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1)

思享原创,侵权必究。


新东方的“双减之痛”:辞退员工6万人,退学费支出近200亿。

新东方的突然转型,我其实感觉有些怅然若失。

曾创办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俞敏洪,于1980年考进北京大学西语系,算得上当时名副其实的“高分学霸”。因病休学一年,于1985年毕业并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

6年后的1991年,俞敏洪毅然决然地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并在1993年11月16日,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教培创业,并在如今构建起一个“综合性教育集团”。

截止2000年,新东方学校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教培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截止2014年5月,新东方已经在全国50座城市设立了56所学校、31家书店以及703家学习中心。……但是当“双减”的春风吹过,即便是像新东方这样极具代表性的,光鲜亮丽的“资本式教育”,还是搁浅在了现实的沙滩上。

对于俞敏洪来说,在2021年4月以44亿美元的身价,列居《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55名,可是在双减以后,不但个人财富缩水,新东方教培事业的发展前景,似乎也一下子变得黯淡起来。

“新东方的市值跌去百分之九十,营业收入减少百分之八十,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 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

更惨的是,“新东方决定全面停止K9的地面和在线培训”。

连持续经营29年的新东方教育集团,都无法抵御“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培市场的寒风凛冽,更何况是那些聚集在中小学校门口的中小型教培机构呢?

但我还是要说,“双减政策”对校外补习班的打击整顿,有百利而无一害。

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2)

01 教培机构之罪。

俞敏洪其实不算聪明,但却又特别的睿智。

在其创办的新东方里,二十多年里接连涌现出了像徐小平、罗永浩和李笑来这样的人才,更厉害的是,这些从新东方辞职创业的老师,不管是搞投资、做手机还是搞数字货币,似乎都能走到各自领域的前沿地位,让人不得不佩服俞敏洪的远见卓识和识人用人。

更何况,在其创办二十多年的新东方风雨飘摇之际,俞敏洪选择的不是卷款跑路,而是不惜“壮士断臂”,退钱、退租和捐物,支出现金近200亿元,体现出一个优秀企业家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固然,创办校外补习班、在资本和利益的驱动下招揽学生、、扩大营收、加剧焦虑,是教培机构的不对。但是在政策影响下,许多企业家、员工和学生家长都承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这或许,就是教育改革不可避免之痛吧。

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3)

对于学生家长来说,不管让孩子补不补课,都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的继续。

只是在过去,大多数孩子和家长都在疯狂追捧和炒作补课的神奇效用,似乎一个孩子如果只在学校课堂上听讲,然后在父母和家庭的引导督促下写作业,这样的教育就是不完整、有缺憾的。

但实际上,雄踞在校外的教培机构,往往是在用巨额和海量的营销资源,来唤醒和激发学生与家长的焦虑情绪,用强烈的成绩对比、投入对比和就业对比,来诱导家长们相信:

花钱是必须的、应该的、有效的。

可很多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教培机构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家长愿不愿意花钱,学习听课和考试做题的重担,最终还是要由孩子们来承担。

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4)

02 家庭教育之错。

显然,年龄尚幼,心智尚未成熟,没有能力也没有发言权的中小学生,对于父母的逼迫、老师的督促和补习班的营销,根本无法提出足够有力的质疑和抗争。

有些孩子“感觉自己像一台24小时不停运转的学习机器”;

有些孩子每天放学在不同补习班之间“赶场子”,就像是横店的群演;

而有些孩子被父母送进“高考工厂”和名牌中学,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学习。

所以当诸如新东方这样的头部教培企业也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尽管这对于俞敏洪、旗下员工和教培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和惨剧,但是在我看来,“双减”对校外补习班的整顿,实际上是解放了孩子们时间和思想。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有些家长把自己在年轻时尚未实现的梦想,不假思索地托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远超其他孩子,获得成绩和学业的超前领先,最好能成为像华裔教授尹希那样,12岁考进中科大,17岁赴美留学,31岁成为哈佛教授的“天才少年”。

