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老子道德经赏析)(1)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老子道德经赏析)(2)

赏析:

“道”是宇宙最根本的法则。“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和根本。“道”是真正的“玄学”——无比深奥的宇宙学问。它所讲述的道理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而且有时甚至是与普通常识看起来背道而驰的,因此,“道”传播出来的时候,在一般人看来很象是痴人说梦。听不明白的人不会认为是自己层次太低,只会认为讲的人只白痴,所以会“大笑之”。“道”的实相、真相永远隐藏在世间万物之中,它不会明明白白地显现给人看的。要接触“道”,只有从内修开始,从自己的心灵开始去发觉,去照见。 这个世界上,只有“道”才是自始至终都是“善”的。循道而行的人,才能拥有良好的开端和完美的结局。 认识“道”不是一个“外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智亦无得”的。因此,当你真正明白“道”,用“道”来规范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外表看起来、或者说用世俗的眼光看来,好象你反而是变“糊涂”了。一般人都要“争”,而你决定“不争”了;一般人都在“为目”,而你觉得应该“为腹不为目”了;一般人都要“为学日益”,而你在“为道日损”;一般人“如登春台,如享太牢”,而你“独泊兮其未兆”。你是“愚人之心也哉!”你在遵循着“道”前进,别人认为你在倒退,与历史发展的潮流相反。大家都在竞争,大家都在讲全球一体化,大家都在讲高速发展,大家都在讲向外探索。只有你,要不争,要独立思考,要缓慢积蓄,要向内明悟。修行道德是真正的大道,是宽广而平坦的大道,这是从它的根本特性来说的。但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修道者来说,这又是一条充满着崎岖、坎坷,灾难、挑战、考验重重的磨难之路。只有大智大慧、勇猛精进的人才能到达真正的“彼岸”——那个无比光明、无比快乐、天人合一、万象归一的境界。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感悟(老子道德经赏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