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课本剧活动感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课本剧活动感想(试论小学课本剧)

课本剧活动感想

姚宏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小学课本剧”是一种独特的舞台剧表演形式,取材于小学语文课本及扩展性小学课外读本。首 先,授课教师应当对课本或读本进行二次创造加工,然后再把课本或读本中的故事和人物搬上舞台, 通过指导学生表演,使课本或读本的文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得到展现。授课教师组织开展“小学课 本剧”实践活动,对有效实现“三全育人”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三全育人”模式的一项创新成果。

所谓的“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是党中央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的途径和方法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高校需把立德树人 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 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 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 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将“三全育人”的要求 与本学校、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相对比,发现目前落实 “三全育人”的途径和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教 书育人”途径,即结合课程、教材,通过课堂教学途径来 实施“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而其他的育人途径,如实践育人、管 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途径和模式仍旧没有得到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进行研究探索 和创造性实践。

文中所论述的“小学课本剧”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近 年来组织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模 式对“三全育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学课本剧”是 一种独特的舞台剧表演形式,取材于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及 扩展性小学课外读本。在排练“小学课本剧”的时候,授 课教师和出演的学生首先要对课本或读本进行二次创造 加工,然后再把课本或读本中的故事和人物搬上舞台, 最后通过学生表演使课本或读本的文学性、艺术性、教育 性得到很好地展现。组织开展“小学课本剧”大赛实践活 动,不仅能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 素养,如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想象能力、 音像制作能力、编导能力、表演能力、道具服装设计能力 等,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奠定基础;而且还 能有效落实“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使学生在 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深刻感 染和教育。具体来说,“小学课本剧”实践活动对有效实 现“三全育人”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第一,文学性育人。“小学课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 舞台剧表演形式,取材于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及扩展性小学 课外读本。首先,创作者需要对课本或读本进行二次创造 加工,然后再把课本或读本中的故事和人物搬上舞台,所 以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课本剧一方面其本身必须具备叙 事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即背景、故事、人物;另一方面 其必须符合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条件,即故事发展、人物 形象塑造必须借助于语言表达,包括旁白、对白、独白等语言形式。

在组织开展“小学课本剧”大赛实践活动过程中,教 师指导学生参加剧本编写、节目排练、演出观赏系列活 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小学课本剧”的文学魅力。学 生演出的“小学课本剧”根据课本或读本的文学作品类型 分为两种:童话剧和人物剧。童话剧包括《白雪公主》 《灰姑娘》《小红帽》《木偶奇遇记》《丑小鸭》《小马 过河》《小兔乖乖》《龟兔赛跑》《骄傲的孔雀》等, 人物剧包括《将相和》《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雷锋好 榜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花木兰》《西门豹治邺》 《孔子拜师》等。无论是童话剧还是人物剧,学生们在表 演和观赏的过程中,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到剧中人物 的精彩对白,每一个剧目都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学生,使 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体验到了课本剧的故事情节、 人物语言等文学性要素,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生活、赞美 生活、歌颂真善美的情感,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效 果。因此,“小学课本剧”实践活动不仅创新了大学生语 文学科中文学教育的途径和形式,而且有效地渗透了“三 全育人”的情感教育目标。

第二,艺术性育人。“小学课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 舞台剧表演形式,其舞台表演方面的因素,如服装、道 具、音乐、灯光、布景等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当 “小学课本剧”的一个个剧目在舞台表演时,不仅仅是故 事情节、人物形象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同时展现在舞台 上的布景画面、背景音乐、旁白解说、灯光明暗等艺术化 的要素也从不同角度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使观众的注意力 高度集中,观众还会随着剧情的变化时而激动时而难过、 时而担忧时而欣喜,情感起伏变化较大,将“小学课本 剧”的艺术感染效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表演也是“小学课本剧”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喜爱表 演是大学生的一个典型特点,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 富、表现欲强烈,对于舞台表演的参与热情极为高涨。因 此,参加“小学课本剧”演出的学生为了达到良好的舞台 艺术效果,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课本剧故事、分 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背诵人物台词、练习人物动 作。而且,学生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在表演时发挥了相当 大的作用,达到了演什么像什么的程度,剧中人物形象的 表演不仅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审美效果,而且有效地渗 透了“三全育人”的审美教育目标。

第三,教育性育人。“小学课本剧”作为一种独特的 舞台剧表演形式,在体现文学性、艺术性的同时,最重要 的还是体现了教育性。“小学课本剧”的教育性主要体现 在,每一个剧目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塑造,展示 出鲜明的主题思想、优秀的人物品格,从而达到对学生进 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政 治教育效果。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剧目让学生们感受到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的高尚品 德;《花木兰》剧目让学生们感受到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 从军的爱国豪情;《孔子拜师》剧目让同学们敬仰于一代 教育宗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道德境界;《丑小鸭》剧 目让学生们树立起只要自信自强,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 的价值理念;《骄傲的孔雀》剧目让学生们明确了只有谦 虚谨慎,才能团结互助的人生哲理。所以,“小学课本 剧”独特的实践活动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文学作品 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所带来的正能量感染和熏陶,更重要 的是让学生接受到了生动形象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 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渗透了“三 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课本剧”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组 织开展的一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渗透“三全育人” 要求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从活动过程来看,编写剧本、 排练剧目、制作道具、舞台演出等环节培养锻炼了学生的 想象力、创造力、表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活动结果 来看,故事的主题思想、人物的形象品格对学生起到了文 学性、艺术性、教育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学生的文学素 养、审美能力、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都 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小学课本剧”实践活动不仅 从活动过程、活动结果都有效地渗透了“三全育人”要 求,而且在活动模式上也实现了创新,其在今后应该不断 完善继续实施,更好地对“三全育人”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秦韶贵.论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三全育人”[J].青年与社 会,2018(30):93-94.

[2]罗燕.编演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湖南第一师范 学报,2007,7(3):4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