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5)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6)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7)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8)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9)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0)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1)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2)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3)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4)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5)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6)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7)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8)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19)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0)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1)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2)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3)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4)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5)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6)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7)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8)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29)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0)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1)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2)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3)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4)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5)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6)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7)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8)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39)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0)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1)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2)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3)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4)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5)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6)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7)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8)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49)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教材答案(真题公共管理学第一章)(50)

一、概念题

1. 公共管理 [ 华南师大2016年研 ]

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和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其基本特征包括:①公共管理的主体多元化,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②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③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和谐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④职能是调节和控制;⑤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2. 准公共产品

答: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公共产品。按照公共产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将公共产品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严格满足和完全具备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是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共安全等。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是准公共产品。道路、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都是准公共产品。

二、简答题

1. 简述佩里有关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

答:詹姆斯·L·佩里(James L·Perry)认为,公共管理理论应该提供关于公共管理者在各种变化的形势条件下如何做出行为的有用的、实用的普遍性原理。具体来说:

(1)“有用的和实用的”是表示公共管理理论必须有实用价值和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oriented)。根据詹姆斯·L·佩里的观点,公共管理理论就是为了帮助公共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技术,以及提高其在不同情形下的管理应变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普遍实用的原理与方法,以便增加管理绩效。

(2)公共管理理论必须提供行动理论和规范理论。行动理论有助于公共管理者了解或解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背景和潜在干预的功效;规范理论则给予公共管理者思考和认识他们应该如何行动的能力。公共管理研究应将这两种理论有机结合。

(3)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管理实践的关系,就像“医生和病人”医治病人的过程典型地包含了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并依赖于最初的疗效来决定是停止治疗还是继续治疗。同样,公共管理者寻找各种情形的一般规律,确定因果关系模式,辨别出恰当的行为方式,选取一种合适的行为措施。

2. 辨析: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在一切不重要的层面都是相同的。[ 人大2007年研 ]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追求的价值理念上:公共管理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而企业管理则关注私人利益的最大化。

(2)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都必须履行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和控制等在内的一般的管理职能。

①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都需要政策管理,包括制定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问题。

②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如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等,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

相比较于二者最大差别的重要层面而言,这些不重要的层面具有许多的共同点。

3. 简述公共产品的分类。

答:公共产品又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

(1)按照公共产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将公共产品区分为:

①纯公共产品,即严格满足和完全具备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等。

②准公共产品,即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公共产品。道路、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都是准公共产品。

(2)按照是否具有形状,可将公共产品区分为:

①有形的公共产品,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产品,如公共设施。

②无形的公共产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

(3)按照受益范围,可将公共产品区分为:

①全国性公共产品,指全国范围内居民都受益并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立法、国家行政事务管理等。

②地方性公共产品,指一定地区或社区居民受益、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性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地方性行政管理、地方性法规、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政策等。

一般来说,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大多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地方性公共产品则以准公共产品为主,有些实际上已属于俱乐部产品。

4. 简述国内外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

答:目前,虽然国际国内也都有学者认为公共管理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范式,但国际国内主流的学术观点还是认为,公共管理至今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范式,还没有得到学术共同体的承认。

(1)和我国相比较而言,在西方国家,目前公共管理还只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中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我们可把公共管理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5. 你是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的?

答:一般来讲,公共利益是具有社会分享性的、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在公共利益的体系中,既存在着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公共利益,也存在着完全自愿性分享,以及自愿性分享与强制性分享并存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利益。而公共管理从本质上讲是国家目的之一的国家作用和活动。国家目的,具体而言是指公共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中的核心目标。具体而言,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1)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行动的出发点。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核心议题便在于保证政府及其管理者能够代表并回应公共利益,这也是民主政治存在的价值。

(2)确保公共利益的增进和分配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在公平正义理念指引下的公共性,就是要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

(3)公共利益是公共部门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社会公共需要决定了现代政府应当是责任政府。政府有责任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决定了政府的责任范围,也决定了政府的职能、活动范围与活动方式。

