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玩具人

1979 年登场的初代高达,动画技术还相当原始,不足以表现复杂的机械结构。为了作画方便,MS 的造型与线条非常简单,连邦军的MS 方方正正,吉翁军的MS 圆滚滚,没有太多结构或色块,连小朋友都可以画得出来。

然而,随著钢普拉深受青少年以上阶层的喜爱之后,对于机械设定也越来越讲究,尤其是对于军武模型玩家来说,不但追求外型的涂装质感,更会进一步讲究细部机械结构。不够的部分,拿想像力来补,自己改造出属于自己原创的细节表现。这也是製作高达模型的趣味之一。

▼ 1981年5月发行、被高达模型迷奉为必读教科书的《HOW TO BUILD GUNDAM2》,封面便是外装甲打开,透出精密内构的RX-78-2 高达。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

▼ Mechanic Model系列还有一个卖点,便是机械内构中包括眼睛、前档、膝盖等多处以微型灯泡(当时LED还没发明出来)来表现的发光机制,更为MS增加了几分高科技的机能感。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2)

这些精密的机械内构,让原本线条简单的MS,突然变得复杂无比。各位读者想像一下,在那看不见的厚重装甲之下,有著动力源源不绝的核融合引擎在澎湃地运转著,而像是油压连桿、步进马达…等等各种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或是名字太饶舌复杂,念到一半会咬到舌头的机械装置,正推动著几十吨重钢铁般的超合金零件,做出像人类一样精巧细致的各种动作。这些不可思议的组合,正是激发无穷想像力的泉源,也是让真正热爱机械的热血男儿们为之疯狂著迷的精髓!~

随著钢普拉的发展及动画技术的进步,MS内骨架的概念也逐渐融入正史作品之中,例如1988年登场的《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作画密度之高,从剧中各种MS、船舰、建筑物与载具的细腻设定便可一窥究竟。而剧中RX-93 ν高达初登场的时候,便是以组装半完成的整备型态登场,精密的机械内构一览无遗~也吊了每位粉丝的胃口…

▼《机动战士高达 逆袭的夏亚》中的RX-93ν高达,是动画中首次出现精密内构的描写,可见製作团队在电影版上投注的心力,这细製的程度可不是一般电视动画所能比拟的。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3)

▼ 1988年10月推出的1/100 RX-93 ν高达,首次採用了亚铅合金做为内骨架,算是一个划时代的尝试。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4)

另一个高密度的作品则是1989 年的《高达前哨战》,这是一部以情境模型为插图的高达系列小说作品,于模型月刊「Model Graphix」上连载。这也是首次以高达模型为主轴所做出的企画。为了做出更加具有真实感的模型,特别请来技术高超的机械设计师与模型师发表他们的原创作品。

例如担任主设计师的カトキハジメ(Katoki Hajime),以及负责部分设计的明贵美加,都以写实感超强的设计,深化了高达的世界观。在他们的笔下,机械内构呼之欲出,和外装甲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变形机构的设计,更巧妙地融入外部造型之中,浑然成为一体了。这些大幅强化、更加写实的细节让每一位钢普拉粉丝们都大呼过癮!~

▼由于不需考虑动画表现,《高达前哨战》在设计上可以不受拘束,无论是超厚重的武器与装备、光学迷彩涂装、甚至精密到不可思议的变形机构,都能够自由挥洒,也为高达模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一页,成为钢普拉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5)

▼ MG MSA-0011[Ext] Ex-S 高达,是钢普拉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变形机构本身已经复杂到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又披掛各种重型装备与武器,造型比例上更是帅到一个顶点。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6)

从1979 年的初代高达动画,到1989 年的《高达前哨弹》,这10 年的发展,看得出MS 机体在设计概念上有著显著的进步,从原本线条简单的卡通化角色,一步一步朝著兼具写实与科幻的现代兵器的方向进化。除了造型上的大幅提昇之外,钢普拉技术的进化也丝毫一刻不容怠慢。

对于可动内构发展的几个重要技术:

系统射出成型(システムインジェクション)

在介绍「机械内构」之前,请容小编再回顾一下我们上次提到的「多色成形技术」。多色成形,是指在同一模具上,以不同顏色的塑料分别射出,最后在同一片框架上形成多色模型。这个技术于1983 年问世,最早是以多重区块的方式成形,不同顏色的区块之间以一个球型卡扣连结在一起,即使有误差也不影响个别零件的成色。

▼以HG 1/144 高达30 週年纪念版为例,在这一片框架上,便规划了红、黑、蓝、黄四种不同顏色的区块,而区块与区块之间,则以球型卡扣结合在一起。互相不干扰。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7)

这项技术,到了1988年有了重大突破。可以将不同顏色的塑料注入同一块零件上,这项技术称之为「系统射出成型」(System Injection,システムインジェクション),也就是透过不同的射出系统,最后将各种顏色的塑料集结在一片零件上成型。不过,这项技术最早并不是运用在钢普拉上,而是用在《铁甲战记威龙》(机甲戦记ドラグナー)的主角机龙骑兵D-1。

首次运用在钢普拉,则是从HG 第一弹,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高达10 週年的惊世之作、目前已绝版的HG 1/144 RX-78-2 高达。可见,这件作品的确是集合了当时所有尖端科技于一身。

▼系统多色成型技术的高峰型是从1991 年到1995 年,因为开发成本与模具耐用度的考量,后来便逐渐被细部分件的方式取而代之。目前这项技术已逐渐成为绝响了。

图为1993 年9 月推出的HG 1/100 V2 高达,可以看到在光之翼、脚盘和胸部等零件都是採用系统多色成型,而眼窝和胸口等难度很高的细部分色也做得相当彻底。只要上个墨线就有很高的完成度了。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8)

