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平定斗越椒叛乱之后,返回郢都,将斗氏宗族,不论大小,全部斩首。

斗越椒的叛乱,使得斗氏家族被屠戮殆尽,只有一人除外。这人就是子文的孙子斗黄,当斗越椒叛乱时,斗黄正在出使齐国。等他从齐国回国,途径宋国时,才知道叛乱的消息。有人劝他说:“整个斗氏的族人都被杀了,你不能再回去了,你赶紧逃走吧。”

斗黄回答说:“当初是国君派我出使的,如果现在跑了,就是丢弃了国君的命令,一个丢弃了国君命令的人,又有谁会接待他呢?国君,就是上天,难道可以逃避上天吗?”于是,就回到楚国,向楚庄王汇报出使情况。并且自动去法官那里请求囚禁。

在向法官说明自己的罪行时,斗黄额外说道:“当初我的祖父告诫我的父亲,斗越椒有反相,必定会连累斗氏宗族。祖父临终之时,曾劝阻父亲逃往他国,可父亲感念楚国厚恩,不忍逃亡他国,最后被斗越椒诛杀。今日斗氏宗族被灭,果然和祖父预料的一样!臣不幸为叛臣之宗族,今日愿伏罪待诛。”

春秋列国志全文阅读(春秋大人物之楚庄王)(1)

子文是楚成王时期的贤相,受到当时士人的崇拜,法官听到斗黄的这番言论之后,便将斗黄的这一段话转述给了楚庄王。

显然,这位法官也是子文的迷弟之一,他意图通过斗黄的这番陈述,感动楚庄王,从而为子文留下一个孙子,延续斗氏血脉。

果然,楚庄王听到这位法官的转述后,感慨说道:“子文真是神人啊!他对楚国劳苦功高,怎么忍心他绝了后人呢?”于是,楚庄王下令赦免斗黄,将他官复原职,并为他赐名为斗生,以取死而复生之意。

在处理完叛臣之事后,楚庄王便开始封赏有功之臣,因养由基一箭射死了斗越椒,楚庄王对其厚加赏赐,使他担任车右,充当楚庄王的高级护卫。

为了庆祝胜利,楚庄王摆下酒席,大宴群臣,并让妃嫔跳舞助兴,参加此次宴会。宴会之初,楚庄王举着酒杯说道:“寡人不举办酒宴,已经六年了啊!如今诛灭叛乱,国家安宁,可与诸位爱卿尽兴饮酒一日。”说罢,楚庄王便安排大小文武官员尽皆入席,依次入座。

待群臣坐定之后,楚庄王让自己的妃嫔跳舞助兴,席间轻歌曼舞,觥杯交错,宴会从下午一直到黄昏,楚庄王与众大臣仍没有尽兴。黄昏之时,楚庄王命人点燃蜡烛,继续宴会,还特别叫自己最宠爱的美人许姬轮流向各位武将敬酒。

许姬正在敬酒之时,忽然一阵风吹来,将席上的蜡烛吹灭了,趁此混乱之时,一位武将混水摸鱼,去牵了一下许姬的手,许姬当然不干,拉扯中,许姬挣脱衣袖逃走,并顺手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然后匆忙跑到楚庄王的身边。

春秋列国志全文阅读(春秋大人物之楚庄王)(2)

“我刚才被人非礼了,不过,幸好我将他帽子上的缨带给扯下来了,大王可以点燃蜡烛,找出这个人,好好惩罚他,替我出这口气。”许姬娇滴滴的在楚庄王耳边说道。楚庄王听罢,立刻大声说:“寡人今天设宴,就是要与诸位把酒言欢,现在风一刮,诸位喝酒都被帽子上的缨带所阻碍,大家可以将缨带都去掉,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一听到楚庄王这么说,大家都将帽子上的缨带取下,然后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宴席结束之后,楚庄王回宫,许姬有些不高兴,埋怨楚庄王没有替他出气。楚庄王一把把许姬抱在怀里,劝她说:“这次君臣宴饮,目的就是要拉进君臣关系,况且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责任,加以责罚,那么这个宴会就一定会不欢而散了,如此,君臣关系不但没有拉进,反而更加疏远了啊!”

这便是有名的绝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