(4)公共利益的边界是约束政府利益扩张的保障。可将公共利益的内涵定义在国防、外交、法律等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范围内,而把国家重点扶持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特殊情况下”的“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公共利益是政府在公权限制私权过程中的行为边界,也是公民接受限制的行为边界。

6. 简述政策执行研究对公共管理产生的影响。

答:由普雷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所发起的政策执行研究,将项目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机构方面的重要性不再由它自身所决定,而是由它与公共项目绩效的相关性所决定。许多从事执行研究的学者将执行研究看作一种新的东西(既不同于政策制定研究,也不同于传统的行政研究)。凯特尔认为,执行研究从两个方面推动了公共管理的形成:

(1)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尤其是结构和过程)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这种研究焦点的转移具有深刻的含义,即学者们再也不能单一地看待组织及其对公共项目的贡献了。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对项目做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执行研究首次使绩效问题变成了争论的焦点,公共行政学者们不能再自信地假定如果行政人员以正确的方式发起执行并调整行政系统的话,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就能产生有效的结果。管理绩效问题超出传统行政学所能解释的范围,这就正如哈格罗夫所说:在政策方案和政策结果的链条中缺少一个环节,那就是绩效管理。

(2)执行研究既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也超出了政治学,从而具有了一个更广泛、综合的跨学科基础。这是因为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焦点留下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参与执行运动的学者们也想从绩效重要性的发现中创立一种新的知识体系,而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带来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知识基础。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在这个过程中,工商企业管理的研究者们为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做出了贡献。他们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然关注组织结构和强调以过程为取向,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并把焦点集中在战略和组织管理上。

7. 简述怀特《行政学导论》的核心观点。

答:怀特于1926年撰写的《行政学导论》是美国第一本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

(1)行政是一个单独的过程,无论从哪一级角度看,其基本特征是大致相同的。

(2)行政研究应当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应当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

(3)行政由一门艺术转化为一门科学的趋势日益具有重要意义。

(4)行政已经成为,而且将继续是现代政府的中心问题。

怀特的这本书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并具有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基本形成。

8. 简述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因素。[ 武大2012年研 ]

答: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

一方面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为支付大量公共开支所采取的重税政策也导致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和民众的不满。

(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工业化国家朝着福利国家的方向发展,造成政府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而经济衰退、失业率的上升则形成了政治、经济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剧,对各国政府均造成巨大的改革压力。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随着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问题都市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功能确有力不从心之感,加之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以及官僚制度的墨守成规、不负责任、衙门作风使得政府无效率、无效能。

(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从20世纪70~80年代起,具有保守主义政治倾向的政党在西方执政,新右派的政治主张抨击60年代盛行的社会福利国家和政治有许多重要缺点,例如多元主义盛行使公共支出大幅增加;官僚体系偏好扩大自己所能享有的资源以致发生“预算最大化”等。在他们看来,政府之失灵比市场更为严重。对于新右派的信仰者而言,更佳管理提供了一种标签,其中私部门领域可引进公共部门之中,政治控制可获得强化、预算削减、专业自主性降低、公务员的工会弱化,以及半竞争性的架构将奋起赶走官僚体制天生的无效率。

9. 简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答: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理论、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具体如下:

(1)公共管理主体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领导理论。

(2)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公共管理法律和公共管理监督。

(3)公共资源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4)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危机管理、传统行政管理方法、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5)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公共部门改革、公共治理新模式。

10.有人说:“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行政学的否定。”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从这个角度看,公共管理学不是对公共行政学的否定,而是对公共行政学的积极发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

(2)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

(3)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改变了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11. 简述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目标。

答: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提高公共管理绩效。

具体来说,公共管理学研究既遵循学术规范,研究和探讨各种公共管理现象、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同时又服务于公共管理的实践活动。因此,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目标也必然包括两个方面:

(1)在学科理论与学科建设方面

①研究各种公共管理现象、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②丰富和发展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③健全和完善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与基本范畴体系。

