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曾震惊中外,长篇纪实小说《长城证明》(花山文艺出版社)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历史。作品艺术地描绘了抗日先烈李方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担当精神,为抗日舍家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作品以史家精神、文学笔法,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骨骼,建构了一部冀东地区烽烟四起的抗战史”,再现了历史本真,具有史书的价值和意义。

《长城证明》充满了浓烈的悲剧色彩。该书前半部以李方州播撒抗日星火、壮烈捐躯为主线,塑造了以李方州为代表的一批浴血长城的传奇英雄人物形象,高扬他们为了民族大义笑傲沙场,血祭山河,将青春和生命无怨无悔地献给了抗日救国大业的英雄壮举,读罢令读者击节赞叹。后半部则以作者寻访李方州证人的历程为主干,叙述了作者不甘李方州英烈事迹被历史沉埋而不遗余力地查找材料和证词的经历。作者在大量的史料中查找,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历尽艰辛而不气馁,“旨在捍卫历史的真实与生命的尊严,唤醒民众铭记长城沿线那场悲壮残酷战争中捐躯的众多无名烈士”。

这部长篇小说的前半部分详尽地展现了李方州为抗日舍家抛业、不怕牺牲,从一个知识分子成长为抗日英烈、英勇献身的生命历程。李方州儒雅沉稳、博学多才,有着现代知识分子的襟抱。他师范毕业后,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积极投身抗战,在斗争中成长,在战火中淬炼,形成了沉稳果敢、足智多谋、襟怀坦荡、意志坚定的抗日战士形象。他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途径,支援抗战,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勇敢地投入到抗日的滚滚洪流之中。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逐渐成为冀东地区地下党干部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他建立了今迁安最早的基层地下党组织,成立了地方抗日武装,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对敌作战,与日伪斗智斗勇,锄奸反特,后因为叛徒告密而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惨遭酷刑而宁死不屈,面对诱降而大义凛然,最后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李方州是一个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抛家舍命的牺牲精神、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以及一位知识分子的铮铮风骨和家国情怀。他名字中的“方州”取自清诗人陈梦雷的《华严岭》中“五岳峙方州,台峰争鼎辟”中的寓意:他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壮志像山峰一样高耸。

书的后半部分可谓悲情叙事。本书作者历时12年,寻访全国各地曾参加冀东抗战的老革命,查阅大量有关冀东抗战的档案和书籍,历时三载,13次易稿,真实地再现了以李方州为代表的冀东抗战先烈所特有的悲壮惨烈的抗日人生,以及烽火岁月中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战友兄弟情。

全书从始至终贯穿着保家卫国的抗日情怀和抵抗外侮的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紧密交融着阳刚雄浑之气和悲壮悲愤之情。作品中英雄人物的事迹催人泪下,这种巨大的悲剧力量和强大的真实感构成了这部书成功的重要支撑。

英雄不朽、长城作证。历经70多年后,李方州烈士的英雄事迹终于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尤其不能忘记那些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建立过功勋的先烈们。

抗战一线的大白(在抗战烽火中长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