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1)

要问这个季节什么最鲜,那当然非螃蟹莫属,老话常说“一蟹上桌百味淡”,足以见得它的鲜美无可替代。又恰逢临近中秋,家人团圆、亲朋小聚,桌上也都少不了螃蟹“镇场子”。

不过,关于吃蟹的“禁忌”,网上传言不少,其中有说孕妇不能吃蟹、老人不能吃蟹的,螃蟹这里不能吃、那里不能吃的……那到底哪些人不能吃螃蟹?吃蟹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2)

很多人都听说过“孕妇不能吃蟹,因为蟹是寒凉性质的,吃了会有流产的危险”,听得多了,自然也就深信不疑了。

但事实上,现代研究从未发现流产与任何正常食物的正常吃法有关。孕早期的自然流产中,70%左右都是因为胚胎本身有基因缺陷,不能发育成健康宝宝,这说到底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和吃了哪些食物并没有关系。

而且从营养上看,螃蟹是一种高蛋白的食材,对提升免疫力有一定好处;还富含钙、镁、磷、铜等有助于骨骼健康的矿物质;碘含量在海鲜中属于较低水平。孕妇在保证食材新鲜、卫生、做熟的情况下适当吃些,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3)

而真正应该注意的,其实是下面这4类人: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4)

讲清楚了哪些“人”不宜吃,再来说说哪些“蟹”不能吃。我国螃蟹可达600种之多,但无论是以梭子蟹为代表的海蟹,还是以中华绒螯蟹(大闸蟹)为代表的河蟹,有3种情况都吃不得。

死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曾对梭子蟹和大闸蟹两种样本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样,结果发现:大闸蟹从刚死亡到死后2小时,菌落总数就呈现出了激增态势;死后5小时,样本中检测出生物胺;死后24小时菌落总数共增长55%;梭子蟹死后24小时,体内菌落总数也开始出现激增态势。

可见,螃蟹死后不仅口感大打折扣细菌还会大量繁殖,并可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生物胺

要知道,即便经过蒸煮,这些病菌和有害物质也很难被完全杀灭;而且每个人对有害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可能只吃了一点点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所以死掉的螃蟹大家还是别吃了。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5)

小贴士:抓起螃蟹的腹部轻轻晃动,如果蟹足开始“挥舞”,就说明它还活着。或者也可以把螃蟹放水里,活蟹通常不久就会开始吐白沫。

如果无论怎么拨弄螃蟹都没反应,那它很可能已经死了。

反复解冻、长期储存的蟹

有些人可能会问:那市场里卖的冰鲜螃蟹是不是也不能吃了?

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许多海蟹离开海水后很容易死亡,所以在捕捞船上便会进行速冻处理,此时螃蟹还处于鲜活的状态,细菌还并未大量繁殖,还是可以放心吃的

不过,冰鲜的螃蟹也最好尽快吃掉,切忌反复解冻、长期储存,否则还是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影响健康。有实验就发现,鲜活海蟹在冰鲜保存的第5天,同样能检测出大量微生物和有害生物胺,其含量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6)

生蟹

螃蟹等海蟹中容易携带有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以及各种寄生虫,即便是用白酒、黄酒、盐水等长时间浸泡,也不能将它们杀死,只有经过彻底加热处理才能保证食用安全

所以,生腌蟹、生醉蟹、呛蟹等生蟹,都最好别吃。如果实在想换个口味,可以试试熟醉蟹,既安全又别有一番风味。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7)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8)

螃蟹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清蒸了,既能减少营养流失,又能最大化地保留螃蟹的鲜美滋味。但看似简单的蒸螃蟹,要想做好也是大有讲究的。

1.清洗螃蟹

螃蟹可以放在水里养一会儿,让它吐出胃里的脏东西,然后用牙刷仔细刷洗螃蟹全身,尤其是蟹钳、蟹脚等多毛的地方。

不过,螃蟹等海鲜可能携带海洋创伤弧菌,所以在处理时一定要记得戴上手套,否则一旦感染,病情发展十分迅速。

2.冷水下锅

螃蟹一定要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后再转中小火,让其随着水温的升高慢慢熟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其中腥味的散发,另一方面螃蟹的挣扎力度不会过大,蟹腿不容易脱落,外观较为完整。

3.记得翻面

把螃蟹放进锅里时,记得要将肚子朝上、蟹壳朝下摆放,这样蟹黄不容易满溢出来,蒸好后外形更好看。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9)

4.加料去腥

蒸蟹时可以加一点姜片紫苏叶,还可以在每个螃蟹上淋入许柠檬汁黄酒,有利于去腥、增加独特风味。

5.别蒸太久

螃蟹蒸的时间不够,里面可能没熟透;蒸太久又可能蒸“空”了,不仅肉变少了,口感也变差了。一般来说,根据螃蟹大小蒸制12~18分钟即可。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10)

最后提醒大家,螃蟹里有4个部位最易藏有致病菌,吃的时候必须清除: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11)

END

秋季补钙的食物有哪些(秋季最鲜当属它)(12)

#螃蟹# #秋季养生正当时# #补钙# #孕期食物# #涨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