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对于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战国名将,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王翦在战国末期为秦始皇嬴政打下了半个天下,至于赵国名将李牧,不仅北击匈奴,还在邯郸之战后多次击败秦国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则因为长平之战中的表现,所以给人一种只会防守的错觉。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大将廉颇无疑是被低估,其实他是一位攻守兼备的全面将领。

赵国大将廉颇(赵国大将廉颇只会防守吗)(1)

首先,廉颇,生卒年不详,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 嬴姓,廉氏,名颇。从姓氏上来看,廉颇很可能和秦国、赵国的君主同宗同源。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在五国伐齐、乐毅一战成名的背景下,廉颇也为赵国取得了阳晋这块土地。此战,是廉颇的成名之战,也说明廉颇一开始就是以进攻成名的。公元279年,廉颇继续在齐国的疆域上拿下战绩。三年后,廉颇率军夺取了魏国几邑(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带)。

赵国大将廉颇(赵国大将廉颇只会防守吗)(2)

公元275年,廉颇再次率军进攻魏国,攻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经过这两次对魏国的进攻,廉颇为赵国都城邯郸增加了更多的屏障。当然,对于战国中后期的魏国和齐国,都已经相对衰落,特别是“五国伐齐”后的齐国,整体实力更是一落千丈。所以,廉颇能够击败这两个国家,不能完全体现廉颇的进攻实力。公元前269年,赵括的父亲赵奢在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了强大的秦军。值得注意的是,再被赵奢击败后,秦国又再次发兵,结果登场的廉颇又给予秦军以迎头痛击。

赵国大将廉颇(赵国大将廉颇只会防守吗)(3)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韩国上党太守冯亭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也即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长平之战。此战,因为赵括父亲赵奢已经病逝,所以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在长平之战中,老将廉颇采取了“筑垒固守,伺机攻敌”的作战方针,凭借山险,固垒坚守三年。面对数十万的秦国大军,廉颇能够坚守三年,可谓非常不容易了。在无法战胜廉颇的背景下,秦国采用反间计,导致赵孝成王用赵括替换了廉颇。结果,赵括输给了白起,赵国因此元气大伤。

赵国大将廉颇(赵国大将廉颇只会防守吗)(4)

最后,虽然长平之战导致赵国元气大伤,但是,老练的廉颇,还是在邯郸之战中击败了志在必得的秦军,击碎了秦国想要趁势消灭赵国的意图。这两次战役,让很多人给廉颇打上了只会防守的意图。不过,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燕王喜改变了和赵国交好的计划,选择对赵国趁火打劫。于是,燕国出动了两支军队来进攻赵国。面对燕国的大军,赵国君主派遣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等燕国将领。值得注意的是,廉颇还率军反攻燕国,甚至包围了燕国的都城。如果不是燕国主动割地求和,廉颇很可能就要率军消灭燕国了。不过,对于攻守兼备的廉颇,晚年却在魏国和楚国颠沛流离,最终病逝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文/情怀历史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