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5)

可是,像尹希、和曹原这样年少成名、大有所成的科学家,绝对不仅仅是超前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成果”,而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前提下,个人天赋、勤奋努力和时代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否则,同样是天资卓越,灵光乍现的“东方神童”魏永康,为何会在4岁自学完初中课程、13岁高考进入湘潭大学,17岁毕业成为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之后,因为家庭教育和自理能力的缺失,泯然众矣呢?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样的千古名句从魏永康妈妈的口中说出来,真是让人唏嘘慨叹。而对比魏永康和尹希、、曹原的人生际遇,相信许多学生家长的内心也会滂湃起伏“意难平”。

我相信在以往“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家长都以督促孩子学习为己任,以鼓励孩子背书、刷题和应考为要事。可是,如果你仔细研读魏永康的一生,就会发现:

其实在中小学阶段,一时一刻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般重要!

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6)

03 俞敏洪的体面。

在“双减政策”下,新东方教培事业的“土崩瓦解”,对孩子们是好事。

表面上减少了用来补课备考和超前教育的时间,也减少了家长在义务教育以外的资金投入,更让众多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可以促膝交谈、沟通交流和增进感情的机会。

也就是说,教培机构少赚钱,学生家长少花钱,孩子们的童年和少年,才有时间去放松休憩、领悟思考。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拥有一个正常的、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学生时代。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天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攀比的。”

“要每天多努力一些,比别人多努力一个小时。”

“无论你处于多么卑微的状态 ,只要你有梦想,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进入教培行业29年,如今的俞敏洪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善于激励中小学生读书和青年人求学上进的“人生导师”,这固然是好的。但是身为新东方的掌舵人,作为极力鼓舞和鞭策中小学生走进补习班的“始作俑者”,俞敏洪的励志名言,如果放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也就变了味。

没错,如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父母和老师督促孩子多读书、肯学习,肯定没有什么大错。只可惜,中考和高考的淘汰率太高。许多孩子殚精竭虑地学习,也不能考进自己和父母理想的大学。

早起晚睡、拼命努力、压力巨大,这就是当前中小学生的真实写照。

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7)

然而,即便是像魏永康这样年少成名、博闻强记的“东方神童”,尚且不能避免在考上大学以后,因为情绪性格、自理能力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而走上与昔日理想大相径庭的人生轨迹。大多数资质普通、努力不足的孩子,即便是在补习班里学得昏天暗地,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学业、事业和生活,不会因为严重缺乏休息和情绪性格反常,而走向思想意识的极端呢?

那个“感觉自己像一台学习机器”而消失在江边的初二女生,难道还不能令我们警醒吗?

一个正常的身心健康的孩子,肯定离不开读书、学习和考试,但是在他幼稚的心灵里,又不能只顾着背书、做题和成绩,孩子需要自由的空间和呼吸,需要快乐的玩闹和嬉戏,需要张弛有度的学习和放松,也需要来自于父母和家庭的情感、给养和陪伴,更需要我们的教育事业,捧出一颗无私、公益和慈爱的心,暂缓开办急功近利的教培机构,平息烟熏火燎的焦虑情绪,一起商谈、携手和决策,将教育事业的目标和方式,拉回到正轨上来。

不急不躁、不惊不扰、不争不抢,还给孩子们一个丰富、充盈和快乐的童年。

所以说,俞敏洪和新东方“壮士断腕”,在曲终散场之时“退学费、员工辞退N 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这既体现了俞敏洪作为教育家和企业家的责任感,也是他对自己前半生在教培行业的创业总结。

“过去的半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新东方好不容易生存了下来,保存了一点实力。”

总之,虽然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培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但好在,俞敏洪坚守住了教培行业“退学费”的底线,也守住了他作为一个生意人的体面。

这还是值得我们点赞的。


新东方正式入职一般要多久(新东方的双减之痛)(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