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感谢你遇到我!

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籍是《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1)

近日,有个西安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把下巴吼掉了,医生诊断为:右颞下颌关节脱位。

还有个上海妈妈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因为过度吼叫,苹果手表发出危险警告:心率异常。

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2)

其实呀!这种吼叫的事例真的是比比皆是。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知道吼叫不好,但是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这本书的作者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多个医院工作,她结合50多年的从业经验以及自己养育儿女的经历,专门为我们写下了这本不吼不叫的育儿经典。

本书重点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理解吼叫—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了解气质—让你的养育方式适合孩子的天性;

3,停止吼叫—ABCDE步骤和管教法则。

我们先来说第一点。

理解吼叫—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我们为人父母后,突然发现,曾经那个从不发火,甚至不会大声说话的自己,经常说话会莫名其妙的大声嚷嚷起来,内心的小宇宙经常会爆发出一团团的火。

每次吼叫后,又会深深地陷入内疚与自责当中。

然而作者用一个过来人以及医生的身份告诉我们,你无需自责与内疚。

因为,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家长都有着同样的苦恼,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不要为此去苛责自己,而是要接纳自己。

那怎么接纳自己呢?

答案是:

自我观察观察每次自己对孩子发飙时,自己的感受以及身体的变化,特别要关注自己的呼吸。

观察通常是在什么时间段和什么样的环境自己容易发怒吼叫。

然后做一个追踪吼叫表。

作者认为,我们通常发怒有两个普遍的因素。

它们是:外部触发器和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

所谓的触发器是指一种指示或者暗示。

比如,你爱人的内衣扔在地上,这件事是外部触发器。

于是你就开始想:

他真是个懒鬼,都和他说过一百遍不要扔地上不要扔地上了,每次都没听进去,他根本就没把我的话当回事,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当你把这种负面的想法升级到顶点时,你的爱人突然进门来,你一看到他,顿时火帽三丈的就冲他吼起来了。

这个时候,估计连孩子也会难逃你的一顿吼叫。

我们通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去升级我们的想法,把原本只是生气的自己推向了愤怒吼叫的边缘。

除了触发器外,我们还会因为孤立无援、失眠、感觉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而变得容易发怒吼叫。

当我们又要赚钱还车贷和房贷,又要养娃带娃,身边没有一个人帮助时,在单位受了一肚子的委屈,却又不能辞职时,那种无助感,不得不让人崩溃。

另外我们很多父母白天忙工作,晚上又要辅导孩子写作业,通常是忙到三更半夜,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似乎才发觉,原来我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有这样的生活境遇怎么能不叫人郁闷。

人一郁闷就容易发脾气。

所以,我们要先接纳和理解这样的自己。

另外,我们还要观察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

那种感受需要被发现、被注意被同情。

我们很多人,对自己的愤怒会感到羞愧。

作者告诉我们,不用羞愧,羞愧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每个人都有,但我们似乎不愿谈论它,总是把它藏在心里,久而久之或许它就会变成负面的想法或者行为。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吼叫的原因。

理解了吼叫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点。

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3)

了解气质—让你的养育方式适应孩子的天性。

我们经常说到气质,但这里医生给的气质是从九个维度来分析一个人的气质类型。

它们是:敏感度、活度量、反应强度、适应性、情绪本质、接近或回避、坚持度、规律或者节奏、注意力分散度。

我们有必要认真的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类型和孩子的气质类型。

只有了解了后,我们就会知道要怎样去互相适应对方的气质。

比如:你的孩子是一个活度量特别强、特别好动的孩子。

而你活度量特别低,特别喜欢安静。

于是看到孩子整天蹦蹦跳跳的,你就会气不打一处来。有时火起来就会吼叫:“叫你安静点,叫你安静点,就是不听,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再比如:你孩子是属于注意力比较分散的气质类型,而你是比较集中的。

辅导作业时,你就会朝孩子吼到:“叫你认真一点看题目,你又动来动去,叫你不要东看看西看看,你就是不听,你要气死我吗?”

怎么样,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和自己的气质类型后,那么在不同的情景之下,我们就可以透过气质眼镜来看待孩子的行为。

比如,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大声的吼叫,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更加分散,吼叫不仅帮助不了他,反而会害了他。

前面我们有提到做一份追踪吼叫表,就是把我们每一次对孩子吼叫的触发事件记录下来,然后看看你的反应以及孩子的回应。

接着追踪后续情况,记录在你吼叫之后,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

然后再对应九个气质类型,找出属于你和孩子的气质。

最后,你要给自己做个评估,下次遇到类似的事,你还能有其它的处理方法吗?

追踪吼叫表,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它能帮助我们刻意的提醒自己,每次吼叫后要去做这件事,从而慢慢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你和孩子的气质之间有可能适应得很好,也有可能适应得不好。适应不好时,就会更容易出现冲突与争执。

而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主动努力,推动良好的适应。

当我们理解了吼叫,接纳了自己,又了解了自己和孩子的气质类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学习如何让自己停止吼叫,或许会让我们理解的更加深刻。

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的讲第三个内容。

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4)

停止吼叫—ABCDE步骤和4C管教法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停止吼叫的方法一叫做ABCDE步骤法。

所谓ABCDE步骤是指:

自问(Ask);呼吸(Breath);平静(Calm);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同理心(Empathize)。

书中举了个例子:

有个离婚的妈妈和她的朋友杰茜一起住。

她五岁的女儿莫莉喜欢看动画片。一般周末早晨,莫莉看动画片,妈妈再睡一会儿。

一天,杰茜让莫莉关掉电视,因为她要工作,她觉得莫莉看了太长时间的电视。

莫莉不听,就哭了起来。

这个妈妈在卧室听见了莫莉的哭声,也听见杰茜说话声越来越大。她拉起毯子盖住自己的头。

她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感受?”

