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思路及措施(新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精神,以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为目标,以打造高素质为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严把教学质量关。本学期,教务处将严格按照县教体局提出的有关目标和要求,以新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创新教学思路,深化教学细节,重视教学过程,拓展教学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务实抓好教学研究,全方位落实精细化管理,努力开创我校教学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抓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2、抓教研组建设,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抓教师队伍建设,促教师素质提高

4、抓课堂模式构建,促进课堂改革。

5、抓教学质量,扩大办学影响。

6、抓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组织对先进教学理论、学科教学规范、学科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通过组织专题学习、教学论坛、学习讲座、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为课改奠定良好基础。

2、规范常规管理与检查。

针对本学期常规管理过程暴露出的问题,对教师常规要求进行细化与规范;对检查要求进行统一与明确;明确级部与处室在常规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力求考核过程更实效,结果更加科学、公平。

3、打造高效课堂

制定并严格制定课堂教学规范,尤其加强对备课及上课环节的要求;制定打造高效课堂的细节要求,并对照要求从严执行,真正体现精讲精练、学为主体、当堂达标的模式,从源头杜绝满堂灌。利用录播课回放、同课异构等活动,督促教师从自身课堂对比反思入手,寻找自身课堂教学低效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4、制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及培优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组建青年教师管理网络,通过举办各种学习、培训、反思、示范、展示、评优等系列活动,推进青年教师成长进程。

5、组织校内评优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通过组织、教案、作业、学案展评活动,校内优质课评选、名师评选、校级骨干教师评选等系列评优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树立教师成名成家的意识。

6、加强毕业年级管理,研讨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组织毕业年级学生问卷调研、课堂达标检测调研、课堂教学听课调研、周(或月)阶段性复习效果检测调研等系列活动,对复习课效率、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调研,掌握学生学习一手资料,研讨复习环节、模式,摸索毕业年级课堂管理的有效模式。创造条件,聘请专家、教研员等对薄弱学科课堂进行磨课研讨,解决复习环节存在的惯性问题。引导教师认真研究中考动向,规范复习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7、加强课程及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认真落实作业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依据办学行为规范要求,明确作业布置的内容、完成时间、批改方式要求。实行阳光作业,对教师作业布置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汇总曝光

8、加强听评课管理,构建有效地听评课新范式

针对过去听课者盲目听课,听课后泛泛而评的现状,改进听评课评价方式,构建有效听课新范式。听课时要确定听课观察点,明确听课任务,针对听课任务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记录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评课意见,促进教师教学评价的专业化。同时针对业务学习型、指导型、示范观摩性和研讨型不同的听课类型,确定不同的评价量表和观察点和听课任务,使听评者和上课者都能获益。

9、建立完善学习汇报制度,强化学习成果

完善外出培训学习制度,提高培训时效性。参训培训教师要带着任务外出,带着成果返校。培训结束,要将培训内容进行整理,将培训心得总结反思,通过学习论坛、学习讲座或汇报课形式,向教师进行传达,强化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承担对校内教师培训的任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10、加强信息中心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加强信息中心硬件建设,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向学校提出软硬件增配计划。同时加强现有设施的开发和维护,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效能。不断加强教师现代化教育技能培训,开展微课、教育技术技能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相关活动,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11、推动每日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积极推动“阅读30分,书香满校园”系列读书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健全理顺学生借阅制度,推动图书室管理数字化,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帮助。

12、抓好特色建设,塑造区域名校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发展之路,研讨总结宣传学校发展的成功做法,形成学校发展特色。同时加大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力争将学校塑造成区域名校。

教学工作思路及措施(新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