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剧研究》(作者:原广东潮剧院副院长-林淳钧)

前言:潮剧开台吉祥戏俗称“五福连”亦称“十仙庆寿”,五福即“功、名、财、丁、寿”;《五福连》包括《净棚》、《跳加冠》、《仙姬送子》、《京城会》、《八仙庆寿》等五折,寓有祈福、吉祥、祝愿之义。此剧在1962年前原名叫《扮仙》,《五福连》之名由潮籍领导人吴南生于1962年春到澄海考察时所起。但由于时代环境的关系,此戏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出现在潮剧舞台上,其音像制品也随之走进千家万户……

潮剧十仙庆寿经典 潮剧开台吉祥戏五福连(1)

我国传统的戏曲演出,有开台演短折吉祥戏的习俗;各剧种的吉祥戏各有不同,潮剧开台吉祥戏是《五福连》。《五福连》包括“净棚”“跳加冠”“仙姬送子”“京城会”“八仙庆寿”等五折。这五折表演,寓有祈福、吉祥、祝愿的意义,《仙姬送子》取自《天仙配(也称《百日缘》)一段,演仙姬(七姐)送子与董永,全段表演只有四句台词。此折寓意于“福”(俗谓有子有福);《京城会》取自《彩楼记》一段,演吕蒙正得中状元,接发妻刘翠屏到京城相会,共享荣华。这折也称《报三元》,寓意于“禄”。《八仙庆寿》取自《蟠桃会》,演东方朔邀请八仙赴会与王母祝寿,寓意于“寿”。合起来,是呈“福禄寿”三瑞。《五福连》若减去“跳加冠”(“跳加冠”可以单独表演),则称为《四出连》。“净棚”,潮剧旧本是演员扮李世民出台,念四句韵白:“高搭楼台巧艳妆,梨园子弟有千万;句句都是翰林造,奏出离合又悲欢。(白)来者万古流传。”接着是向四个台角作表演身段,音乐吹奏,退场。这四句韵白,潮剧的传统是用正音(俗称孔子正)念的。“净棚”,潮剧也称“李世民净棚”,但依据史实,梨园之祖是唐明皇(李隆基),现在有不少剧种奉唐明皇为戏神,称为老郎神,因唐明皇在位时,在长安设立左右教坊,管理俳优、歌舞、杂技,并成为独立的官署;唐明皇非常爱好音乐、歌舞,曾选拔优秀乐师三百人,在梨园亲加指导,这些乐师称为梨园弟子。潮剧旧本李世民净棚,应系唐明皇净棚之误,因为李世民(唐太宗)在位时,尚没有梨园设置,何来“梨园子弟有千万”的台词。现在一些剧团,已把李世民改为唐明皇。《跳加冠》是一折向观众祝福的吉祥戏,没有台词,只有身段表演。京剧也有此段表演。称为《跳加官》,演员的扮相是头戴相纱,脸蒙面具,身穿官蟒(红、黄、绿),手执缎制条幅,上书“天官赐福”“指日高升”“加冠晋禄”等字样,边跳边展示条幅上的吉祥语,以表示对观众的祝愿与欢迎。除男加冠外,潮剧还有女加冠,即遇莅场的大官贵人偕夫人同来,夫人也是高贵人物,则在男加冠之后,再跳女加冠,女加冠演员穿红蟒袍、凤冠、执朝笏,加冠条幅书有“一品夫人”“福禄寿全”“荣华富贵”等字样。观戏的达官贵人在跳加冠表演之后,要以红包赏场。戏班所得红包,称为加冠钱,交由戏班的司理保管,作为每年6月24日及12月24日拜戏神田元帅或其他祭神活动费用。《跳加冠》演员所戴的面具,艺人称为“加冠壳”,面具白底笑容,小五绺黑须;面具的背面横置一藤条,出台时演员以口咬住,因为这段表演没有唱词道白,不用开口,更主要的是,过去在演出中间,如遇达官贵人莅场,台上演出就停下来,演跳加冠,遇有这种情况,演员把面具咬上,便可出台,跳完后,也便于卸下。潮剧这个用口咬住而不是戴上的面具的制作,与京剧完全相同。《八仙庆寿》是《五福连》中出台人物最多的一折。因为此折常加在正剧演出之前,正剧演员一般都在化妆准备演出。这折表演多由戏班的杂角演员串演;过去一些戏班的杂角演员人数少,穷于应付,常因此而闹了不少笑话。潮剧《八仙庆寿》中八位仙人的戏服、冠帽,有固定的色彩配搭,制作精美,这八套服饰,称为“八仙一堂”。过去,观众对八仙庆寿中“寿”字的排场,很是讲究,有一则掌故,说“寿”字的排场,一般铁拐李为“寿”头,东方朔为“寸”,即寿字下边“寸”;但如果班主姓方,或者到姓方的大乡里演出,则要倒置过来,由东方朔做“寿”头,铁拐李作寸。原因是东方朔的姓名中,有一个“方”字,如果把带有方字的仙神屈尊为寸,有辱姓方的尊严,所以,到姓方的大乡里演出,只好让铁拐李屈尊去作“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