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

文/紫依

热播剧集《女心理师》大结局,目前豆瓣评分仅5.1,口碑不好,自然与职业剧非要加点偶像剧成分有关系。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2)

比如井柏然莫名其妙的耍帅,还有明明是复杂的案例,结果一次就能解决。

如果挤掉偶像剧的泡沫,捞干净了来看,《女心理师》里选取的案例,倒是挺写实,也直击人心。

就像之前热搜上的讨好型人格,二胎妈妈大庭广众下漏尿等等话题,都是通过写实的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3)

今天,我想聚焦在教育问题,谈谈前三个案例中,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1)夫妻关系不和,哪怕再伪装,依旧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发育

一开始,女孩尤娜因为和同学之间的摩擦,导致内心想不开要自杀。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4)

她觉得所有人都不相信她,也都不喜欢她,所以觉得委屈冤枉。

于是她给自杀干预中心打了电话倾诉,后来,在心理师贺顿的开导下,她才从天台下来,最终被救下。

本来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可是后面尤娜又想不开,给贺顿打电话,贺顿赶到的时候,她已经跳下了泳池。

第二次救下尤娜后,贺顿意识到,这不是一两次救下她,能够解决的问题。

她单独与尤娜和妈妈分别聊了聊,建议做心理咨询,可妈妈却认为女儿没问题,一味要求学校必须给出解决方案 。

可是没过多久,尤娜妈妈便给贺顿打电话。

原来在当天晚上,妈妈撞见尤娜从床上突然起身扇自己的耳光,她这才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贺顿以此为契机,也开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随着对尤娜的咨询治疗,贺顿逐渐了解了她的心理问题。

原来是父母之间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尤娜刻意地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5)

她所有自残行为的重点,都只是为博得父母的关注而已。

因为父母貌合神离,她便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他们不在一起;

她认为只有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才能吸引父母的注意,于是才会通过不断地自残,获得他们短暂的相聚和关注。

爸爸每次出差,还有吵架后搬离住所,都让她觉得家庭就要破碎了。

尤其是当她看见爸爸在帮助小哲母女时,更加误会了她们是引起家庭破碎的根源,这也是她针对小哲的根本原因。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6)

其实像尤娜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有很多。

每年高考结束,都会有一个离婚小高潮,不少为了子女暂时隐忍的父母,在子女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选择了离婚,彼此得到解脱。

他们似乎认为,这样都是为了孩子。

可是却不知道,孩子是敏感的。

父母之间相处的细微变化,孩子肯定是能够察觉到的。

比起这样互相伪装的生活在一起,其实倒不如坦诚地告诉孩子,“父母现在面临这样一个状况,大家一起携手度过这个阶段。”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7)

故事的最后,尤娜的父母选择直面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再通过吵架和逃避解决争端。

尤娜也知道了爸爸对小哲母女照顾有加的原因,是小哲的爸爸帮助过他们家。

所有人的症结都找到了,剩下就是想办法面对它,解决它,正视它。

孩子是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孩子离开家,只留下父母相对的时候,婚姻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爸爸,妈妈,孩子都是能够互相影响的。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8)

在一个家庭中出现了问题,是需要沟通和交流的。

尤其是孩子,比起父母,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来表达。

而青少年的一些行为,往往伴随着他们身上所面临的问题和疑惑。

这就需要大家细心地关注了。

尽管在剧中,贺顿仅通过两三次的会面,就轻松地解决了一个案例;

可事实上,许多人哪怕明白问题所在,等到矛盾出现时,又会重复走入一个死循环。

心理咨询是个长期的工程,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解开心结。

而第一个案例给有孩子的家庭,一个很大的警示:大人们自以为是地为孩子好,实际上伪装,还是会不小心泄露心思的。

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

(2)过度的保护,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直到彼此筑起一道墙

第二个故事的一开始,是一位年迈的老人,自觉患病四处求医,却始终找不到病因。

后来,他通过老师的推荐,找到贺顿进行治疗。

刚开始老人还拉不下面子,派了个替身,后面被戳穿后,才登门拜访,直接说出自己的心病。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9)

经过沙盘推演,老人被确认为“惊恐障碍”。

老人的心病就是自己的小儿子,父子关系不好,再加上他单方面过高的关注度,从而引发了心理问题。

原来,早年间由于车祸,老人同时失去了妻子和大儿子,只剩下他和小儿子相依为命。

所以他对小儿子保护得很好,甚至不想让他出国学习,只想把他放在跟前。

儿子其实也很关心父亲,只是他不知道怎么跟父亲沟通。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0)

因为父亲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期望过大,导致他的压力也很大。

确实,当父子俩一见面,明明彼此思念和关心,却是一触即发的剑拨弩张。

父亲越是想要抓紧手中的线,想把儿子牢牢掌握在手中,儿子便挣扎地越发厉害,甚至逆反心理更重,这种控制与逃离的父子关系,绝对算不上是良性。

就像“清华吴谢宇弑母案”,因为他是单亲家庭长大,母亲期望过高,儿子越优秀,她越严格。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1)

