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据文献记载,唐玄宗总共有29个女儿、30个儿子,记录在案的后宫嫔妃则有刘华妃、赵丽妃、钱妃、皇甫德仪、武惠妃、柳婕妤、钟美人、卢美人、陈才人、郑才人等20人,还有一些嫔妃失传,其中最令人感到蹊跷的就是“曹野那姬”,她可能是个胡人女子。

曹野那姬的身份

《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

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恶之,诏衣羽人服。代宗以广平王入谒,帝字呼主曰:“虫娘,汝后可与名王在灵州请封。”下嫁苏发。

唐玄宗有哪些后宫(唐玄宗有多开放)(1)

《酉阳杂俎》卷一《忠志》:

玄宗,禁中尝称阿瞒,亦称鸦。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也,以其九月而诞,遂不出降。常令衣道服,主香火。小字虫娘,上呼为师娘。为太上皇时,代宗起居,上曰:“汝在东宫,甚有令名。”因指寿安,“虫娘是鸦女,汝后与一名号”。及代宗在灵武,遂令苏澄尚之,封寿安焉。

这两条史料所载内容基本相同,就是说,唐玄宗的女儿寿安公主是由“曹野那姬”生育的,曹野那姬的出身来历没有介绍。

宫廷女性除了皇后、贵妃等重要人物,一般均无生平记载。

但这位“曹野那姬”似乎并没有被册封为“嫔妃”,甚至连“美人”“才人”等低级封号都没有,而只是魏晋隋唐时代平常称呼年轻貌美女性身份的“姬”。

实际上,“姬”是代表女性身份的一种称谓。

“曹”姓是“曹国”出身的中亚粟特人,入华后改用汉姓时所经常采用的姓氏,曹国是粟特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地跨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发源地在今泽拉夫善河(横穿撒马尔罕)以北,外文写作Kabudhan、Gubdan,唐代史书称其本土为“苏对沙那”。

曹氏作为进入或居住在中国境内最常见的粟特姓氏之一,和其他“昭武九姓”一样,有着清晰的音译自其他语言的名字。在这方面,敦煌吐鲁番文书透露出丰富的姓名信息,大大扩展了我们对“曹”姓的认识。

曹野那姬的名字无疑是汉文转写,曹是以曹国为姓氏的粟特人通例称呼,“野那”二字明显是个粟特人常见的名字,吐鲁番出土的过所文书记载有曹延那(Yānakk)、曹野那(Yānakk),以及罗也那(Yānakk)。

桂林西山石室有唐代景龙三年(709)安野那(Yānakk)题名,洛阳关林石刻艺术博物馆藏五级浮图有开元三年(715)石野那(Yānakk)题记,其粟特语原意都是“最喜欢的人”。

要成为“最喜欢的人”,俊男靓女都用此名,无非是男的想长得精神,女的想长得漂亮。

唐玄宗有哪些后宫(唐玄宗有多开放)(2)

在日本粟特语专家吉田丰《汉字拼写的粟特人名、重构的粟特文发音及其原意》表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野那”一词被粟特文准确对应上,尽管粟特人起名细节无法考证,但敦煌吐鲁番文书所揭示的“曹野那”等粟特人名,证明《新唐书》记载的“曹野那姬”史料是经得起核实,是靠得住的。

曹野那姬的名字没有改变胡音,说明她汉化尚不深。

一般来说,如果外来粟特人在取名习尚上多用汉名,则说明其汉化已经很久很深,那就很难判断她是否为粟特人了。

我们从《唐天宝十载(751)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上,就容易判断汉族和带胡风的化外裔民之间的区别。

如悬泉乡有曹英峻、曹成金、曹大方、曹贞济等传统汉族的名字,而从化乡就有曹悉加耽延、曹罗汉陀、曹米毡、曹奴子、曹磨色多等粟特民族特征明显的姓名,虽然都姓曹,但汉族曹氏与粟特曹氏的文化熏陶是不同的。

发音古怪或意义不清的名字大概可以认为是外来词的音译。

曹野那姬来历推测

曹野那姬的来历,虽系宫闱秘事,史无明文记载,但根据历史文献的线索以及近年来对入华粟特文化的研究,笔者推测无非有三个可能:

其一,来源于中亚粟特人进贡的胡人女子或“胡旋女”。

中亚昭武九姓胡与唐王朝经常通过“贡”与“赐”的方式进行交往。

天宝末年,进士鲍防《杂感》诗中描述胡人进贡盛况:

“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

实际上,西胡入贡不仅次数相当可观,而且贡品种类繁多,蔡鸿生先生据《册府元龟》统计,唐代九姓胡从高祖武德七年(624)到代宗大历七年(772)近150年间,共入贡94次,其中曹国8次。

特别是8世纪上半期由于阿拉伯帝国不断向东进攻,对中亚两河流域诸国步步进逼,迫使它们向中国求救。唐玄宗时代九姓胡自开元五年(717)至天宝十四载(755)共入贡56次。

天宝四载,曹国国王哥罗仆禄呈贡表称:

“宗祖以来向天可汗忠赤,尝受征发,望乞兹恩,将奴国土同为唐国小州,所须驱遣,奴身一心忠赤,为国征讨。”

