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的人一定要变得乐观吗(悲观是一种远见)(1)

说到底,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

我不是乐观主义者,这不影响我热爱生活

文摄:罗西

朋友的父亲,生前历经各种凶险的政治运动,都是被整的对象,他笑称自己是“老运动员”……生前,他怕死,又乐观,在医院里当家住着,甚至让保姆在医院里做饭,应该有7、8年,曾经一切苦难都是为了衬托“还能吃”有多么幸福快乐?

每次他站着小便,都要女保姆帮忙把着,我几次去看他,碰到这场面,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别过脸,但是,他与保姆谈笑风生、仿佛问邻居今天买什么菜一样自然,一点也不尬,他活到快90岁才离世……

相反,他太太是名门之后,贤淑,身体一向比他好,一直是她照顾着他。想不到,老太太生病住院几天后就离世。她一直有个强烈心愿:不给子女、丈夫添麻烦。

我朋友说,她母亲是那种悲观的人,小病忍着,大病了也不想大治,尽量顺其自然,所以走得也快,因为心气不够,抱着一颗放弃的无为的心。

悲观的人一定要变得乐观吗(悲观是一种远见)(2)

我似乎也是这种悲观的人。

最近,我就跟两个孩子说,装着不经意的:有一天我患了不治之症,我不想动手术,更不想插各种管……

他们还小,都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沉默着。

我知道这样对孩子说,有些残忍,但是我先必须让他们知道,我是看开了。

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但我愿意更有品质地活着。

我不是否定我朋友父亲的那种顽强乐观的坚持不懈,他老人家也是我的好朋友,他那样活着很开心就对了,我是肯定开心不起来的。

​我在医院里照顾病人,是吃不下任何东西的,一回家必须马上洗手、冲脸才可以安心的。

平常家里来了钟点工,我就马上出门去,我的生活空间里,容不下陌生人走来走去。

而且,我真的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自从母亲去世后,我对医院有一种病态的抵触与害怕。

悲观的人一定要变得乐观吗(悲观是一种远见)(3)

看了一个材料,“人体各器官走向衰老的时间”,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一下:

大脑20岁。肺20岁。皮肤25岁。肌肉30岁。头发30岁。

性器官35岁。乳房35岁。骨骼35岁。眼睛40岁。

心脏40岁。牙齿40岁。肾50岁。前列腺50岁。

耳朵55岁。肠55岁。舌头和鼻子60岁。

膀胱65岁。喉咙65岁。肝脏65岁。

且用且珍惜。

老去从一开始就猝不及防。因为生长即老去。

老去如同分别,“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没有结局的故事太多,你要习惯相遇与离别。”

如果能完全悲观就好了,就怕你心里还存有那么一点点侥幸,那才惨。

知道末路,所以不做狂徒。

我一个朋友一天走2万步,我走7千就好。

我不喜欢毫无根据的乐观与破釜沉舟的拼命,这是一种残忍,比悲观更残忍。

悲观的人一定要变得乐观吗(悲观是一种远见)(4)

木心总是骨骼清奇,他写道:说到底,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

悲观,是一种智慧,看似是一种节制,其实是对生命、对社会的深爱后一种清醒与看开,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

真正的悲观者是自带光芒,是更相信自己。

悲观是一种清楚、明白,所以我们才更有分寸地生活着。

或者说:我不是什么乐观主义者,我只是没有时间悲观。

更多的所谓廉价乐观,是一种傻乐,是被外界赋予的激奋。

所以,我们悲观的人更务实:信心够用就行,姿色够用就行……时间够用就好。

相对于生命如流星,爱永远不够用,所以要珍惜,要用力爱着;至于钱,目前还不够用,所以尽量快乐,因为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本文经黄良其(罗西)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