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江门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一场从思想到机制,从细节到群体的“蝶变”迅速展开。江门市新会区在创文中探索了不少经验,出现了许多亮点。区委书记文彦向记者介绍,新会区在创文中,领导责任压实在一线,各方力量汇聚在一线,难点问题解决在一线,群众参与共建在一线,创文机制落实在一线。体现了新会区创文特色及其亮点。

努力打造文明新名片(文明花开蝶变新会新会深入推进)(1)

记者:请您介绍全区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成效和亮点?

文彦:自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复查验收整改工作以来,新会深入推进“五个一线”工作机制,推动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文明风尚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

领导责任压实在一线。由各级领导带头下沉一线,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专攻“最难啃的硬骨头”。一是“三级领导”一线推动。区、镇(街)、社区领导分别明确挂点地区和点位,定期定点开展现场办公。从区直部门抽调 100 多名干部,安排到社区一线蹲点值守。二是督导与服务融为一体。区各级领导按照分片分类、挂图作战的工作模式和“表格化、责任化、时序化”的工作要求,结合“五位一体”驻点办公,密切跟踪一线整改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古井镇还创新推出“镇领导班子巡查 全科网格飞行检查 镇村交叉检查 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暗访检查 第三方机构暗访测评”的“五级督导”制度,促使镇容镇貌持续提升。三是领导责任在一线公示。全面延伸拓展创文综合治理“五个一”联动机制,由社区和部门工作层面提级到区、镇(街)领导层面。区、镇(街)、社区领导和部门工作人员实施捆绑作战,领导和工作人员信息及工作责任在公示牌面向群众一并公示,挂点领导名单与城中村、农贸市场整治实绩“黑榜”名单一并通报。

各方力量汇聚在一线。摒弃以往“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成立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以责任部门为“作战单元”,合力落实整改工作。一是开发使用“创文巡查”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把创文工作中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处理问题等环节高度集成,内容包括违停、僵尸车、市政设施、卫生、宣传、占道经营等八大类,各职能部门对应签收,形成“不需领导审批、部门快速办理、立行立改见实效”的工作格局。二是部门联动开展重点场所整治。专门召开重点场所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组织开展部门联动整治重点场所工作。三是利用社会资源整治市场环境。全区集贸64个市场中,主城区(圭峰)会城街道有30个,数量多、基础条件差,整治压力较大。针对这一现状,新会区引入社会资源,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如濠桥市场引入社会资本约1300万元,对市场外立面和室内进行重新设计建设,以“生鲜超市”样本升级改造市场设施配套,根治了卫生环境差、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彻底改变市场“脏乱差”旧貌,树立“超市式”市场示范标杆。

难点问题解决在一线。针对老旧小区、集贸市场等难点区域,通过“一点一策”解决难题。一是集中精力解决集贸市场环境及周边公共秩序问题。新会区集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工作督导组协调(圭峰)会城、市场监管、城管、公安和市场管理方,以“五位一体”驻点办公的方式开展市场日常管理和联合执法行动,有效整改问题268条,初步完成会城城区28家重点市场“一场一策”整治。二是最大限度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引入江门市智慧停车引导系统,升级完善“10分钟违停移离免罚”功能,对于内街小巷乱停乱放未阻塞消防通道的,利用小程序远程教育和通知驶离,对于在主次干道边乱停放的车辆,在未对通行未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提供“十分钟免罚”举措,路面交巡警开具违停告知单后,系统自动短信通知提醒车主,既达到有序管理的目的,又避免了“一刀切”处罚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着力开展老旧小区“翻新换新颜”整治工作。(圭峰)会城街道目前老旧小区有85个,其中老旧楼宇约3500幢、楼梯约7500条,体量较大,翻新整治任务重。对此,街道把整治工作以网格化分类全面启动、以人财物最大化方式全力推进,实施挂图作战。