最后导致他一直拼命只想摆脱这样的控制,不惜弑母,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目的。

这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亲子关系同样不容忽视。

剧中,两父子在心理师的开导下,面对面地说开了。

儿子说,现在他已经长大了。希望以后可以换他来保护父亲;

父亲看到儿子的成长,决心以后不再逼迫儿子,让他去走自己的路。

其实车祸的创伤,对父亲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失去了其他人,他才更担心自己仅存活的亲人,这才做出了很多过度的保护。

水满则溢,关心则乱。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2)

父母对孩子有一种天然的保护欲,尤其是当孩子遭受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担心孩子会过不去。

所以就不想让他再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情,想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

以自己认为好的方式,让他成长,可这样就失去了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

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机会,多点信任与鼓励,多尝试沟通,比互相之间的逃避要好得多。

(3)极致的控制,会导致对方加速的逃离,松手更是为了彼此的融合

第三个故事来到女孩静静的身上。

静静,一个和母亲生活多年的钢琴师,父母离异,母亲掌控欲极强。

表面上,她穿着白色连衣裙,按照母亲的规划吃一日三餐。

可在母亲不知道的房间里,她带着耳机,听着摇滚,吃着垃圾食品和啤酒。

在妈妈面前,她永远表现的是那么的听话,是妈妈眼中的乖乖女,别人眼中的好女儿。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有多么的压抑。

随着妈妈发现她藏在床底的秘密,母女之间的矛盾也一触即发。

静静妈妈找到贺顿,想为静静的病情寻找解决的办法。

可是妈妈非常的趾高气昂,并且认为不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她来诉说问题,贺顿给出方法就行了。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3)

但贺顿还是建议静静妈妈,带着女儿一起过来治疗比较好。

随着女儿的情况不乐观,静静妈妈才带着她来医院治疗。

贺顿通过卡牌,让静静找到了她暴饮暴食和催吐的原因,一切来源于母亲绝对的控制欲。

随着治疗的进行,静静吐露心声。

她说自己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被妈妈操控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她很想要脱离这种掌控,她想要自由。

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反抗自己的妈妈。

可同时她又内疚和自责。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4)

所以在暴饮暴食后,又会通过抠吐的行为,来弥补这种自责。

贺顿告诉静静,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是独立的存在,不属于任何人。

妈妈通过掌控她,来获得存在感。

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尤其是妈妈通过这种打击羞辱的方式,让静静陷入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不自信中。

贺顿鼓励静静,相信她可以走出目前的困境。

其实,仅仅了解了问题所在,并没有用,如果母亲不会意识并改变,一切都是徒劳。

不久后,母女之间产生了激烈争吵。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5)

母亲的掌控越来越过分,她没收了静静的手机, 拿走了她的鼓棒。

静静气得把母亲的项链珠宝都往地上摔。

俩人都不肯退让半步。

妈妈竟然将静静反锁在了房间里,静静疯狂地砸房间的东西。

她觉得自己真的很累了,活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她给贺顿发了遗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然最后还是很幸运的,通过电台,贺顿救下了静静的生命,静静也终于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心声。

自从爸爸走后,她就承受了妈妈太多情绪。

明明是爸爸犯下的错,却让她来承受后果。

她知道妈妈不想她离开,可她们都困在这个家里太久了,而人生未来的路还很长。

她不想一直困在这里面。

她希望妈妈也能够走出来。

其实孩子远比父母想象中的要强大,终有一天,他们要离开父母去面对这个世界;

而父母一味地保护,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孩子所需要的。

面对,有时候也是一种成长,对父母来说也是。

关于成长,其实是每一个人的成长。

不会因为你当父母了,你就会比你的孩子更明白成长,更不需要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有时候也会从孩子身上明白一些事情。

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父母与其多点担心顾虑,不如给点信任与鼓励;

与其一味的控制,不如适当地放手。

积极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儿,背靠父母给予的爱,也会心向阳光茁壮成长。

结语

《女心理师》里还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包括贺顿自己的。

女心理师杨紫的自我治愈与成长 挤掉偶像剧泡沫(16)

它之所以每一个故事的出现 ,都能引发强烈的讨论度,就是因为我们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

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才会共情。

近年来,呼吁人们关注心理健康的话题和讨论越来越多。

因为抑郁而想不开的人比比皆是。

前有明星张国荣、乔任梁等的自杀,后有屡见不鲜的学生跳楼事件。

而亲子关系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甚至是孩子的误入歧途之事,也层出不穷。

因为人们缺乏对心理问题的关心和理解,最终,一个人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女心理师》的开播,最大的意义是让人们更加重视起心理健康,不再排斥心理咨询,要勇敢地让自己更好地活下去。

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