④健全和完善公共管理学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公共管理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

(2)在为公共管理实践服务方面

公共管理学着力于为公共管理活动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可供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①研究如何推行电子政务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公共管理方式、建立电子化政府。

②研究如何开展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③研究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发展公共责任机制。

④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⑤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

⑥研究如何应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来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以促进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类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共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具体操作规程,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12. 简述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因素。

答:在我国家,导致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行政工作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行政组织问题。如机构设置的必要性、级别与编制的分类设计、职责分工及其上下左右内外各单位的关系协调等,假如对这些问题考虑欠周,设置不当,就会间接影响行政效率。行政机构应如何精简,需要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以收到预期效果。否则,精简不当,不仅不能提高效率,而且不久事过境迁,可能故态复萌。

(2)人事管理问题。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干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干部能否称职、胜任和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既与文化程度、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有关,也反映出思想作风、责任心、积极性以及健康状况等问题。从干部的挑选、培训、考核、提升,奖惩直到退休等,所有制度和办法,都应当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人尽其才。

(3)工作方法问题。明确规定各级行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固然重要,而如何履行其职责,则关系到整个行政“机器”的效能。要做到效率高“故障”少,手续严而不死,办法活而不乱,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应当遵守。

(4)机关管理问题。这是各单位有共性的工作。不论规模大小,办公室(厅)都是一个部门的总部所在,是领导用以指挥工作的带枢纽性的机关。它联系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事关全局。讲提高效率,不能不加强机关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好作风,而且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好的工作方法。

13. 简述我国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

答: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与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在理论的具体内容上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我们在研究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时,有两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1)弄清公共行政学应包含哪些基本理论

不能把以往公共行政学中各学派的理论观点等同于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是对各种行政现象、行政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与说明。

(2)明确各个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各种行政现象、行政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构成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的外延;对各种行政现象、行政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与说明构成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

14. 试述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共行政的认识发展。

答: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公共行政的认识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行政学在我国的恢复到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修改研究生专业目录。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行政管理学是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进行专业设置的;相关概念如“行政”行政学“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在含义上没有明确区别,都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2)第二个阶段是从1997年提出修改研究生专业目录一直到现在。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公共行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改革获得了日益深入的发展,并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转轨时期。

②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西方国家以政府改革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思想理论大量传入中国。

③与体制转型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和受外来新思想的影响,以政府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行政管理概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改变原有行政管理的主体范围、管理对象范围、管理方式以及行政理念的要求日益强烈。

显然,与公共行政学相比,尽管政府行政机关仍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核心主体,但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也同时纳入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之中。

15. 简述公共管理的经济学途径。

答: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以经济学为基础,因此,经济学途径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

当代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途径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学派。

(1)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

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2)新制度主义或新制度学派是一种新的、影响在不断加强的公共政策研究途径。

①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制度自身是人类设计的产物,是工具性指向的、个人实现目的的结果。

②制度之所以在社会中存在,是因为它们可以克服社会组织中的信息障碍和减少交易成本;在社会中,两种能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组织是市场和等级制(官僚制)组织。

③作为持续不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制度规定行为角色、约束行为和形成期望,因而它们不仅增加或减少交易成本,而且也形成偏好。

三、论述题

1. 如何理解“公共”是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畴?

答: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畴是公共行政学本质特性最集中的反映。概括起来,“公共”(public)是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畴。

(1)“公共”是构成公共行政学最本质的概念。

①公共行政与一般行政相区别,德怀特沃尔多认为,理解“公共”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a可以根据政府、国家之类的词给“公共”下定义,这就涉及主权、合法性、普通福利等法律概念、哲学概念和普通政治理论方面的问题。

b可以按照在某种社会中人们认为有哪些公共职能或公共活动的认识简单地从经验方面给公共”下定义。这样一来,由于人们认识的不同,很难有统一的规定。

c可以根据政府所执行的职能或活动的常识性方法来定义,但有许多政府行为是不稳定或不确定的。

②与之相对应,关于公共行政的概念,德怀特·沃尔多认为,公共行政存在着“两种典型定义”:

a公共行政是为达到政府目的而对人与物质的组织与管理。

b公共行政是管理国家事务的艺术与科学。

进一步地,“公共行政就是政府持续不断地活跃着的业务工作,这种业务工作通过一系列组织和管理程序,同法律的执行联系起来”。而公共行政学就是“研究公共行政这一特定过程的学问”。

