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最近,十几头北迁亚洲象成为新晋“网红”。它们一路造访云南普洱、红河、玉溪的“行踪”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象只吃玉米留下菠萝、小象吃酒糟掉队等事件更激起网友的兴趣。有人还编出了:大象想去昆明看滇池、欢迎大象来吃米线等段子。时下,象群向北的脚步并未停止。原因有诸多推测,公众期待定论。与其围观猜测,不如审慎敬畏、加强防范。这一事件也促使我们思考,人类与大象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维持怎样的关系。

抱歉笔者不会说出“逛吃”这样萌化、调侃的话。从跟踪报道亚洲象五六年的经验看,此次亚洲象北迁,不管对它们自己,还是对沿线群众,都是一次危险的闯入。如果说野象肇事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来弥补;但野象伤人的可能性,必须高度重视。野象远看很萌,近了却很猛。100米内遇到野象攻击,人类生存几率渺茫。在野象活动区,大象伤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仅2013年到2019年,亚洲象就造成41人死亡、32人受伤。从这个角度看,亚洲象北迁带来的绝不是一场浪漫远行。

你们跟我的日常有相似的地方吗(一路象北)(1)

(图片来源:百家号)

野象与圈养象间的差异,相似于狼与狗的差别。正如宠物狗可爱,可换做野狼就会带来安全隐患,野象出没事关群众生命安全,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安全感。所以,这不是大象想去哪就去哪、人们注意躲避那么简单。更何况,象群所经之处,从食物、气候来说都不是最适合的栖息地。所以,让野象回家,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也要看到,投喂引导效果不理想,活捕难度巨大,麻醉容易致死,激怒野象可能会误伤工作人员,“劝返”亚洲象并不容易。目前能做的,就是给一线处置人员更多耐心,择机干预引导,同时让野象经过区域的群众加倍小心、关注预警、主动避让。“盯住象”“管住人”,才能更好保护野象,更好保护群众。

作为越来越多野象走出保护区的缩影,此次北迁并不能得出保护区受到破坏的结论,恰恰映证着保护措施的严格执行。据调查,由于保护力度加大,保护区森林郁闭度提高,导致亚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粽叶芦等演替为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使得象群开始到保护区外取食。而保护区外,曾经的轮歇地大量被开垦成橡胶、茶叶等经济作物,“驱使”象群频繁进入更远的农田村寨取食,食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工作人员调侃:“吃惯了米,谁还愿意吃糠?”

某种意义上,此次大象北迁也折射出人象关系的变化。在历史上,亚洲象曾分布在我国更北的地方。几千年前,野象分布北至黄河流域。河南简称“豫”,或许隐含着古代大象与人的密切联系。然而,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大象不断南迁。新中国成立时,野象仅偏居云南一隅。由于非法捕杀等原因,国内种群最低时仅剩不足200头。经过近几十年的严格保护,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有明显增长。无论是此次监测预警人员的通宵达旦,还是居民对野象“肇事”的宽大包容,都折射出中国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随之而来,也出现了野象不再对人类敬而远之、更多进入人类聚集区觅食等现象,亟需关注。

你们跟我的日常有相似的地方吗(一路象北)(2)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时下,亚洲象和居民普遍处于混居状态,而人象混居也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长远来看,减少人象冲突的关键还是减少人象混居、给大象足够的栖息地,特别是避免野生象无序扩散。但这不仅是动物保护的问题,更是一道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课题。例如,在保护区内,能否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允许林木疏伐、计划烧除,从而增加食物供给,引导野象回归;在保护区外,撂荒后长出的野草是大象的食物源,如果希望村民不种茶叶、橡胶,而改成抛荒抑或种植野象喜食植物,需要政府补偿等措施的及时跟进。有专家呼吁,应该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适度开展生态体验等项目,在保护野象的同时,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旅游帮助居民增收致富。

人类要发展,大象要栖息,人象矛盾是个世界性难题。我们既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动物,也不能将危险的野象浪漫化。唯有尽可能避免野象伤人、减少野象造成的损失,才能保护好象,绘制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这正是:野象不浪漫,劝返才安全。大家晚安。

(文 | 杨文明)

| 荐书 |

★ ☆ ★

《与世界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你们跟我的日常有相似的地方吗(一路象北)(3)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世界谈谈心》。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都市、生活、艺文、校园、新知、科技、心理、食饮、光影、风尚10个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所收录的,也只是我们这个宏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但这些文化现象、社会风尚、思想观念,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刻画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尝试从中看到水的走向、听到风的声音,去发现、接受和推动改变。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道观察、思考,发现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 “与时代谈谈心 与世界谈谈心”套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