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叫天的感人事迹(巨匠文选盖叫天)(1)

盖叫天为《百年巨匠·京剧篇》拍摄的巨匠之一。

盖叫天(1888—1971),祖籍河北高阳,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表演艺术,又广泛吸 取其他表演艺术的长处,形成南派短打武生又一个重要流派,世称“盖派”,获“第一勇猛武生”的称誉。晚年传授技艺,著述讲学,颇多创见。历任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家协会浙 江省分会主席。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 誉。

盖叫天的感人事迹(巨匠文选盖叫天)(2)

有的本子能当小说看,挺好,可不能演。有的本子写得非常仔细,不论上下场,角色穿什么,拿什么,几时坐,怎么走,眼睛要睁得多大,他都规定好了。演员再能干,也都成了“喜神祃儿”和“二百五”,不能演,也实在难演。可是有的本子,看来挺简单,没都写上,但是意思都有了,演员再一琢磨,发挥发挥,戏就更活了,就好看了。这种本子就是高,它真正能发挥演员的本事。可有些作家挺有学问,就认为演员都没知识,什么都要他一个人拨弄,结果都拨弄,也都拨不动。观众在台下喊什么“台上全是一群傻瓜”。这出戏你们也花了很多功夫,可毛病还在这里,演员没能多动脑子,脑子全给作家和导演动完了。我是个大老粗,话讲不好,可我诚心想让这出戏搞好,我说几句心里话吧。

盖叫天的感人事迹(巨匠文选盖叫天)(3)

《乾元山》 盖叫天 饰 哪吒

打本子就是让演员演的,演员演戏就是为了让观众看的,一个要看,一个要演,就看打本子的作家怎么办。从前我们老戏都有本子,动作也有规定,但是有演员发挥的余地。有多少本事,就能出多少“戏”。唱戏的板眼是扣死的,大致剧情也是定了的,但还有演员发挥的余地。说完戏,还要演员自己拿出功夫来“出戏”。作家懂得锣鼓点,能背“锣经”,也要懂得有戏没戏,能演和不能演。现在有些作家不懂戏曲的特点,不会念“锣经”,所以有好的打算也出不了好彩头。

盖叫天的感人事迹(巨匠文选盖叫天)(4)

《英雄义》 俞振庭 饰 史文恭、盖叫天 饰 武松

还有,一出新戏成功了,什么剧种都好搬,一字不改照样演,真神!哪个剧种没有自己的特点?哪个演员没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我唱越剧的林黛玉,行吗?唱贾宝玉也不行!要徐玉兰演黄天霸也不一定行。可是有些剧团好像不讲究那个。听说有一出好戏,马上搬过来,也不改动一下就上演。老话说:“借来的衣服不合身,领来的女儿不贴心”。有些剧团就不管这个,结果把人家的好戏演砸了。有人说,抢演好戏就要图个快,迟一步就被人家抢先了。可是你抢先了,演得不如人家后来的,那有啥好?“磨刀不费砍柴工”,还得下功夫。

盖叫天的感人事迹(巨匠文选盖叫天)(5)

盖叫天在燕南寄庐教孙女明珠练功

还有,要为演员打本子,要为演员挑戏排。一个剧团,都有自己一批好演员。就说是戏路宽吧,但也不见得什么都行。一个剧种和一个剧团都要根据自己的长处挑戏演,不能蛮干。梅(兰芳)先生,周(信芳)先生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定本子的,让梅大爷(兰芳)演红娘,就不是他的特长,让麒老牌(周信芳)演张生,行吗?他们根据自己的嗓音、身材、扮相和戏路子才定本子的。还有,一个剧团人材搭配也要紧,有哪几个好角,哪几个“硬里子”能“托戏”,也是为剧团打本子时要想到的事。好戏不一定每个剧种都能演好,话剧改戏曲更不同,能演和不能演,要动脑筋。

盖叫天的感人事迹(巨匠文选盖叫天)(6)

《武松打虎》 盖叫天 饰 武松

我不是泼冷水,你们演得很好,基本功也不错,可惜就是戏没挑准,而且演员在台上受了限制。究竟是不是,要向你们请教。

注:这是一九六三年冬天盖叫天看了浙江一个县剧团演出的一出从话剧移植的现代戏后,对作者、改编者和演员的谈话。

选自《盖叫天表演艺术》,柳河整理,浙江文艺出版,1984

来源|摘自《京剧丛谈百年录》(上、下) 翁思再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声明|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盖叫天的感人事迹(巨匠文选盖叫天)(7)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12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55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