群众参与共建在一线。有效营造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推动群众实现从“要我创文”到“我要创文”的意识转变。一是群众自发组建督导队。(圭峰)会城街道组建600人的“群众督导队”劝导指正不文明行为。二是退伍军人和民兵自发组建服务队。三江镇178名退役军人自发组成战友志愿服务队,主动开展交通引导、清洁卫生、劝导店铺有序经营等活动;睦洲镇开展“福袋迎新春、文明传万家”活动,在入户走访送福袋的同时深入开展创文宣传工作,该镇20名民兵响应号召,组成志愿服务队,主动开展违章清杂活动。三是妇女学生自发组建宣传队。(圭峰)会城街道师生家长开展“传递文明 爱心漂流”社区结对共建宣传活动;牛湾社区成立一支由妇女代表组成的“巾帼宣传队”开展创文宣传工作。

创文机制落实在一线。因地制宜建立一系列长短结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创文整改提质增效。一是以星级评定机制促进市场管理不断提质。开展“文明诚信集贸市场”创建活动,对食品安全、市场环境和防疫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星级化考评。二是以曝光台机制曝光不文明行为。整合党媒力量,在“相约新会”公众号设置曝光台专栏,鼓励群众随手拍下身边不文明行为,以线上曝光促进线下整改,目前整改率达100%。三是以“红黑榜”通报机制促进整改责任落实。对城区29条城中村和30个集贸市场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测评,并通过“红黑榜”公布排名结果,连续两次进入黑榜的将被约谈,有效倒逼迅速落实整改。

记者: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更常态化的制度保障,贵区在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文彦:新会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利民惠民要求,落实“一把手”文明创建主体责任,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坚持高位推动,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创建工作常态长效组织领导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把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重点工作,深化资源整合,加强沟通协调,压实工作责任。

精准靶向发力,推动创建工作行稳致远。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同时建立街道统筹、部门参与的整改工作体系,不断提升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水平,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计划于今年内完成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建立城市全科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党建、综治、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社区便民服务等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党政领导为“路长”的长效管理机制。

突出群众主体,推动公民道德再上新台阶。积极实施《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探索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平台,从制度层面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创新宣传方式,开展文明传唱、“柑哥”“说”文明、创意“绘”文明等活动,营造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普及活动,引导市民懂礼貌、知礼仪、守秩序。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持续提高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水平,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活动。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实施乡镇创建文明城市强基提质工程,健全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

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共创共建共享新格局。建立问题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围绕创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牵头责任的区领导和责任部门,强化督办落实。建立网报材料督导考评机制,督促各部门有序开展创建工作。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实施“三动三进”行动(即开展督导活动、网络互动、党员行动和进家庭、进校园、进农村社区六大行动),提高市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

严明奖惩机制,压紧压实创建工作责任。修订《新会区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问题实施办法》,强化“红黑榜”作用,常态化开展创文实地督导工作,委托第三方开展综合性测评,不定期组织暗访,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创建责任。强化问责追责,把创建工作列入“一把手”年终述职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完善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制度,增加创建工作在区直机关和镇(街)绩效考核的分值比重。

记者:江门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过程中,开展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工作,请谈谈贵区城市品质提升的工作和成果?

文彦:一直以来,新会区发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大力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坚持“更新旧城环境、塑建新城面貌”两手抓、同推进,开展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八大提升行动,葵乡城市面貌实现明显提升。2020年,共计开展提质项目59个,计划投资57亿元,实际累计完成投资78.6亿元,其中政府完成投资27.67亿元。

打造交通枢纽。围绕“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定位,总投入约36亿元,重点推动江门站建设,于去年11月16日顺利开通运营。同时,以江门站为依托,加速交通“大动脉”建设,投入超10亿元,完成江门大道江门站隧道段建设,拉通江门大道三江至南门大桥段全线左幅主道,同时完成今洲路东段道路建设工程,完成7公里无障碍设施铺设,实现交通及其配套双提升。