(2)“公共”的概念范畴组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体系。

德怀特·沃尔多的论述表明“公共”是构成公共行政学最本质的概念,并由这个概念范畴组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体系:

①公共主体,包括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非营利部门等公共组织以及权威性机构。

②公共客体,包括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及其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政策过程、公共规则、行为规范与绩效评估标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③公共行为即公共执行行为,包括行使公共权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手段与方法。

因此,“公共”是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畴,公共行政学的其他概念和理论都是由此延伸出来的。

(3)“公共”是公共行政学最基本的范畴,管理主体、管理的目的与性质、管理所肩负与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和义务以及活动都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公共”。

①“公共”构成的概念体系和管理理念组成了公共行政学思想体系。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以来,不管出现了多少理论流派,都是围绕“公共”这个核心展开的。

②公共行政实践所进行的各种改革,也都是围绕公共组织机构的设置、公共组织职能及其行为方式,公共利益的分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保证,以及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市场、社会之间管理体制的重新架构,体制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的。

因此,从公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到公共行政实践,“公共”始终都是公共行政学各类问题的核心,“公共”理所当然地是公共行政的基本范畴。

2. 关于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就是管理,不存在什么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别;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只有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才是相似的。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 [ 中山大学2014年研 ]

相关试题: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简答题,南昌大学2018年研;浙江财大2017年研;东财2012年研 ]

答: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私人管理是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和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比如家庭管理、私人企业管理、私人事务管理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私人管理,都属于管理的范畴,从小的方面看,构成要素和职能基本相同;此外,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取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2)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与企业管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实体,其组织性质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反映在组织管理和运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①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即有强制性,而其他组织则不具有这种公权力。私部门或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权威的行使,可称之为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这种权威非制度与法律所授予,而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不能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②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一般来讲,政治越民主的国家越注意政治权威的分立与制衡,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仍然处在各种政治力量(如立法、司法、政党、利益集团等)相互作用的场之中。因此,公共管理过程充满了政治的气氛,充满着政治的考虑。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复杂的政治界面,而工商企业或私部门管理则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③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相反,私人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经济利润不仅仅是其管理的底线,而且往往被视为积极的经济和社会的善。当然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社会中其他人的权益和利益。

④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从管理与法的角度来看,由于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表现,具体执行法律的内容,无异于实现公共利益,因此为完成政府任务,达成政府的目的,政府部门可依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作用,但是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法的支配,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对于私领域的管理,相比较于公共管理的严格受法的支配而言,其更多地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⑤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与企业组织不同,政府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往往面对的不是自由、竞争性的市场。具体而言,这种差异表现在:

a垄断与市场。私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反之,公共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只有一家,缺乏竞争的压力。

b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而私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的、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

c自由与依赖。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而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d利润与支持。私部门大都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的目标;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

⑥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管理事实上也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政府往往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做出平衡和抉择。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私部门的管理,因其组织属性所定,加之职能有限,管理问题涉及的标的人口较少,影响面小,不易形成整体社会作用,其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的考虑,而往往不顾及或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3.如何正确认识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

答:(1)威尔逊“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内容:

威尔逊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即“政治”与行政”他认为就政府应当做什么而言,政治领域就是由大多数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决定各种选择;行政领域就是政府贯彻执行经过合法程序所通过的各种规定,这种执行过程不是政治干预。由此,他阐发了公共行政应当从政治中分离出来的基本思想,形成了“政治――行政”二分(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chotomy)的理论:

