课程,让孩子们了解杭州,“希望孩子不仅仅把杭州当做爸妈的工作地,也能当做他们心目中的第二故乡。”

费用更便宜,接送更方便

快递小哥爸爸直言:太满意了

四岁的王诗雨小朋友,马上就要入读中班了。今天,在爸爸王钰君的带领下,她提前来感受了一下新校园。

王钰君是顺丰的一名业务员,和爱人都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在宁波读完大学后,就在宁波扎根、成家。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7)

一年多前,因为工作调动,王钰君来到杭州,入住了吴家墩新人公寓。这一年来,只有周末的时候,王钰君才有机会从杭州回宁波,去看孩子和爱人,“有的时候工作忙,一个多月才能回去一次,从宁波离开的时候,女儿抱着我不让我走,那时刻心里真是酸酸的。”这些年,为了照顾小孩,爱人全职在家带娃,王钰君一心想着有机会能让一家人都来杭州生活。

其实,去年幼儿园所在的7号楼落成的时候,王钰君就来咨询过,不过因为当时幼儿园还在洽谈和装修中,只能让孩子在宁波先入了学。

今年七月,王钰君得知幼儿园下半年将开园,和爱人商量后,果断报了名。今天一大早,他特意赶回宁波,把孩子和爱人接到了杭州来,“整个师资很不错,又是个新幼儿园,硬件也很好。”

这次,王钰君终于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了,“幼儿园离家这么近,还有托班,我老婆说,她也准备出去找份工作,不用整天只围着孩子转了。”

快递区域小为什么要那么多快递员(全省快递员数量最多居住点办起幼儿园)(8)

和王诗雨一样,四岁的刘梓琪小朋友下半年也是读中班,她爸爸是一线的顺丰快递员。刘爸爸是山东人,已经干了六年快递。刘梓琪是小女儿,大女儿马上要读小学了,两个孩子一直都由夫妻俩带在身边。

每天六点出门,晚上八点下班,偶尔还要加班,一天中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主要我爱人管,我负责养家。”在大关新人幼儿园招生之前,刘梓琪需要去一公里外的一所民办幼儿园读书,每个学期费用就要1万多,“我爱人电瓶车接送,要是碰到刮风下雨的也挺不方便的。”

新学期,刘梓琪入读新幼儿园了,费用只要原来的一半左右,“新学校我们去看了,真的很好,老师也不错,硬件都是全新的。满意、非常满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