力促城市更新。去年,新会区投入超6450万元,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其中,相继投入3650万元,完成北园新村、城西社区万兴园、南兴社区何家大塘3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投入500万元,通过雕塑、地刻等设计融入特色文化主题,“见缝插绿”升级街角景观,建成10个口袋公园;投入2300万元,升级改造11个农贸市场,建成古冈、濠桥2个首批超市式农贸市场。此外,新会坚持管建并重原则,首创“微循环”改造,配套实施汽摩分离、全路段禁停措施,提高城区高峰通行效率。当前,新会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管理服务等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传承葵乡文脉。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着力优化中心园林区,依托千年古郡的文化底蕴,突出人民会堂、学宫、新会书院三大文化核心,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品质提升全过程,串联北园公园、马山公园、盆趣园、冈州湖公园、艇仔湖公园五大公园景致,打造融合运动、休闲、文化的城市园林公共空间。一方面,实施人民会堂、新会学宫、新会书院三大文化核心保护和升级项目。在人民会堂设置周恩来总理作报告影雕,大力营造历史文化厚重感。用心做好新会学宫棂星门文化修缮,重新擦亮“葵乡文脉”品牌。加快新会书院修缮,对原建筑特有“三进”结构进行保护加固,最大限度展现书院原貌。另一方面,中心园林区以修旧如旧、生态整治、人性设计的改造理念,实现美化景观、娱乐休闲相融合。其中,北园公园改造面积约7.1公顷,通过“拆围透绿”优化绿色空间布局,新建儿童游乐场公园,建成融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慢行系统。马山公园改造面积约2.8公顷,实现休闲公园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双推进。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除创建文明城市之外,请介绍一下贵区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和部署

文彦:新会将继续抢抓“双区”建设机遇,积极参与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向新会集聚,进一步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为率先跻身江门千亿GDP强区行列夯实基础。

积极推进“双区建设”。一是提高交通通达广度深度。推动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新会段提速建设,谋划建设江门站东广场,力争江门站开通更多始发线路。加快中开高速、银洲湖高速、国道G240、江门大道南等项目建设。加快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探索与周边城市共建“组合港”。二是提升跨区域合作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加快与珠海、中山对接,积极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转移。深江产业园通过“总部 基地”“研发 制造”等模式,力促深圳的技术、资金等要素加快导入。粤澳园区依托崖门环保产业园,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推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为江门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核心园区。三是打造便利优质营商环境。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修订新会“黄金十条”,着力实现“达标即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力争实现“交地即开工”。积极推行“湾区通”,提高政务服务跨区域办理效率。实施“金种子”行动方案,力促芳源环保登陆科创板,支持润宇传感器等企业上市。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吸引一批品牌孵化器进驻新会创新走廊。引导未沃科申报省级孵化器,推进江门“侨梦苑”新会园建设,大力支持美达锦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办好新会创新创业大赛,打响新会“双创”品牌。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一是狠抓产业体系升级。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一批产值超500亿元乃至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重点打造七堡健康产业岛,引进一批生物科技、养生保健等领域龙头企业。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先进石化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壮大芳源环保、道氏新材料、威立雅新能源等企业。着力引进一批船舶与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优质项目,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引导造纸、纺织、小冈香、古典家具等产业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五金不锈钢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影响力,积极申报省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行动,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积极申请专项债,建设一批“两新一重”项目,持续开展项目集中动工及“两看两比”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超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重大项目,确保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三是狠抓园区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三大万亩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园区项目进入落地和效益产出加速期。尤其是我们将加快推进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扩园工作,积极向全市首个千亿产值园区目标迈进。除了三大万亩园区以外,我们还将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园扩园,加强与高新区合作,以中车广东公司为龙头,引进微电子、高精度电气控制设备等配套项目,壮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全力推进城乡共同繁荣。一是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提速基础设施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推动碧海银湖、新澳重大技术装备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促华立学院秋季开学,提前布局建设一批生活服务、休闲娱乐配套设施。配合组建市级平台公司,引入大型央企、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二是深度融入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将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一鼓作气,推动珠西枢纽新城功能更集聚、引领带动发展能力更突出。同时,珠西枢纽新城、三江、睦洲、大鳌将加强与高新区联动发展,配合推进江门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尤其我们将加强与江海区的交通联系,让国家级高新区与珠西枢纽两块“金字招牌”密切相连,产生叠加效应。司前、大泽将加强与鹤山、开平合作,积极推动深江产业园扩容。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建设古井艺术部落、石涧田园生态小镇等创客基地,加快打造睦洲西江养心岛度假区、三江沙仔河口生态旅游岛等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好“四好农村路”,深化“葵乡美丽廊道”整治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快实现全区环状供水。健全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杜绝发生返贫现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新轩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童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