①行政学科应当建立在单一的组织原型的基础上,它能普遍运用于一切政治制度。

②任何良好的行政科学必须使它自己从政治学领域中分离出来。

③行政科学的指导价值是效率。

④有效的公共行政要求政府权力有单一的领导中心。

⑤建立独立的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使政府不走弯路,使政府专心处理公务和少做政治干预,加强和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为政府的尽职尽责带来美誉”。

(2)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正确认识:

虽然理论与实践已证明政治与行政是不可分的,但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说,威尔逊关于“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思想,对于公共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和形成公共行政学范式,以及调和发展民主与追求行政效率、行政专业化所产生的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民主宪政的内涵要求民众的控制和参与,这就会与行政效率理论和专业化理论相冲突。行政效率理论和专业化理论强调的是系统化的规则与内部程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同于民主化的监控。威尔逊的这些思想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并对后来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 试述公共行政研究的两种价值取向。

答:效率、公平、公正、民主、秩序等共同构成了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从而使公共行政的研究表现出两种价值取向:

(1)管理主义的取向

管理主义秉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传统,关注效率,强调工具理性。管理主义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长期流行,主要包含如下几点核心观念:

①社会进程的主要途径在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力的持续增长。

②这种生产力的增长以“管理”功能对劳动力要素和复杂的信息技术、组织技术、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技术的有效组织为前提。

③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分离的和特殊的组织功能,在诸如计划、执行和衡量生产力的实质进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商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和职业化的管理者。

④为履行“关键作用”,管理者必须拥有合理的“管理权限”。

管理主义的信条就是“让管理者来管理”这是良好管理的基本准则。良好的管理可以消除繁文缛节,为人员提供高度的激励,使机构运作良好,有助于认清和消除浪费,有助于清楚表明资金的花费去向,将资源集中于最有效的领域,为国家复兴提供基础。管理主义认为,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引进私人部门中的良好商业实践在公共部门中实现。

(2)宪政主义的取向

宪政主义秉承政治学和法学的传统,关注民主、社会公平,强调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宪政主义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以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以个人自由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现代政制。宪政是民主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对民主政治的制衡,根本作用在于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维护公民普遍的自由和权利。

宪政主义的特征包括:

①注重人的价值,以公民为中心,倡导民主与公平。

②注重宪法的价值,包括合法性、平等保护和个体权利。

③强调公共性价值,包括民主、公平与正义、回应性、平等等价值理念。

④关注伦理道德价值,是对管理主义过分追求效率、技术的一种批判。

(3)对两种研究取向的综合评述

①管理学和政治学是公共行政学的两大理论来源。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的,与政治学有天然的联系;而行政学又是在管理学理论的催生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又与管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正是体现了这两大学科对公共行政学的影响。

a两大思潮相互消长,使得行政学像钟摆一样向两极摆动,呈现回复式发展的态势。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相互批判、回应、继承,从而推动公共行政学不断发展。

b二者间相互交叉、融合,区别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没有哪个行政学者的思想是纯管理主义或者宪政主义的。行政既是一种管理活动,又涉及政治活动。划分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目的在于整合行政学知识,而非分裂行政学。在相互的借鉴与吸收中,两种途径在操作层面的分歧越来越小,并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相互融合。

c两大途径都体现了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心由政府单一中心发展到多中心。传统行政学认为政府作为唯一合法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主要通过管制的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而新公共管理则提倡治理中心多元化,通过多种手段如契约外包等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②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对理性的态度。管理主义可以认为是一种理性模式,它假设人是理性的或有限理性。宪政主义者则认为理性模式偏离现实,更重视人类基本价值诉求,利用价值批判的方法对管理主义进行批评。

5. 试述公共行政学的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

答: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三种不同的研究途径对于公共行政的运作,倾向于强调不同的价值和程序、不同的结构安排,也用不同的方法看待公民个人,而每一种途径对于如何发展公共行政的知识也有各自不同的主张。