▼系统多色成型技术的另一个高峰,则是BB战士系列的新世大将军、不只是多色成型,包括性质不同的透明塑料,也能同时在一个零件上一併成型,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华丽感。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9)

以上好像都在讲多色成型,是不是有点离题了啊?这次的主题不是机械内构吗?别急别急,只要瞭解了「系统射出成型」的原理,以下这项技术很容易就清楚明白了。

可动机械内骨架(Movable System Joint)

机械内构在视觉上有著迷人的吸引力,能够具像化地勾勒出钢装甲之下的精密真实感与复杂机能性。然而,光是造型好看还不够,如果能够真正像是机械骨架一般,具备稳固的支撑力,同时又能透过多重关节设计,做出各种灵活巧妙的动作,这正是钢普拉下一个世代的进化重点。也让高达从模型玩具,升格成为结合了设计与科技的现代工业化產物。

可动机械内骨架(Movable System Joint),简称为MS Joint,他的技术基础和系统多色成型是一样的,也就是利用分次射出,将多重结构在同一片零件上成型,能够以连桿或球型关节的方式,製作出一体成型的可动骨架。这项技术最早出现在1986年,运用在科幻军事动画「Spiral Zone」的系列玩具中,使用内藏可动关节的人型素体,大幅简化了製作与组装的过程,并具有很高的可动度。

▼将两种以上不同材质的塑料在同一框架上成型,切割下来便是完整的可动机械内骨架系统,製作相当方便,和过去以PE软胶关节的结构相比,可动度更向上提升了一阶。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0)

▼ 1986年首次採用系统射出成型技术做出可动骨架的Spiral Zone人型素体,高可动度和简化製程是这项技术的优势。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1)

最早採用MS Joint 技术的钢普拉,是1989年10月的「モビ儿スーツ戦国传」系列,也就是1/144真实比例的BB战士武者高达。很可惜的是,当时只推出了武者顽駄无、武者顽駄无摩亚屈、武者仁宇顽駄无三人组,后来就没下文了。

▼モビ儿スーツ戦国传系列共推出三组,MS Joint 以特殊包装呈现,加上当时率先採用的电镀零件、布旗(不过是用纸做的,要从说明书上剪下来)和亮晶晶贴纸等等,豪华的材质表现,处处充满惊喜。由于后来一直没有再版,至今依然是许多五、六年级玩家心目中的梦幻逸品。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2)

前文所提到的高达10 週年HG 1/144 高达系列,採用的则是改良版的MS Joint2,也就是第二代可动内骨架,虽然说是第二代,但实际上却是简化得更容易製作组装,滑套式的关节设计,后来也发展出机械活塞系统,大量使用在后来的MG(Master Grade)与PG(Perfect Grade)系列之中。

▼ 1990 年推出的HG 系列高达是个划时代的进化,内骨架採用的是第二代MS Joint 技术,比第一代更容易製作组装,可动度也更加灵活。可说是让钢普拉变的更加好玩的重大发展。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3)

机械内骨架的诞生,让高达模型的製作过程更加简化,可动度也提升不少。而进一步,便是将工业设计的概念导入机械骨架的结构与机能之中,让机械骨架不只是曖曖内含光,而且还能够大方地走到伸展台前。首次导入这个概念的作品,就是1991 年8 月发表的1/60 高达F91。这款作品由于尺寸较大,能够在细节上表现的更加复杂精緻。特别是内骨架的部分,基本上就是以近乎完成品的状态直接发售,玩家只要将外装甲装上去就完成了。

▼ 1/60 高达F91 的机械内骨架,是首次採用ABS 这种硬质塑胶的钢普拉,强度比一般PS 塑胶更高,在精密度方面的表现也更为出色。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4)

▼ 1/60 高达F91 可以看到许多复杂的机关设计,例如可开啟式的驾驶舱门、面罩、喷射器外装甲、可展开的散热片等等,并且还附了男、女主角西布克和赛西莉的等比例人偶。这些概念后来更进一步运用在MG 系列模型上。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5)

除了大尺寸的复杂化之外,小尺寸的精緻化、高可动和製程简化则是下一个重点了~ 1993 年的V高达系列中导入了V骨架(Vフレーム)系统,这是全系列都通用的内部骨架,组装起来可是又快又简单!~

V 高达系列开发出来的另一个技术则是「框架对组机构」,只要将框架从中对折成两片,相对应位置的零件便能够直接组合在一起,节省了寻找零件的时间。这种一体适用、规格化、标準化、简单化的思考逻辑,正是现代工业设计的精神之一。

▼ 1993 年登场的V 高达系列中,导入了V骨架系统,内构由PE 软胶所构成,将多个球形关节做在同一个骨架零件上,组装快速、可动性高。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6)

▼具有许多球形关节的V骨架,构造上比MS Joint更简单,但可动度却更加灵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7)

▼ HGUC V2 高达,活动关节全部採用了新一代的PE 软胶关节,结构更稳定,关节可动度更比1993 年的V 骨架版高上许多。

高达模型有五指可动的吗(高达模型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18)

至此,钢普拉的内构表现及可动技术进化的发展已经完全成熟,当时间来到1995年,钢普拉最成功的系列MG来到模友的面前,将内构和可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一直畅销到今天,足足20年。

小编语:如果小编没记错的话,这个文章应该是在玩具人中搬砖搬过来的然后小编想说的是,小编本人有这只1993年版的V2高达突击型,那时候在小卖部30大元买回来的,现在还在,不过背后的突击装备连接口断了,打个桩就能无限复活~ 看到这个好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