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万物皆有“度”,“度”存于两层:内在需求与外物匹配。

作为人类个体,我们只能以人类个体的角度去认知万物之“度”,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也成为不了人类个体之外的其他个体,故此处所谈,是人类个体角度出发的万物之“度”。

与人类个体相关联的事物,万千不可胜数,对于人类个体的内在需求与外物匹配之间的微妙平衡,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的不断追求,不断追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平衡,只存于某一刻,无法始终保持,即:平衡是短暂存在的相对,不平衡却是长久存在的绝对。

不平衡的原因,来自双向双面:外物与本体。——

外物:外物万千万种,且永远在运动变化,各方各向各层各种的外物无时不刻在对我们本体产生着影响,或大或小。——有些外物若量太小,我们会无法明确觉察其影响,以为并无影响,但当这些极小量的外物逐步累积成大量,我们便会感知到足够明显的影响,这说明,我们个体周边的任何一种外物,都会对我们形成影响,只是由于当下太过极小,我们对这些极小量的当下的捕捉量也极小,所以于当下并未对我们形成明显的影响而已。——所以,任何一种本体周围的外物,都会对我们本体的内在需求产生影响。

本体:本体的内在也是万千,只要生命存在,那么构成生命的数不胜数的细胞们都在运动变化中。——只看宏观一角,比如喝水吃饭,无论周期长短,我们都会产生对喝水吃饭的渴求,这便是我们本体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直接可见表象。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存在时期,各方各向各层各种的变化在不断发生,且每个变化对外物的渴求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单就看似简单的水来说,我们的本体就会在不同时期产生对不同的质与量的水的使用的不同渴求,更不要说对食物的渴求的变化了,更更不要说对喝水吃饭之外的其他外物的渴求的变化了。

——故而,我们的内在需求的变化,不仅因本体内的各方各向各层各种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因本体周围的外物的变化而变化,且发生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

我们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在需求与外物匹配之间,不断地寻找可以达成的相对的暂时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我们常说的“度”。

而我们的内在需求,因我们本体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也因对我们本体发生影响的外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的内在需求与外物匹配可以达成的相对的暂时的“度”本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即:这一刻的“度”,不是另一刻的“度”,这一个的“度”,不是另一个的“度”。——“度”的变化,发生于我们的内在需求与外物匹配的各方各向各层各种之间,发生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

关于“度”的最常见情况,分为适“度”和过“度”。——平衡了便是适“度”,不平衡,便是过“度”。

过“度”的情况,分为两类:

一类,是外物的质与量超过了我们本体的内在所需,这超过所需的外物的部分,对所需来说就是过了度的部分。——这“过了度的部分”的能量需要释放,正向来说,可以补充自己的能量,形成内在所需的提升;反向来说,将因本体无法消化这部分能量而导致外物对本体形成破坏;

另一类,是我们本体的内在所需超过了当下外物的质与量,即当下外物的质与量不能满足自己的内在所需,那么就会有一部分内在需求的能量属于过了度的部分。——这“过了度的部分”的能量需要释放,正向来说,这部分能量会让外物得到提升;反向来说,这部分能量会使外物遭受损伤。

对于内在所需和外物匹配之间的“度”,适用于任何人类个体与外界万物之间,任何时候发生的任何一种适“度”,都可以让我们的个体的感觉得到满足;任何时候发生的任何一种过“度”,都会让我们的个体的感觉产生不满足。——换言之,任何时候的不满足,都存在着“过了度的部分”,而这部分的能量必然要被释放才能达成相对的暂时的平衡,如此,我们才能得到短暂的适了“度”的满足。——于每一个人类个体来说,对于这部分能量的释放,都存在着互成反向的两种选择,可对自己或外物形成正向作用,促使自己和外物的质与量的提升;也可对自己或外物形成负向作用,变成对自己和外物的质与量的啃噬。(作者:一隅一观)

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一隅一观万物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