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的文化变革孕育出了现代的中国,都知道我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都有其丰富的含义。但对于古今来说,环境、社会风气、当时所流行的东西都不同,某些文字的意义也自然有所不同。今天就来看看古今有所差异的文字,而由它所组成的称谓对比现在来说,哪里又有些不同呢?

提起“奴”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奴隶、奴才、奴仆......反正都是低人一等的词对不对?但你一定想不到,“奴”这个字曾经也代表着辉煌!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了的呢!曾经的辉煌却变成了如今的侮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清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清朝有一种称谓)(1)

一、清朝以前——既不褒义也不贬义的——“奴”

其实“奴”这个字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了,尤其是“奴才”一词,一直到清朝之前它都代表了一种对下人、奴仆的称呼,多少带了一些讽刺与轻看的意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社会环境脱离不了关系。

在我国古代,讲究的是男尊女卑、帝王权利等等,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度算是森严。比如皇帝的手下有官员,官员的手下有职员,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些富人的手下便有管家与奴仆。这些家奴大多是自愿被家主买去的,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需要一生为家主服务,他们称呼家主为主人,而自己的身份便是为主人服务的佣人。

在当时,如果谁被安了奴仆这个身份,就代表着低人一等的卑微身份。但那时的大环境就是那样,富人与穷人是区分很明显的,谁拥有家奴、谁做了家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反正大家都一样,也就习以为常了,“奴仆”、“奴才”这种称呼虽然低微,但不至于是一种侮辱。

在清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清朝有一种称谓)(2)

二、清朝——褒义词——“奴”

到了清朝,“奴才”一词的含义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清朝之前的朝代中,只有太监才会称自己为”奴才“。但我们从清宫的电视剧里就可以看到,清朝的一些大臣在面对皇上时,竟然称呼自己为“奴才”,这些大臣是在贬低自己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康熙皇帝小的时候,他有一群玩伴,这些玩伴出身可不一般,他们各个都是出身在上三旗家族中的人,可谓是人中龙凤。作为从小便陪伴皇帝的玩伴,皇帝自然对他们也存在着不一样的情分,所以“奴才”一词为了他们应运而生。在当时只有皇帝身边这一小部分人可以称自己为奴才,其他人是没资格的,所以这一词的意思也就变了,专门代表皇帝身边亲近的人。

从此以后,“奴才”二字被广为流传,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的人,或是皇帝的亲信、或是皇帝眼前的“红人”、或是位高权重之人。而其他人是不可以乱将自己称做“奴才”的,若是叫错了,甚至还要获罪呢!清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就由于私自称自己为“奴才”而受到了严惩。

在清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清朝有一种称谓)(3)

因为“奴才”二字对于皇帝来说是一种私人关系,而“臣”才是上下级的关系,若是朝廷中的人都称自己为“奴才”,那可还行?到了乾隆年间,“奴才”这个词被应用得更为普遍,清朝的上三旗、下五旗人士慢慢地都可以使用这个称谓了,这是一件多有面子的事!

随着历史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在清朝时期,“奴才”还真不是谁都能当的,它不仅代表着皇帝对其的信任,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三、现代——贬义词——“奴”

到了现代,“奴才”成为了贬义词。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需要奴才了,而且也不会再有男尊女卑、森严的人类等级制度,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在这个人人平等的大环境里,“奴才”已经成为了一种低贱的称呼,所以在当下若是有人称呼谁为“奴才”,对方一定会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古今差异有所不同,熠熠生辉待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