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1施工程序

地基处理→测量放样→基础砼浇筑→绑扎主体钢筋→模版安装→支架安装→涵洞主体砼浇筑→混凝土养生。

1.2工艺流程

涵洞施工作业要点卡片(施工作业指导书)(1)

二、施工要求

2.1基坑开挖

2.1.1测量方位

施工测量中用坐标放样法确定基坑的四个角点;基坑中心位置用十字丝护桩,做好开挖水平桩,根据开挖深度、开挖坡度确定开挖边线,并向外延展1m作为施工作业面。

2.1.2基坑开挖

1、施工准备

施工时应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准备好材料、劳动及机具,并检查其性能达到要求。

2、施工时必须按交底中基坑断面尺寸进行基坑开挖和防护。

3、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前做好基坑顶、基坑底的排水作业,防止基坑浸水,并保证基底各尺寸及承载力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4、基坑开挖的土方应集中堆放,不得影响施工,并为承台灌注预留通道。

5、基坑底地基承载力应﹥180kpa,当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方法按相邻路基地基处理方法施工。

2.2涵洞基础施工

1、模板在安装前必须进行机械抛光,抛光后清理干净,用手摸完无墨迹。

2、模板的加工精度要严格检查,确保基础的外形尺寸。

3、为防止模板缝漏浆,在模板底角用水泥砂浆封堵。

4、涵洞基础施工采用钢模板,用钢管支架进行加固。

5、模板间的接缝处用双面胶带贴密实,不得产生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平整光滑,并在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

6、模板加固采用钢管支架配合木撑加固。5.2.4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7、混凝土从拌和站由混凝土运输车运到浇筑现场,溜槽或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分层连续浇筑,振捣时,防止触碰模板与钢筋。砼灌注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模板、支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基础浇筑完成后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应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塑料布内应有凝结水为宜。在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2.5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人或架设涵洞施工所用的支撑和模板等工具设施。

2.3主体钢筋加工、安装

2.3.1钢筋焊接接头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得小于5d;一截面内的接头数目不超过主筋总数的50%,接头错开间距不小于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50cm。

2.3.2钢筋与模板之间用水泥砂浆垫块支座,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垫块布置要相互错开,呈梅花形布置,且数量不少于4个∕m2,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2.3.3钢筋绑扎

①先绑扎涵洞底板钢筋,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地加工、堆存,运至施工场地进行安装。钢筋安装前,先由测量人员测放出特征点位置及标高,并用墨斗弹线,根据测量成果绑扎钢筋。钢筋绑扎时,先架立骨架筋,在骨架上标明其它钢筋位置,再逐一绑扎其余钢筋。

②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拆除底板混凝土模板,然后将钢筋加工厂下料加工完成的涵身及底板钢筋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安装斜分布区钢筋时,注意伸缩缝的预留位置。顶板钢筋安装在箱身内满堂脚手架及涵身内模板施工完成后进行,安装时注意保持模板的清洁。

2.4模板安装

①模板采用钢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载所浇筑混凝土侧压力及施工荷载,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

②模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接缝严密。必须做到不跑模,不胀模。

③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④混凝土浇注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⑤检验模板的几何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高程、拼接缝等。

2.5满堂支架安装

支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

1、依据施工工艺,确定纵横支架的间距和位置,在底板上用墨斗弹出支架纵、横向每排立杆位置线。

2、在基础上墨线交叉点摆放支架底座,将立杆按纵、横向安插于底座上。

3、用直角扣件将扫地杆按纵、横向与立杆扣牢。

4、取两根水平杆用直角扣件将其按横、纵向扣紧在主节点上角,使形成稳定框架。

5、按照上述方法安装其他立杆和水平杆件。

6、安装剪刀撑、安装顶托。

2.6浇筑边墙和顶板混凝土

涵洞施工作业要点卡片(施工作业指导书)(2)

1、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1)明确结构分层分块的浇筑顺序和钢筋的预埋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2)仔细检查钢筋、模板、支架、预埋件的紧固程度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

(3)边墙浇筑前,将施工接缝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浆和杂物,用水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4)两面边墙必须对称浇筑,分层浇筑,每层摊铺厚度控制在50cm,采用多个振捣棒,振捣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防止漏振,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cm。振动棒与侧模应保持不小于10cm的距离,防止触碰模板与钢筋。振捣工之间相互配合防止漏振、过振现象。

(5)混凝土浇筑时落差应小于2m,当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等器具。

(6)砼灌注过程中,设专人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允许间歇时间超时应按施工接缝处理。

2.7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气候条件覆盖草帘、塑料布等进行养护,同时进行洒水。

2、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对混凝土进行洒水。

2.8沉落缝施工

墙身沉落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相对,避免出现错缝和咬缝现象,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纹。

1、沉落缝外侧涂刷聚氨脂防水材料并粘帖防水卷材,相邻涵节不均匀沉降差≤5mm。

2、沉落缝内侧待涵洞施工完成后,再嵌入硫化型橡胶止水条。

3、出入口翼墙与洞身间沉落缝内塞水泥砂浆。

4、沉降缝施工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能有杂物和积水。

⑤、沉降缝的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整洁。

2.9防水层施工

1、清理涵洞顶面及墙身,涂刷防水涂料时基层应干燥。

2、防水涂料的涂刷应从涵顶向另一端涂刷,涂刷宽度应与防水卷材宽度相对应,涂刷应均匀,涂刷厚度不得小于1.5mm,并不得漏刷,一边涂刷一边铺贴防水卷材。

3、防水卷材纵向宜整幅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允许进行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行纵身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应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较低的一幅防水卷材粘贴完毕后,方可铺贴另一幅,涂刷防水涂料时应与前次的涂层衔接好。铺贴时应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推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