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抚琴忆流年(为这盛世谱一曲)(1)

箜篌的研制、教学和推广,全由赵广运一个人担当。

执笔抚琴忆流年(为这盛世谱一曲)(2)

眼前这一架架箜篌,凝结着赵广运大半生的心血。

执笔抚琴忆流年(为这盛世谱一曲)(3)

箜篌顶部的一个凤首,赵广运要手工雕琢几天才能完成。

执笔抚琴忆流年(为这盛世谱一曲)(4)

这是中国第一架“双排弦踏板全转调箜篌”,1984年在赵广运手中诞生。

执笔抚琴忆流年(为这盛世谱一曲)(5)

赵广运每天围着箜篌转,不是在教室,就是在研制车间。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乐器陈列馆中,馆藏着近200件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最代表性乐器;在陈列馆的中央位置,是一架箜篌。

中国第一架“双排弦踏板全转调箜篌”1984年诞生在沈阳音乐学院,至今依然还可以在舞台上演奏;此前,作为隋唐时期的皇家乐器,除了留下了一篇篇描写箜篌的诗歌名作,箜篌本身已经失传了300余年。

“无憾/箜篌,她绝响数百年/如今终是回来了/自汉而兴,于唐极盛/堪称中华艺术瑰宝的箜篌/她真的回来了”在网络上,弘韵箜篌乐团的演奏曲目《高山流水》的下面,有网友这样评论。

十年磨一剑 失传300年箜篌沈城问世

“箜篌,是由弓箭演变的乐器,与西方的竖琴是同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对于很多人来说,通过《孔雀东南飞》、《李凭箜篌引》等古代经典作品,“箜篌”这个词并不陌生。

不过很久以来,箜篌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就算通过考古发掘出了实物、在敦煌壁画中也是出现频次仅次于琵琶的乐器,但其制作方法早已失传。

从1975年开始,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赵广运结缘箜篌,并开始尝试研制。

“从民国时期,就有人开始想要复原箜篌,一直到解放后,国家也曾经对此立项,不过研制出的箜篌都达不到稳定的演奏水平。”赵老师表示。

最终,在总结前人基础上1984年中国第一架“双排弦踏板全转调箜篌”在赵广运的手中研制成功。全转调箜篌音域宽广,和声色彩丰富,音色纤细柔美,既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又有古琴、古筝的韵味,可以完美地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古老的皇家乐器自此新生。

四千零件全手工 小琴身依然大能量

“从小我就在母亲的传统乐器工艺社里长大,父亲是高级工匠同时是知名的京剧票友,我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制作过一把胡琴,去沈阳音乐学院上学之前就改进过能站立演奏和加弦的二胡,这些都是我研制箜篌的基础。”赵老师表示。

“双排弦踏板全转调箜篌”自重近60公斤,由四千零件组成,这些都需要全部手工制作:“一架这样的箜篌,仅仅制作就需要1年多的时间。”

“从研发角度说,最难的就是箜篌的双排弦的调音,它的结构非常特殊,弹奏时才会产生空灵丰富的音响;而且承袭了古代凤首箜篌的雍容华贵和民族乐器的工艺材料,又汲取了西方现代竖琴结构原理,不仅擅长表现东方韵味的旋律音乐,而且能方便演奏以和声复调为主体的现代音乐作品。”

此后的三十多年里,赵广运对箜篌进行了十几次较大型的改进。

“箜篌已经研制到了第六代,从器型到音色,都有很大的改变。比如为了方便演奏,最小的便携式箜篌只有13公斤,完全可以上飞机携带。”赵老师表示,“不像踏板箜篌那么复杂,小箜篌成年人、孩子都可以演奏,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可以在舞台上组合各种队形,方便箜篌专业发展普及。”

研制、教学、推广一肩挑 “完美乐器”更待认可

2012年,为了推广箜篌,他以沈阳音乐学院的箜篌专业学生为基础,组建中国第一支箜篌乐团“弘韵箜篌乐团”几年来屡获大奖,甚至还获得过“文华奖”。

“这些年,每次我们去国外演出都会获得轰动,尤其是国外的很多竖琴演奏家、包括世界竖琴大会的创始人都表示箜篌是‘完美乐器’,比竖琴的音色更丰富。箜篌得到世界承认,但是在国内,箜篌还更需要认可,也更需要推广和传承。”

“寻千载古韵 觅百年绝响 拓箜篌天地 放弘韵翱翔”,这是赵广运为“弘韵箜篌乐团”拟的一幅楹联。

“这些年我们祖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为这盛世,我们当谱一曲‘箜篌’”赵老师如是说。

辽沈晚报 记者 隋冠卓 文

记者 吴章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