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1)

从事武术传承的这六年来,常同朋友们探讨交流,发现很多人对武术训练顺序、逻辑都不清楚,也就是说很多人都在糊涂的练拳,如此练法,练功的效果当然就大打折扣。传武的修炼,是按照次第和步骤在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自己修为层境,这是规律,也是自然法则。武术中,有的功法可以同时并行的训练,有的功法,是有先后逻辑顺序,而且不可颠倒的。

下面是朋友们容易混淆的一些问题。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2)

一、内练和外练孰先孰后?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是所有习武人都能顺口说出的谚语。修炼武术,不外乎是内外,也就是说的内练和外练,即内外兼修,这里不讨论内练延伸出所谓的武术精神等。

在武术界,绝大部分师父教弟子时把内练的功法放在后面教,甚至等到自己快进坟墓前才传给弟子,因为内练的功法是拳学中的核心,保守不轻易传授,所以,很多的传武习练者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习武,就应该先练外练的功法,然后才是内功的修炼。这是完全错误的。

我本门的内功练法(无极功法),师父2017年才完整的传授给弟子,当然到我这里,对我所有的学生或弟子,毫无藏着掖着可言,学生有本事,我身上的东西你都可以拿走。外练的功法与内练的功法,是完全可以同时并行修炼,甚至对一部分人群来说,应该是先练内练功法。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3)

对青少年而言,以练身体素质为主,因为青少年,气血都非常的充盈饱满,不不进行内练也没关系,当然,能够同时进行内练效果会更理想。我有两个师弟在专业队任教,每天上午下午,热身后都是筋骨层面的外练,如柔韧、关节、弹跳、反应等,然后再分专业,长拳组的、太极组的、散打组的……青少年虽然从来没有内练的训练,但也能很快出成绩。但对中年、甚至年纪更大的习练者来说,这样训练就有问题了,导致外强中干这算是轻的,还可能练出一身的毛病。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4)

对中年及以上习练者而言,因为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纵欲等,导致气血比较虚,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大强度的外练那完全是自己找死,这年纪的朋友练武,必须配合者内练的功法一起练,让自己的元气能够恢复一部分,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我的一个年纪约五十岁的传武会员,他告诉我每天花四五个小时练功,练完以后感觉自己的肩胯等关节都打开了,但睡一晚上第二天起来,打开的关节又合上了,拉开的筋又缩回去了,而且感觉每天很疲惫,也就是说他留不住练出的功夫,后来我让他每天坚持花一个小时练无极功法(吐纳和丹田),这个会员坚持了一个星期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自己好像整天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练功的成果也能够留在自己身上了。

内外练功法,是完全可以并行训练的,青少年,仅仅外练关系也不是很大,因为气血很充盈,但年纪大的习练者,就应该把内练的功法先训练,把气血养起来,这样练功的效果更好,切记!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5)

二、腰和胯的训练次第

练功不要腰,终究艺不高,练功不练腿,终究冒失鬼。腰腿在武学中的重要地位,其实练腿的根本是练胯,也就是腰胯在武学中很重要。但腰和胯的训练,一定是先练胯,再练腰,这个逻辑顺序,不可颠倒。

胯是人体第一大关节,不管是行拳还是站桩,都要求塌腰坐胯提肛。好腰其实是好胯带来的结果。胯开了,胯能坐下去了,腰就不是问题了。在武学中,松腰是靠胯来松的,胯关节最大,就是调整骨盆的位置,利用胯的重量下沉去松腰,当胯上有东西了,练腰其实就是如何用腰的事了。

在三体式中,最难莫过于坐胯,胯的问题搞定了,三体式你就基本拿下了。在我们通背里面,师父给我的第一课就是练胯和练肩,这是人体最大的两个关节,这是承载武学的基础。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6)

三、练拳为什么要先肩胯

上面说了,肩胯是人体最大的两关节,是力量上下传导影响最大的两个关节部位,大家常谈所谓的龙虎二气,也就是脊柱和腰胯。在武学中,先练肩胯,后练脊柱,这个训练的逻辑次第是不能颠倒的。胯在脊柱最下面,胯与尾闾相连,前面说了,坐胯,就是胯拉着尾闾和腰椎往下,让脊柱的腰椎尾椎往下坠,这样脊柱的腰椎尾椎才能被拉开。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7)