明确希望从阿拉伯人威胁下挣脱出来,愿做唐朝的一个小州。

唐玄宗有哪些后宫(唐玄宗有多开放)(3)

在这种背景下,曹国贡品除了进献名宝、殊玩、异品、马豹等外,完全有可能进献胡人女子。

天宝元年,曹国的进献只记载有名马,其他未说,但很有可能献有胡人女子,因为开元七年俱密国进献胡旋女子,开元十五年康国进贡胡旋女子,史国开元十五年也两次进献胡旋女子,米国在开元十七年一次进献胡旋女子三人。

这已是昭武九姓胡的传统惯例。曹国最后一次进贡是在天宝十四载三月,虽然没有记载贡品内容,但国王设阿忽贡奉的估计仍是名马、胡旋女子等。

其二,来源于丝绸之路上的胡婢贩卖。

唐代龟兹和于阗都置有女肆,西州继承高昌遗留下来的奴婢买卖市场也非常兴盛,尤其胡人奴婢买卖特盛,在吐鲁番文书中有买婢市券可为明证。

《唐开元十九年唐荣买婢市券》:

“得兴胡米禄山辞,今将婢失满儿,年拾壹,于西州市出卖与京兆府金城县(今陕西兴平县)人唐荣,得练肆拾匹。”

当时京城长安奴婢价格相当高,每口合绢250匹,而西州才40匹,长安价格是西州的6倍多,因而刺激来往中原的行客和兴生胡们购买胡婢带往关中、江淮地区。

吐鲁番文书市券注明绿珠、失满儿是胡婢,有些用汉人女子名字的春儿、桃叶之类,也有可能是胡婢,阿斯塔那61号墓出土文书记载唐麟德二年(665)张玄逸家中失盗,怀疑婢女春香所为,婢女自辩云:“春香等身是突厥(人)”,夜宿在家并无盗窃之事。

可见,婢女虽用汉人春香名字,实际却是突厥人。

兴生胡是胡人奴婢主要的贩卖者和经营者,为了市易取利,他们是不管什么民族情结的,往往将本民族的同胞女子转手倒卖。

其三,长安粟特胡人聚落的粟特女子。

中亚九姓胡流寓迁居长安的人员较多,特别是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兴生胡,常常以长安为贸易中转枢纽或目的地,吐鲁番文书《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辞事》所记唐高宗时期,曹禄山与其兄曹炎延均是客居长安的兴生胡,与他们沿丝路北道同赴弓月城的还有“曹果毅、曹二(即曹毕娑)是胡,客京师,有家口在”。

唐玄宗有哪些后宫(唐玄宗有多开放)(4)

由此印证当时曹姓胡人商贾在长安不仅人数多,而且在丝绸之路上非常活跃。长安西市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商品集散地,其主力为胡商,他们开设铺肆,坐商经营牟利,行商奔波供货,一般皆有家口寓居长安,娶妻生有子女,出现许多“土生胡”,即胡人血统二代或三代的移民后裔,因而,传承“曹”姓种族的胡人女子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长安酒肆中美貌如花的“胡姬”就有可能有曹姓胡人女子。

当然,皇家梨园中也有不少胡人艺术家,尤其是传承三代的琵琶世家如曹保保、曹善才、曹纲等,享誉乐坛,胡姓曹家的女子作为乐户身份入宫后,也有可能被选为皇帝姬妾。

对比分析以上三条,可以认为曹野那姬如果是出身于长安胡人乐户家庭,一般不会再使用“野那”这样的粟特原名,当时最容易接近皇帝的是胡旋女子,因此她很有可能是开元年间曹国进贡的胡旋女,作为“最喜欢的人”,也就是能歌善舞、仪态万方的漂亮女子,擅长“拂菻妖姿,西河别部”才能进入后宫,赢得皇帝的喜爱。

“有容止,善歌舞”的赵丽妃就是玄宗为临淄王时于潞州藩邸得幸的倡女,后生太子李瑛。杨贵妃也擅长胡旋舞,就是靠“善歌舞,晓音律”而令玄宗大悦。

唐玄宗时期后宫飘散着外来的缕缕胡风,故曹野那姬倚仗胡旋女这条捷径进入后宫的可能性较大。

总之,不悖情理又合乎逻辑的是,在唐玄宗后宫倾国倾城佳丽众多的背景下,曹野那姬作为一名来自域外的女子,其深目高鼻的胡貌肯定非常引人注目。

我们不难想象她很有可能就像唐代壁画中所描绘的跳舞的胡旋女一样,“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她曾经迷倒过风流一世的唐玄宗,演出了一场胡汉男女浪漫史,并生有一个名叫“虫娘”后封为寿安公主的女儿。

唐玄宗有哪些后宫(唐玄宗有多开放)(5)

正如元稹《胡旋女》所说: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载: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因此,这段历史记载的故事框架和话语形式被纳入了民间笔记和官方史书,尽管一些细节无法再考证,但它毕竟是唐时皇家婚姻关系所反映的中西交流问题,足可书写出一部浪漫的中古经典艺术作品。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