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字里乾坤

九、漫谈六、七、八、九、十

前一篇文章里谈了汉字数字的一、二、三、四、五,这一篇自然是谈六、七、八、九、十。数字数到十,就引出一个十进制,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发明之一。秦朝的李斯,统一了度量衡,推进了十进制的发展,十进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标准记数法。创造十进位制这一方法,据说是受到了十个手指头的启示。远古人就像今天的小孩一样,是扳着手指数数、记数的,手掌就是算盘,手指则是算盘珠子。手还用来表示从一到十的数字,所用手势与今人的手势相差不大。一到五的手势大概全世界都通用的,就是手指的数量,六到十就有讲究了:“六”为右手拇指与小指向下;“七”为拇指与食指向上,表示五加二;“八”为拇指与食指向下,表示五减二;“九”为握拳后突出食指勾弯,表示十减一;“十”为右手握拳。那么,五到十这几个数字的起源、本义、文化内涵都有些什么,下面就一一道来。

“六”

“六”的本义是庐,由四面墙,以及屋顶、地面两面构成的房屋。“庐”、“六”古音相近,所以将“庐”借为数字“六”。“六”作为单纯数字之后,后人另造“廬”代替“六”,用来表示生活栖息的空间。

“六”在甲骨文里是,像房屋的外形框架,有的甲骨文突出了屋脊,像屋顶的烟囱。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则有所变形。小篆则将金文的屋顶形象变形成费解的,隶书继续变形屋顶形象。

在民间,六象征着顺,有“六六大顺”之说,此说源自《易经》中的八卦。八卦是由“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八种卦型组成,每种卦型均由“——”和“——”三叠而成。而“——”由数字“六”表示,所以,由三个“——”重叠而成的坤卦用数字表示就是“六六六”,“六”属阴,坤卦属纯阴之卦,或曰“纯六”之卦。《坤传》云:“坤道其顺乎。”《说卦传》云:“坤,顺也。”坤卦代表顺,所以,“六”就成为象征顺利的数字。

古人崇拜“六”,故而很多事物都用“六”来概括:宇宙称为“六合”:即天、地、东、西、南、北;人有“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儒家经典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造字方法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佛家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七”

甲骨文中“七”写作,一横代表全部、一竖是切;一横加一竖,表示对全体进行切分。《说文解字》:“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邪出也。”所谓“阳之正”,是指七之内是阳,过了七,阴气开始冒出,阳气到了尽头,是夏半年过去,冬半年开始,一年分两岁的分界。这是把“七”字的本义和《易经》相结合做出的解释。在民间,人们把“七”的切分之义和砍头、死人联系起来。古人把处斩犯人选在七月,因为七月是阴气最重的月份。七月又称鬼月,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古代丧礼与“七”字密切相关,如:“祭七”,七天一祭,头七、二七,一直到七七,共四十九天,曰“断七”。“七”又与“巧”有着不解之缘,天上有七仙女,其中的织女与凡间的牛郎相爱,由此引出了七月七日的鹊桥相会,民间更把七月七日定为妇女的节日——乞巧节。为什么古人既忌讳“七”,又把许多美好的传说与“七”联系在一起呢?这个问题也许与古人的原始哲学思维和原始文化心理有关,如果深究下去,可能又是一篇不菲的文字。

在甲骨文中,“七”写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晚期金文为了区别于“十”,将竖笔转折。篆文基本承续晚期金文字形。当“七”的“切分”本义消失,成为单纯的数字之后,篆文再加“刀”另造“切”字代替。

“八”

《说文解字》中说:“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八的这个形从古到今似乎变化都不是很大,八的造字本义也是切分。甲骨文用相背的两条弧线指事符号,表示物体被分离为两部分。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写成一撇一捺,楷书承续隶书字形。

由于“八”有分别之义,故而遭人忌讳,比如有的地方有“逢八不回家”的习俗,还有的地方年龄逢八也要回避,以免人世分离。但是,“八”是个偶数,按照古人尚偶的传统观念,“八”又在受人崇拜的范围。所以,有些词,如:四平八稳、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时八节等等都用到“八”。现代人崇尚“八”,是因为“八”与发财的“发”谐音,与造字的本义没有关联。“九”《说文解字》云:“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

“九”

在甲骨文为,是“厷”(肱、臂)与“又”(抓、掏)的组合。造字本义: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小篆淡化了手形。当“九”成为单纯的数字之后,其本义消失,小篆加“穴”,另造“究”字代替。

《说文解字》的“阳之变”,是根据《易经》来解释的。在《易经》中,卦型均由“——”和“——”三叠而成。“——”属阳,由数字“九”表示,有“九九重阳”之说。乾卦全部由“——”组成,所以称为“纯阳”之卦或者“纯九”之卦。乾卦主健,有吉利兴旺的意思,而“九”又是阳数,符合古人趋阳避阴,趋吉避凶的思想,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人们认为“九”是至极之数,就是单数中最大的数。《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因此,许多象征极限之义的词都采用“九”——极多是九牛一毛;极高是九霄云外;极广是九州方圆;极深是九泉之下;极冷是数九寒天;极满是九九归一;极险是九死一生;极荣是九五之尊。“九”字的极限之义深得帝王们的喜爱,与帝王有关的皇权、官职、礼仪、建筑都离不开“九”。

“十”

“十”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就像一根用于纪事的垂悬的绳子。造字本义就是一根用来打结纪事的绳子,代表满数、全数。(有一个字是专门用来表现结绳记事的,就是“系”字,在甲骨文中是,多像一根总绳上有三根结绳记事的绳子。)到了金文,“十”开始成为指事字。金文在绳上加圆点指事符号,表示结绳纪事就成了。有的金文误将表示绳结的圆点写成短横。小篆承续金文字形。《说文解字》云:“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意思是说,“十”表示十进位所需数都已具备。“一”代表东西,“丨”代表南北,“一”和“|”相交成“十”,则表示东西南北中。

“十”,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十是十进制里面最大的数,十以上就是数字的循环往复了,所以,“十”就被人看做是满、全,这方面的词很多,如:十全十美、十拿九稳、十足把握、一目十行、五光十色等等。现代人归纳一些事物往往也是用“十”,比如十大名山、十大名寺、十佳少年、十佳运动员,就是我这篇文章也是写满“十”为止。

每日书单摘读(麻凡文集第三辑)(1)

每日书单摘读(麻凡文集第三辑)(2)

每日书单摘读(麻凡文集第三辑)(3)

每日书单摘读(麻凡文集第三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