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中国队已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夺金

苏翊鸣在滑雪赛场上摘银创造历史

在女子冰球、冰壶等项目

中国队也有相当优异的发挥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1)

精彩纷呈的赛事背后

其实隐藏着不少“科学冷知识”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冬奥赛场

揭开这场冰雪盛宴的神秘面纱

助你了解冬奥、看懂冬奥~

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

短道速滑赛场风驰电掣的追逐,相信大家都历历在目。不少小伙伴一定会有一个疑问:这么高强度的比赛,滑冰场是怎样经受住磨损的?

在过去,人们通常以在滑冰场的冰里加奶的方法使冰面变得更柔软,有效降低冰刀对冰面的划痕,从而减少后期维护。现代化滑冰场则应用先进的技术,制冰师通过喷洒、除杂,制好8-10毫米厚的底冰,再将环保白漆混合纯净水,缓慢且均匀地喷到冰面上,将白漆冰封住,形成“牛奶”冰面。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2)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首次大规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成了“最快的冰”。经模拟分析,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相较于传统方式,不仅效能可以提升20%以上,制冷也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有助于打造出最快、最环保的冰面。

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有何区别?

同样是滑冰场上的速度与激情,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不仅只有跑道长度的区别,其中可是大有学问的呢~

>>>>穿戴装备不同

速度滑冰运动员不佩戴头盔(除了人超多的团体追逐、集体出发),身着特制的紧身连体服、冰鞋。短道速滑运动员则需要佩戴头盔,因为短道对抗性更强,所以运动员需要穿戴好全套防切割装备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3)

>>>>运动员蹬冰的声音

速度滑冰运动员蹬冰时会发出“趿拉、趿拉”的声音,因为他们的冰刀与冰鞋只有前点相连,后跟是分开的,俗称“趿拉板”。该设计可以延长蹬冰距离、提高滑行速度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4)

短道速滑运动员蹬冰时的声音更加干脆,因为短道速滑的冰刀与鞋全部固定在一起,较小的蹬冰面积,有利于运动员在弯道处沿弧线前进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5)

>>>>不同的滑行速度

短道速滑运动员平均时速为45km/h,而速度滑冰运动员所达到的速度是不借助机械助力的人类最快速度,最快竟超过了60km/h

滑雪比赛怕下雪?

17岁小将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赛中“翊鸣惊人”,夺得了中国男子单板滑雪第一枚冬奥奖牌!高质量的滑雪赛道,是运动员们大展身手的保障,那么滑雪赛道的雪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天然降雪只是基础,人工造雪才是关键。

不同的雪上竞赛项目对雪质的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有充沛的天然降雪,也需要人工进行再造。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在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以及首钢滑雪大跳台,使用的都是人工造雪。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6)

人工造雪是一个由水变雪的物理过程,雪场的雪消融后,通过蓄水设备将消融雪水积蓄起来,沉积、过滤后可进行再次造雪。而且,由于造雪过程不添加其他添加剂,收集后的消融雪水还可用于景观绿化和农业灌溉,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在雪场用尽量少的水资源造尽量多的优质雪道,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方式——储雪,将冬天的雪储存起来,挨过高温夏天,等到来年冬季再进行使用。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7)

而如果遇到了降雪天气,伴随升温会影响赛道的雪温和雪质,因此运动员雪板打蜡的种类和用量需要做好相应调整;其次,新增积雪会使赛道表面松软、摩擦力增大,不利于运动员发挥。另外,降雪天气下能见度较低,影响运动员和裁判的视线,尤其对于高速滑行的运动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冰壶比赛为何要一直“擦地”?

冰壶赛场上,中国队的混双组合颜值与实力兼具,火速圈粉,也使得冰壶这项运动受到更多关注。观看冰壶比赛的观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运动员手持“扫把”快速在冰壶前移动的场景。看似“无用功”,其实正是通过快速的“清扫”,才能在冰壶短暂的滑行过程中改变其运行轨迹和速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冰刷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冬奥会滑冰场制冰(滑冰场的冰是牛奶刨冰)(8)

冰壶赛道的冰面并非是光滑的,反而是要让冰面变得“粗糙”:制冰后,细小的水滴被喷洒到冰面上,形同一条鹅卵石路。在这样的路面上,冰壶的行走路线不定,运动员适当的“刷冰”能够融化凹凸不平的冰面,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减小壶体与冰面的摩擦,从而使壶体滑行得更远。

比冰雪还冷的冬奥“冷知识”

是否让你对冬奥会更感兴趣了呢?

精彩才刚刚开始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健儿们加油助威吧~

来源:广州科普、西安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