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深刻意义(多行不义必自毙)(1)

写在前面:战国之前的故事参照根据《史记》、《左传》来写,若有错误之处,烦请指正。

在看一些影视剧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代表正义的主角,对恶贯满盈、走投无路的反派一声厉喝:“多行不义必自毙”。看到面如死灰的反叛,我们心中也会觉得畅快,再也没有比这句话更合适的词语了,它仿佛代表着正义,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真理。

那么,“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来源自哪里呢?

《左传》的第一篇就讲到了这个故事。

《左传》的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它是《春秋》的诠释之作,也就是对《春秋》作以解释说明。《春秋》我们都很熟悉,它是我国“四书五经”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关二爷刮骨疗毒阅《春秋》等等,这些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

《左传》作为《春秋》的诠释之作,但要比《春秋》内容更加丰富,文学价值更高。

相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的太史左丘明,但《左传》也记录了一些战国早期的事情,那个时候左丘明已经去世了。所以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左传》并非一个作者,成书于战国初期。

中学的课本上有一篇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里面有一段激人奋进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里面说左丘明在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出了《国语》。

左丘明与孔子是至交好友,孔子对左丘明的品行德操推崇备至。在古代,史官是一个高尚而又危险的职业。他们秉笔直书,不畏强权,将这份职业置于生命之上。饮水思源,在我们读这些文学经典时,应铭记先贤。

今天的故事来自《左传》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 。

郑伯即历史上的郑庄公,郑庄公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武姜难产,武姜受到了惊吓,于是给他起名叫寤(wù)生。而生他弟弟共叔段的时候,却顺利生了下来。于是武姜很讨厌寤生,偏爱弟弟共叔段。

寤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母亲的冷落,而且母亲还不止一次的让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相比于弟弟共叔段从小的娇惯,寤生养成了隐忍的性格,有了很深的城府。

等到郑武公去世,寤生继位,史称郑庄公。当时周王朝势微,各国为摆脱周王朝的钳制,纷纷谋求发展。而且母亲武姜对于小儿子没继承国君之位一直耿耿于怀。内忧外患之际,庄公深感亚历山大。

庄公既以继位,按照礼制,要封给弟弟共叔段封地。母亲姜武就让庄公把制邑( 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考虑到以弟弟从小的骄横,如果外去封地,将来难免同室操戈,而制邑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于是庄公对母亲武姜说:“制邑这个地方不吉利,以前东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了,您还是选其他地方吧”。武姜便请求改封京邑(今河南荥阳市东南)。

接着共叔段便到了京邑,自封“太叔”。

大夫蔡仲向庄公进谏,认为京邑这个封地过于大了,有违礼制。这是对庄公极为不利的。庄公无奈回道,这是我母亲武姜的的意思,我哪能推脱的掉呢?蔡仲坚决道:“武姜的贪心是没有止境的,不如早下决断,重新换一个封地。就怕等到枝繁叶茂、根深蒂固之时,为时已晚啊”

庄公淡然回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过了几年,共叔段命令其他的两个城池听命于他。庄公的叔父公子吕直接向庄公问道:“国无二君,现在您准备怎么办,如果您把郑国让给共叔段,那我就去效力于他。如果不是,还请早日除掉他,以定民心。”庄公回到,不用担心,他活不了多久了。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看着哥哥在国中毫无动静,共叔段又强占两城,纳入自己的领地。公子吕见此十分着急,就对庄公说:“要在这样下去,共叔段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多,会使民心转向他的”。庄公接着说:“不忠国君,不亲兄长,土地再多,也撑不了多久。”

逐渐开始膨胀的共叔段觉得自己的哥哥软弱可欺,认为是时候回去夺回国君之位了。于是开始修整城郭,囤积粮食,修缮兵甲,联系了母亲武姜做内应,准备偷袭国都。

庄公早已在共叔段那里设置了眼线,得知他们要进攻的时间后,庄公终于等到了机会,立即派兵前去抢先攻打共叔段。王师所到之处,郑国百姓纷纷归附,共叔段仓惶逃往他国。

赶走了共叔段这个内忧,庄公对母亲武姜几十年的怨气一下就爆发了出来。他把母亲安置在了城颖(今河南临颍县),并发誓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

愤怒之后,庄公又觉得有点后悔,既然共叔段已经逃走了,对自己也没了威胁,自己不该把话说死,背负不孝的骂名。一时间,庄公陷入了两难。

有个叫颍考叔的官员听到这个事后就带着礼物进献庄公。庄公赐他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他把肉夹在一边,庄公好奇,就问他缘故。

颍考叔回道:“我的母亲还健在,以前我吃到什么食物都要和母亲分享的,但她没吃过君主赐下的肉羹,我想带回去给她吃”。

庄公听后怅然若失:“你有母亲可以孝敬,我有母亲,却没这个机会了”颍考叔问清了原因之后,说道:“这有何难,只需在地下挖出泉水,再挖个隧道,您和您母亲在隧道里见面,谁还能说什么呢?”

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迎回了母亲,两人相互许下诺言,又生活在了一起。

后世有人评价郑庄公隐忍险恶,纵容着弟弟一步步走向灭亡。但作为一国的君主,郑庄公是十分优秀的,他在位期间,远交近攻,发展生产,使郑国成为了“春秋小霸”。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曾说,春秋有个郑国公很厉害,国内国际斗争很懂策略。

身为一国之君,郑庄公的做法是合理的,事情的根源就在武姜身上。如果没有她的纵容溺爱,共叔段也不会骄纵自大,生出夺取国位的野心。

这件事也告诫我们,为人父母,不要过分偏爱一个子女,而冷落另一个,这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祝大家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