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爆笑讲解(郑老师来解析大林寺桃花)(1)

郑老师来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郑老师科学解读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延续了白居易诗歌平实易懂,善用白描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和对春天的热爱。这里,诗人把春光拟人化,它不仅形象美丽,而且活灵活现,顽皮好动。

但人间四月,花都凋谢了,而大林寺的桃花为什么才刚刚开呢?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桃花的盛开是需要一定的气温条件的。一般在早春时节,如果连续多天平均温度都保持在10℃以上,桃花花苞就会开始绽放,12~15℃开花最盛,花期一般为10~15天。对应到具体的月份,每年的3月10号左右桃花开始盛开,到了3月中旬差不多天气也慢慢暖和起来,桃花进入盛花期,这个时候是桃花盛开最艳丽的时节,进入3月下旬以后,一般天气会有回暖,这个时间桃花开始慢慢凋谢。

白居易在写《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歌时候,已经到了四月,照理说桃花已过了花期。也正因如此,当时白居易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质疑声一直不断。只到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在四月来到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了挑花盛开的景象。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从地理学角度解释这种自然现象,那就是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约0.6℃。白居易诗中的大林寺位于今天的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庐山脚下的九江市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却依旧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大林寺桃花爆笑讲解(郑老师来解析大林寺桃花)(2)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

大林寺桃花爆笑讲解(郑老师来解析大林寺桃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