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靠读书成功的例子(古代成功逆袭的人13---花甲中进士并报恩师三世的鲜于)(1)

>>鲜于同,原姓箕子或鲜鱼,今广西桂林兴安人,明英宗时进士。

鲜于同8岁时被荐举为“神童”,11岁时考中秀才,从附生跳级至廪生;其家中十分穷苦,全靠廪膳(朝廷补贴)来维持生计。为了家庭生活,鲜于同从30岁开始接连“让贡”八次,得利不少,足以让家人过得比常人要好,只是到46岁还得穿学子服。因此,众人都嘲笑鲜于同活了半辈子还“混”在后生之中,其根本不予理会,常说自己胸藏万卷,笔扫千军就在当下。

鲜于同56岁时已儿孙满堂,日子过得也滋润,其正式开启冲击进士之旅。当时兴安知县叫蒯遇,台州人,是年少即高中甲等进士的名士,其声名非常好,只是看不起长者科考。这一年乡试,蒯知县看到一篇非常喜欢的文章,就拔了个第一名,结果是已经56岁的鲜于同。蒯公暗自晦气,心想下一场挑个风格不一样的,这样就选不中鲜于同了。到了8月,拆榜一看,《礼记》房首卷又是鲜于同。原来,正好鲜于同发挥失常,恰好又被蒯公选中。

古代靠读书成功的例子(古代成功逆袭的人13---花甲中进士并报恩师三世的鲜于)(2)

第二年,鲜于同没有考中进士,但是其毫不气馁,任人笑话,每天仍然刻苦攻读。又三年,又到了会试的年头,61岁的鲜于同依然斗志昂扬,在家人的叮咛和祝福声中,其启程进京赶考。一切都很顺利,会试第一场感觉良好。就在第二场会试前,鲜于同住在客栈做了一个梦,梦见高中了正魁,会试录上有名,下面填的是做《诗经》,而不是《礼记》。鲜于同本是个杂学之士,样样精通,梦中之言,不由不信。鲜于同做题时就以《诗经》应试。

事情就有那么巧,蒯知县为官清正,这时也做了京官,授礼科给事中,其学问上乘,是这届会试的考官。在经房,蒯公知道鲜于同来京应试,其心想,千万不要摘到鲜于同的考卷就行了,于是刻意避开《礼记》的阅卷,专看《诗经》卷。哪知道拆开《诗经》五房头卷列在第十名正魁的,正是鲜于同。蒯公不由得目瞪口呆,见到鲜于同时,才知晓鲜于同做梦的事,蒯公连声叹息道:真命进士,真命进士。

殿试过后,鲜于同考在二甲头上,被选为刑部的主事。

古代靠读书成功的例子(古代成功逆袭的人13---花甲中进士并报恩师三世的鲜于)(3)

一年后,蒯公因为直言敢谏,得罪了当权的大学士刘吉,被关进了监狱。刑部高层都害怕刘吉,蒯公确有判死刑的可能。鲜于同只好和同科的进士们一起找门路托关系,最终蒯公被从轻发落。出狱后,蒯公暗自思忖,若不是有老门生周旋,此番性命难保矣。蒯公到鲜于同府上致谢时,鲜于同说:您的三次大恩,天高地厚,这点小事,报答您的恩情万分之一都没有啊。当日,师生两人欢饮而别。之后,蒯公每年必遣人问候。

又六年后,蒯公的儿子蒯敬共和台州豪门查家争抢坟地的边界,发生激烈的冲突,查家以失踪了一个小厮为名,诬陷蒯敬共泄愤杀人。蒯敬共情知辩解无用,便跑到云南去找父亲。鲜于同得到蒯公的求救信后,查得台州正缺知府,就托人请求外放台州,吏部知台州知府并非美缺,即推其到台州主政。鲜于同到任三日,查家知新知府是蒯公门生,便在衙门谣言放刁,鲜于同只推不闻,密差捕快访缉查家小厮,务在必获。两月有余,那小厮在杭州归案。然后,鲜于同当堂斥责查家,该案终于案结事了。

古代靠读书成功的例子(古代成功逆袭的人13---花甲中进士并报恩师三世的鲜于)(4)

事情全部办妥后,鲜于同写书信一封差人送到云南,蒯公大喜,遂写恳切谢启回复,遣儿蒯敬共到鲜于府拜谢。鲜于同道:今日恩兄被诬,理当暴白;下官因风吹火,小效区区,尚欠情多多也!

在台州,鲜于同做了三年知府后升至徽宁道兵宪,又升至河南按察使,直到80岁。鲜于同精力比一般年轻人还要旺盛得多,又升至浙江巡抚。而蒯公得了眼病不能理事,致仕回乡。

鲜于同到了杭州任上,蒯公带着孙子前来拜访,并想把孙子蒯悟交给鲜于同教导。鲜于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说:我知道您是想培养孙子,而我很快就要退休啦,会有时间辅导一二。从此,蒯悟就开始跟随鲜于同日夜苦读。三年之后,蒯悟中举;八年之后,其与鲜于同的孙子鲜于涵一起高中进士。

蒯公不知道如何答谢鲜于同,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致公堂”,去世时还留下遗言:我子孙世世不可怠慢老成之士。

鲜于同自57岁登科,61岁登甲,历仕23年,锡恩三代,告老回家,活到96岁。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啊。

古代靠读书成功的例子(古代成功逆袭的人13---花甲中进士并报恩师三世的鲜于)(5)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