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掌上咸宁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咸宁这片热土上,用汗水浇灌花朵,以平凡孕育伟大,他们就是——陈娅兰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他们展现了咸安教师队伍中的部分名师风采,助推咸安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工作室主持人陈娅兰,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也是咸安初中语文教研的先行者。

6月2日,“咸宁陈娅兰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揭牌,并举行首次研讨活动。从授牌到揭牌,时间已过近半年,正如陈娅兰所言:深耕教学,大家一直携手在路上!

陈亚兰年轻时(让每个孩子慧心如兰)(1)

发挥名师“帮带”效应

6月2日,咸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为“咸宁陈娅兰语文名师工作室”揭牌,他说:成立名师工作室就是通过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同伴互助,把一群人聚在一起,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研究,“相信每个人都能取得进步,做得更优,走得更远!”

据悉,陈娅兰名师工作室自2018年初创立,原称是“咸安语文骨干班”。前三年,工作室将名著阅读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名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母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相当多的一线语文老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缺乏应有的重视,更是对“名著导读”这一新鲜事物缺乏研究,这导致了教材已经要求读名著、要求语文老师开展导读,语文老师却迟迟未予积极响应的现象。

有鉴于此,陈娅兰大胆突破,在全区初中学校开展和推进“名著阅读”工作。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先是组建团队,制定研训计划;接着请进名师,进行专项培训。

工作室主持人陈娅兰回顾了第一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情景:2018年3月29日,全国名师徐杰受邀来咸安送课讲学,近300名语文教师汇聚于咸安区实验学校,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徐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两节名著导读示范课和一个专题讲座。

这场活动,既让老师们享受了一场高规格的课堂盛宴,又让老师们在与名师互动和课后指导中获益匪浅。这是咸安区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的一个起点。

之后,工作室在全区上下开启了一场“名著阅读”实践之旅: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广泛培训;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阅读分享”,组织各类名著阅读活动,以形成合力;通过“讲好导读课、开展名著知识竞赛”,促进师生热爱读书、走进经典,不断提升文学素养,从中获取精神力量;通过培养“种子”,骨干班学员在自己学校的平常教学中,影响备课组、学科组,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达成全面开花的结果。

此外,陈娅兰还组织工作室的成员们奔赴各个基层学校,送教送学,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和教师团体一起学习和进步,牵手同行在幸福教育的路上。

咸宁陈娅兰语文名师工作室硕果累累:在疫情防控期间,工作室成员静心沉淀,将教育思考与经验总结出来,参与编写教育著作和论文;学习名家名师的教育理论,撰写心得;开通工作室公众号“陈娅兰名师工作室”,适时推送原创文章;开展基层教师互动联盟送教交流活动,作为领航带动引领更多学校语文教学发展;以广博的学术视野和精进的专研精神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撰写的教学案例和论文等多次获奖,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润物无声青春无悔

回想十几年前在横沟中学当教师的那些日子,陈娅兰说,总有些难以忘却的故事和画面,时时浮现脑海,时时警醒着自己要冷静面对,学会爱与宽容。

陈娅兰回忆自己刚接手初三某班的那一年,一天早自习,她匆匆走进教室去辅导,同学们正闹成一片,毛笔、墨汁、纸摊了一桌子,似乎还在写着什么。她气不打一处来,抓起桌上的纸“哗——”一下撕成了几片。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只有一个学生还站着,满脸通红,眼里噙着泪花说:“我们是在……”“就你理多!”陈娅兰不待他说完便气急败坏地吼道。话音刚落的那一瞬间,她也隐隐觉得自己有些过火了。

第二天,陈娅兰走进办公室,一眼便看见桌上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好!昨天的拔河比赛我们输了,大家都挺难过,但更让我们难过的是你对我们的态度!你知道吗,我们写‘加油’,是提醒自己要振作不气馁?老师,您为什么不听听我们解释呢?你知道吗?同学们都委屈极了!”

这几句话犹如一记重拳打在陈娅兰心坎上,使她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她开始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言行,真诚地写了一份检讨,并在班上念给同学们听……

事情虽已过去多年,但陈娅兰说,这件事给她的记忆很深刻。那张纸条,她一直压在办公桌台板下;那噙着泪花的双眼,永远留在她的脑海中;那破碎的“加油”二字,也深深烙在她的心灵深处。这一切都不时地撞击她的心灵,给她以警示和启迪,使她以后在工作中学会了冷静、客观、宽容地去面对学生的问题。

陈娅兰认为,教育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不在于孩子会不会弹琴、画画或其他特长,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渴望;作为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将之作为教育的契机,挖掘其中蕴含的道德要素,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才让我们见证学生的成长。

陈亚兰年轻时(让每个孩子慧心如兰)(2)

锐意进取潜心教研

2008年,陈娅兰成为咸安区中学语文教研员。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是课程改革的先行者。2022年4月新课程标准颁布,课改的号角再次吹响,陈娅兰埋头苦读新课标的相关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学习,加强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咸安区教研员线上讲坛,陈娅兰与全区教师分享解读新课标的感悟,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

教研员是地区教师发展的组织者。陈娅兰找准教师发展的两个切入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加速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朝气蓬勃的力量,也是教育事业的明天与希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决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自2021年咸安区青年教师训练营成立以来,她倾注大量的精力,通过入职培训、读书分享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青年教师。

教研员是骨干教师的伯乐,陈娅兰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区发掘并培养骨干教师。2018年她成立咸安语文骨干班以来,以课堂为立足点,以整本书阅读为载体,以“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带领老师们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为期三年。如今,名著阅读课已然成为常态课,全区上下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良好氛围。

当今信息社会,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终生发展。为改变单篇教学少、慢、差、费的不足,新课标提倡单元整组教学及群文阅读。新课改背景下,陈娅兰以教研员的敏锐视角与人文情怀,笔耕不辍,撰写群文阅读的教学案例和论文,实现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组织语文老师们开展《初中语文“1 X”群文阅读有效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通过群文阅读方式,连接课内外阅读,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从事教研工作十四年来,陈娅兰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荣誉也接踵而来:她曾被评为“国培”优秀辅导教师、湖北省语文优秀教研员、湖北省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园丁”、《湖北教育》特约作者和优秀通讯员、咸宁市中考命题专家,“省培”授课专家库成员、咸安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等。此外,她还主编和参编了《咸宁文学艺术》《唐宋好诗词》《抗疫之光》等多部地方教材和著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等二十多篇……

采访最后,提到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家庭和名师工作室工作,陈娅兰说:“名师工作肯定是累,但有一份责任和压力,作为精神上的引领者、专业上的指导者,虽然累,但也有工作带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将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克难奋进,无愧学生和家校的期待!”

责编:丁婉莹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