(1)管理途径

管理途径又称商业途径,是指将公共行政视作一种管理行为,认为其与民营部门的运行相类似的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管理途径秉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传统,主要从组织结构和功能、程序、技术方法以及效率和产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管理,强调工具理性。

更为复杂的管理途径又可以分为:

①传统的管理途径,以效率、效益及经济为价值取向。

②当代以改革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途径,以成本――收益、顾客的回应性为价值取向。

(2)政治途径

政治途径是一种强调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关注其政治层面的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政治途径秉承政治学和法学的传统,以代表性、回应性与责任性为价值取向,关注民主、社会公平等价值,强调公共权力的制约和限制。

(3)法律途径

法律途径是指将公共管理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赋予了公共管理法治和裁决的主题的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

①法律途径以宪法的诚实和公正、正当法律程序、实质权利、平等保护、公平为价值取向,把公共组织视为能够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把公共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重视公共管理结果的合理性。

②法律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法律事务,关注主权宪法和管制实践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性。

6. 公共管理研究的途径为何?你认为公共管理的研究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开拓?

答:(1)公共管理研究的途径

新公共管理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以及商业途径(简称 B途径)。具体分析如下:

①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该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并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具体地说,P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如下特征:

a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b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

c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② B途径的公共管理

在20世纪70年代,企业行政管理学院受管理思潮的影响,开始重视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不再着重于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一些公共管理学者发展起B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

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b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C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d在研究方法上偏爱量化方法。

(2)公共管理研究的其他途径

除了公共政策的途径(P途径)和企业管理的途径(B途径(外,公共管理的研究还可以开拓经济学研究途径、伦理学研究途径等。

①公共管理研究的经济学途径主要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分析和看待公共问题。当代的公共管理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途径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学派。

②公共管理研究的伦理学途径则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中的伦理规定,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存在、责任义务以及对责任义务的论述,公共管理者的德性、道德行为选择等。

7. 试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在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强调用跨学科研究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

(1)实践抽象法

实践抽象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如他们如何确立问题,如何搜集信息去分析问题,如何寻求,判别与选择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如何实施最优的方案等,找出公共管理过程或某一个环节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抽象出公共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等,用以指导新的公共管理实践。实践抽象法的基本取向,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不断反复。

(2)实体分析法

在进行公共管理研究时,将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组织,作为一个实体来看待,重点分析该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对这一实体活动的条件和规律等的认识。运用这一研究方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熟悉、了解政府部门和相应的非政府组织及其行为过程,了解法律、政策等要素。实际上,实体分析法不仅是研究公共管理的方法,也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工作方法,因为在公共管理中,通过这种实体分析法,往往可以形成一套理论和技术,帮助公共管理人员去分析本部门管理目的、制约因素、资源和权限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

(3)实验法

该方法的本质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事物的各个因素,事物的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找到这种事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及面貌。这种方法最初来自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分析可以做到精确;社会科学中的实验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涉及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真正准确地加以预测的。公共管理学中实验分析更多的是准实验分析,通过选择某些对象或领域,甚至人为地提供某些条件,推行管理实验或政策试验,以取得经验,并全面推广或铺开。

(4)系统分析法

就其本质而言,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公共管理学中使用系统分析方法的目的是:

①帮助人们理解公共管理系统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②鼓励对公共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同时的研究。

③引导人们注重这一系统中的结构、层次与功能。

④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整体分析、环境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相关分析等。

(5)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的要点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公共管理学中的比较分析要求研究者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要求对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从中既找到公共行政学的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又发现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公共管理特色,丰富整个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及方法理论体系。

(6)多学科交叉式综合研究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也开始不断地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事物,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导致了公共管理学多学科交叉式综合研究方式。这种研究方式强调各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互补,运用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来解释与解决公共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7)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的要点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脚本等形式说明一个事件有关的情况,力图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的观点、所外的环境,供读者评判。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强调人际关系,政治等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而不是抽象推理或细节的刻画,因而它特别适合公共管理学及工商管理学研究的需要。例分析既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又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