她有很多感受:因为女儿不听话而觉得尴尬,因为室友不能表现得宽容一些而生气,因为自己不得不起来处理这个问题而恼火。

她注意到自己肩膀和脖子的紧张感正在逐渐增强。还注意到了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

如果杰茜自己是妈妈,她就能理解养孩子多么不容易。

如果我能做得更好,现在就应该已经起来陪着莫莉了。

如果莫莉不是那么爱哭就好了,她的情感也太丰富了。

她就是为了叫醒我才故意哭的,她跟她爸爸一模一样。

她关注着自己的呼吸,先做了几次轻松的腹式呼吸,以确保自己的状态更加平静再冲出去解决问题。

她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少一些吼叫。

所以,她选择停止这些负面的想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想到:莫莉是个敏感的孩子。

杰茜每个周末都得工作,压力很大。

要是在过去,她肯定马上从床上跳起来,冲出去,即便她是对杰茜不满,也会冲女儿大吼。

但是现在,她会先安抚自己。

她走到女儿身边。

莫莉还在哭。

她搂住女儿说:“早上好!我知道你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早上你最喜欢的是哪个?”

莫莉的哭泣变成了低声呜咽,她抱怨说今天没能看完动画片,杰茜对她很凶。

妈妈专注而同情地听着。

后来她建议开集体会议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停止吼叫的ABCDE步骤。

但,有时候我们的脾气说来就来,挡也挡不住的就对孩子愤怒的吼叫了,那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道歉!

用真诚的态度向孩子道歉。

有的父母也会向孩子道歉,但是他们通常会这样说:“宝贝对不起,刚刚妈妈对你吼叫是妈妈的错,但是,你实在是太不听话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听妈妈的好好读书呢?”

哈哈,这可不是真心的道歉,这是指责。

真诚的道歉应该是这样的:

要表示后悔并承担责任然后做出补救。

我们对孩子吼叫完后内心都会感到内疚和后悔。

你可以真诚的向孩子坦白你的后悔。

比如,你可以说:“我很抱歉今天在你卧室对你发脾气。我知道这样让你很难过。”

我们大人要先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然后做出弥补,比如给孩子一个拥抱。

但是,如果你因为发脾气,一天说好多次对不起,你的道歉就没什么意义。

这样的情况说明,你需要获得更多支持以改变吼叫的习惯。

仔细检查自身状况,看看是不是压力增加,是否缺乏睡眠。

或者你忽略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等等。

当我们学会了停止吼叫的方法后,有时候除了给孩子拥抱和引导孩子外,还需要有更多的管教方法才有用。

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5)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4C的管教法则。它们是:沟通;选择;结果;连接。我们先说“沟通”。

沟通的语言最好是简短、具体、简单。

比如:“不许乱扔沙子”就比“儿子,要听话”好很多。

要给孩子做示范和解释。

比如:“别扔沙子,你可以用铲子挖一个洞。”拿过铲子做给他看。

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比如:“儿子,你一穿好衣服,我们就可以吃早餐了。

你昨天穿衣服特别快,我很高兴。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在上学前讲个故事了。”

你友好的方式不但鼓励了孩子,也做了很好的榜样。

使用“我”和“你”的力量。

当你说话以“我”开头时,表达的是你对某个具体行为的感受,然后,你可以提出你的要求。

比如:“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

我很高兴你玩得开心,但是请你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

我们再来说“选择”。

选择要真实,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和孩子到公园玩,孩子玩得太嗨,不肯回家。

于是你说:“要么现在就和我回家,要么你就一个人呆在这永远不要回家。”

这不是选择而是威胁。

真实的选择是这样的:

“我们要么现在回家,要么到那边买个冰激凌再回家。”

选择要简单,不要一下子给好几个选项。

不要征求意见,行吗?

你有没有发现通常我们说“行吗?”时,得到的回应都是“不行”。

那“结果”是指什么呢?有时候,孩子会接受沟通,并因此做出合理的选择。

但有时候,孩子也会测试我们的底线,要么哭哭啼啼地恳求你,要么不听你的。

有些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搞明白他该怎么做,以及如果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会有什么结果。

别忘了孩子的气质会影响他听从你的要求的能力。

比如,适应慢的孩子需要更多时间,而情绪反应强度高的孩子则可能更加抗拒。

结果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孩子、对我们都是如此。

比如,停车停错地方,结果警察就会给你开罚单。

最后是连接。

这一部分经常会被我们忽略,实际上,它是管教的核心部分。

如果孩子感觉到与你保持连接,相信你是爱他的,那么他就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

所以,即便你全天都要工作,也应该规划时间,寻找一些方法来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

这里作者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连接方法。

它是:一对一时光。

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单独相处,给他你全部的注意力。

尽管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有很多时间开车带孩子出门,睡前给他讲故事。

但是一对一时间还是不一样。

我们专门留出来的特别时间,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想法,新的相处方式,以及对孩子更深入的了解。

这时我们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同时我们不可以一心二用。

这样孩子才能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爱。

不吼不叫如何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6)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今天,我们主要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它们是:

1,理解吼叫—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吼叫很正常,关键是我们要知道吼叫的原因。

2,了解气质—让你的养育方式适合孩子的天性,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气质,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互相适应对方的气质,从而更好的养育孩子。

3,停止吼叫—ABCDE步骤和4C管教法则。

改变吼叫的习惯,它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不断的练习,在一次次练习和实践中发现自己和孩子的成长。

做这件事不简单,但请相信,它值得我们去克服它。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完美的父母。

好了,好书相伴,陪你成长。

一个人能走多远,需要你跨越山河的相助!

点个关注,收看下期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