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这部电视剧由张国立执导,邹静之编剧,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邓婕,苗圃主演的民国题材电视剧。

该剧以民国为背景,讲述发生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上三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一生的恩恩怨怨,展示了老北京古玩业中的各色人等和故事,同时还穿插了有趣的文物知识。今天就和大家共同普及了解一下剧中出现的四个经典文物。通过文物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1)

《五月槐花香》剧照

一.商代四羊方尊

商四羊青铜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炭河里遗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四羊青铜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千克,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商四羊青铜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商四羊青铜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饰夔纹。方尊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有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既掩盖了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2)

商四羊方尊-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宋汝窑三足奁(lian)

又叫“三足尊”,奁(lian)和“尊”放东西的小容器,古代乘酒器皿

汝窑三足奁高:12.9cm ,口径:18cm ,底径:12.8cm。此奁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径度相若。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5个小支钉痕。

传世汝窑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碟、洗、瓶、盏托、水仙盆、三足奁(lian)等。三足奁(lian)存世仅有两件,这是其中的一件,另一件现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其造型仿汉代铜奁式样,属温酒用器。奁(lian)之胎体较薄,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外底有五枚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釉层开细碎冰裂纹,外壁凸起七道弦纹,使光素的形体产生韵律美。此奁(lian)是代表汝窑烧造水平的杰作。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3)

宋汝窑三足奁(lian)-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帝后礼佛图

《帝后礼佛图》是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后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1.创作背景

宾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是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求冥福而修建的,原计划开凿三座石窟,但耗时23年,动工802,366人次仅完成了宾阳中洞。它是龙门石窟中继古阳洞后开凿的第二大窟。宾阳中洞的前壁均是浅浮雕题材,遍雕佛经故事和皇室礼佛行列,用以宣扬佛法,赞颂佛家的累世善行和炫耀帝后的威仪。壁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中间被窟门分隔成南北两段,层与层间雕以横栏为界。自上而下,《帝后礼佛图》位于第三层。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4)

中国洛阳龙门石窟

2.详细介绍

详细介绍《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行列。北段刻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诸王、中官及手持伞盖、羽葆、长剑、香盒的近侍宫女和御林军的前导、簇拥下,缓缓行进的场面。

南段构图与北段相似,刻文昭皇后莲冠霞帔,一手拈香,后随两个戴莲冠的贵妇,在众宫女的前导、簇拥下迎风徐行,方向与北段相对。作品中人物密集重叠,顾盼照应,既浑然一体,又有丰富变化。

不同于当时常用的以形体高低大小来区分人物等级的手法,尽管作品中人物形象并无显著的大小之别,服饰也大致相同,但从人物的位置、相互关系,特别是风度威仪间的微妙差别,都显示出作为作品中心的帝后迥异常表的高贵与尊严,体现出创造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此外,从作品中人物的衣冠发式和伞盖、羽葆等仪仗制度看,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此,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帝后礼佛图分皇帝和皇后两批人员,各占三个版面,呈两边对称排列。人物在大小上具有明显区分,皇帝和皇后以及随行达官贵人的身高要明显高于仆侍,但经艺术化处理,在整体上是协调的,这是当时尊卑理念的反映。另外,目前我国尚存完整的帝后礼佛图,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巩义石窟寺。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5)

河南巩义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唐玄奘出家之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无价之宝《帝后礼佛图》孤品藏于此

整幅浮雕采取横向构图,人形处理因此显得颀长,并略带向前的倾斜感,既保留了盛典中的帝王生活气派,又带有飘然如仙的宗教意味和凝然静谧的心境。

同时,宫女们含睇若笑,娇慵前行的姿态,与整个虔敬肃穆的氛围形成了含蓄的对照,流露出作者沟通人世和天界的欲求。

与云岗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后礼佛图》已经开始摆脱古印度的犍陀罗风格,而加强了本土的艺术语言色彩。作品变得单薄平浅,高浮雕的圆润光影不复存在,线条成了艺术表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6)

云岗石窟艺术-古印度的犍陀罗风格

人与人的空间、人体的曲折起伏都用线勾勒,特别是衣纹的处理,格外舒展流畅、疏密有致,颇有汉代画像砖以线求形的神韵,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佛教艺术的很好融合。历史意义《帝后礼佛图》是我国雕塑史上的珍品,可惜在三十年代被美国人普爱伦勾结北平琉璃厂的古董奸商岳彬盗凿而去。从原壁被凿的痕迹和残存的浮雕斑痕,以及后来在奸商家中查出的几箱浮雕碎块来看,恐怕原作已被凿毁,现藏于美国的只是复制品。

这无疑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悲剧。礼佛图意义深远龙门石窟在宾阳洞中被挖去的“帝”和 “后”两组礼佛图,是整个雕像群的中心和最精彩的部分。此外,从作品中人物的衣冠发式和伞盖、羽葆等仪仗制度看,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此,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所以,无论从艺术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还是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去估量,帝后礼佛图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3.雕塑详情

东汉狩猎纹门楣画像石东汉狩猎纹门楣画像石是东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石门楣的左右两角分别刻日月轮。

画面分两栏,上栏画面为仙禽神兽,以卷草纹为装饰五代拍板指挥伎乐浮雕五代拍板指挥伎乐浮雕藏于成都永陵博物馆。元伊斯兰教永春达鲁花赤墓碑石反面此展品为元代文物。

残高44厘米,宽42.5厘米,厚8.5厘米,辉绿岩质地,顶部呈尖拱状,底部残缺;双面雕刻文字,一面刻波东魏道起造石思惟像东魏道起造石思惟像是东魏时期的石像。东汉拥彗门吏门柱画像石东汉拥彗门吏门柱画像石是东汉时期的画像石。

北宋刘明达卖儿砖雕北宋刘明达卖儿砖雕是北宋时期的一件雕塑作品。东汉周公辅成王庖厨图画像石东汉周公辅成王庖厨图画像石是东汉时期的石像。五代奏拍板伎乐浮雕此展品为五代时期文物。

五代小石塔五代十国时期的小石塔,该器物塔身圆角方形,四壁向外鼓突。顶、底平,顶部正中有直径0.8、深1厘米的小圆孔。北宋闵子骞劝父砖雕北宋闵子骞劝父砖雕是北宋时期的一件雕塑作品。金李稀造百佛铜牌金李稀造百佛铜牌是金代的一件雕塑作品。明铜观音像板明铜观音像板是明代的一件雕塑作品。东汉郭季妃墓门扉画像石东汉郭季妃墓门扉画像石是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北齐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北齐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是北齐时期的石像。东汉西王母门吏图门柱画像石东汉西王母门吏图门柱画像石是东汉时期的画像石。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7)

帝后礼佛图-现存于河南巩义市石窟寺

五月槐花香里的众生礼佛图原型(五月槐花香中的文物)(8)

《帝后礼佛图“重生”》纪录片剧照

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技术和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遗存,是珍贵的研究材料。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对社会共同记忆和利益的保护,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文物古迹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保护文物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

与此同时,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对其历史价值、科研价值、教育功能、形象功能的充分开发,将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