而肩是否松开了,直接影响到含胸拔背,肩不松,含胸拔背毫无疑问做的不到位,背也拔不起来,也就是胸椎不能被胸廓撬起来,这样胸椎没有一个向上拔的力,结果就是驼背,只有肩松了,含胸拔背才能做好,加上虚灵顶劲,这样胸椎颈椎才能往上领,整条脊柱上领下坠才能被一节节打开,这样才有练脊柱的基础,所以,含胸拔背,松腰落胯,虚灵顶劲是贯穿整个武学的始终的。

在内家拳中,提胸提腹是三害之首,肩的问题导致含胸拔背的问题,含胸拔背的问题又导致气塞于胸的问题……当然,肩不松,拳法肯定也好不到哪去,肩胯的基础没有,行拳中立身中正、气沉丹田,也是无稽之谈,关于含胸拔背和松腰落胯,可以参考以前的一个专题:解密含胸拔背、松腰落胯。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8)

四、为什么练拳必须先练筋骨的柔韧

不仅仅是武术,几乎所有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如体操,舞蹈,田径,游泳等,都要求有很好的身体柔韧性,哪怕是京剧都不例外,没有这个基础做支撑,充其量是业余水平。武术对筋骨的柔韧要求更高,舒展的拳架,轻灵的弹跳,敏捷的反应、精湛的技术,都离不开良好的筋骨柔韧。

所以,在竞技体育中,柔韧是运动员每天必须训练的内容,不然根本无法发挥l良好的竞技状态,在传武中,决大部分的传武人,很多是半路出家练武术的,基本都缺乏良好的筋骨基础,所以,传武人同现代搏击同台竞技,输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9)

那些在武术上有所建树的武术家,都有非常好的筋骨功法,万籁声、郭云深、王芗斋、孙禄堂、尚云祥、姚宗勋……现代人练传武,强度太小太小了,前辈们站三体桩,前后距离是两步的距离,一站就是两小时,这筋骨的功夫,现在武术人哪个能比?所以,当今武术,也很难再出现前辈们的武学境界了。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10)

五、站桩与练拳的先后顺序

入门先站三年桩,这是大家都明白的,而事实是,绝大多数人是疏于站桩,拳架一趟一趟的重复练,而结果是到老有没有功-----一场空。没有认真站桩的人常大放厥词,说自己拳架是移动的桩。说实话,武术界没有一个人能吹这牛皮,站桩,是静中求动,站结构,站意念。

谈练功要诀(练功你必须知道的修炼次第)(11)

结构是形,是对身体各部位的规范性要求,是拳学的基础,意念是桩的精髓,是桩对应框架下的定向思维。没认真站过桩的人,根本不知道,在结构上守住这些拳学规矩有多难,操持这些意念有难,在静态的桩中尚且不能把持好这些规矩,那么在动态的拳中,就难上加难,甚至一塌糊涂了。所以,需要先有桩功的基础,再练拳,这样才是正路。

在武学中,还有很多的训练是有先后顺序的,如通背中肩胯与拳法步法、桩功中意念的由简入繁、不同试力的逐渐叠加、吐纳和丹田的先后训练、直拳勾摆的先后训练、推手系列技术的训练等,都是由一定的逻辑先后训练顺序的,这里因篇幅不在详述。

以上说的,都是其实都是武术的基本功,武术难练,难在承载武学的那些基础性功法难练、枯燥,但也最重要。当一个武术人有点名气后不练基本功了,每天这活动那应酬,那么他的武学水平一定在走下坡路了。

真正的武学,不可能普罗大众,一直以来都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玩的东西。传武,需要真正的传承才行。无极功法(内功)、桩功、肩胯训练、技击、养生等很多优秀的功法,在传统武学会员课程中均有设计,愿自己在武学路上少走弯路的朋友,请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号。

本文作者:罗山主,湖南人在北京,研究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痴迷于武学,传统武学公众平台(CNWUXUE)创始人,主要习练洪洞通背拳、白猿通背拳和意拳,2017年初,辞去优越的工作,全职从事武学传承,目前一边随师父学习,一边自己带学生,带弟子。励志做一位好老师,好师父,为传武的复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的习武经历见:我的觅师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