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古称河东,简称“晋”或者“三晋”,省会太原市;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辖11个地级市,包括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全省总人口3647.96万人。

山西省现在人口最多的县(山西省1个县建县超2200年)(1)

浑源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接广灵县、灵丘县,西毗应县,南连繁峙县,北邻大同县、阳高县。

浑源县境,春秋时期属代国地,战国时期属赵国地;秦朝时,置崞县(治今浑源县西北)、平舒县(治今浑源县东南);西汉时,废平舒县,置崞县,今县境分属崞县、繁峙县(今浑源县北二十里);新莽时,改为崞张县;东汉初,复名崞县,曹魏及西晋沿袭不变,

北魏登国二年(387年),改崞县为崞山县;天兴元年(398年),改崞山县为石城县;太和五年(481),改石城县为恒州。东魏时,恒州改为廓州;北齐时,廓州改为北显州。

元朝初,改浑源县为恒阴县;至元四年(1267年),浑源县并入浑源州,隶属于大同路。明、清时,仍为浑源州,隶属于大同府。

民国元(1912年),浑源州改为浑源县。

建国初,浑源县属察哈尔省;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后,浑源县先后隶属于山西省雁北专署、晋北专署、雁北专署、雁北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浑源县改属大同市管辖至今。

山西省现在人口最多的县(山西省1个县建县超2200年)(2)

浑源县总面积为1966平方公里,下辖6个镇、12个乡,总人口约343486人。

浑源县历史名人:郝杰(唐朝中书令)、苏保衡(金朝尚书右丞)、刘撝(金朝状元)、刘从益(金朝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雷渊(金代进士,良臣,诗人),刘祁(金朝文学家)、孙公亮(元朝行工部尚书)、雷膺(元朝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孙逢吉(明代陕西省左布政使)、栗毓美(清朝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