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作品,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1991年一部小说获得专家认可, 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榜首。可是作者呢转过年来,因积劳成疾, 英年早逝。没有好好品味这部巨著,却留给了读者品味。这就是畅销不衰的《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人生是怎样的(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1)

作者路遥虽然离去,但是《平凡的世界》继续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全国读者,并成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不断得激励千百万青年,不断奋进,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1 苦难下的孙少平

《平凡的世界》开局描述的孙少平,在极度贫乏的状态读完高中,吃上“黄亚洲”棒子饼算奢侈,天天啃那“黑非洲”高粱馍馍,吃不饱状态下,坚持读书。抱着对于苦难的这种信念,孙少平选择了去当一个揽工汉,干最苦最累的活儿。他以骇人的方式去劳动,背的石头总是比别人重,完全超出了自己身体所能负荷的强度。他的背部很快被磨得稀烂,手也肿胀起来,整个身体像火烧一般灼痛;被磨烂的背部结满了痂,但又很快在重压下溃烂。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却不以为苦,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当闯过的人生关口。他白天背石头,夜晚则借着烛火读《牛虻》和一些伟人的传记,这些书给了他很大的安慰,使他对自己身处的艰难和困苦有了更高意义的理解。

路遥的人生是怎样的(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2)

路遥借用普希金在《囚徒》中的名句: “我们原是自由的鸟儿,飞去吧-飞到那乌云后面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飞舞,还有我做伴”,不甘于命运安排,试图冲破命运的束缚,飞向更广阔世界的尝试,这样一个爱好读书的青年,离开了双水村,开始进行苦难哲学,让奋斗的激情,伴随着自己揽工,伴随着矿下采煤。

2 奋斗路上的孙兰香

孙兰香是孙家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不会忘记她在求学过程中的贫穷。家里的贫困让孙兰香一度想放弃读书的机会,但是父亲孙玉厚坚决不允许她这样做。他对小女儿说:“那你听你大哥的话,好好念书……”再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兰香一颗年少的心沉浸在无比的温暖之中。她在心里悄悄说:“爸爸,大哥,你们放心!我一定不会给你们丢脸的……孙兰香放弃了回家劳动的打算,又重新开始专心学习了。她是个有毅力的姑娘,决心要像大哥说的那样,学成个样子来。她不爱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更不爱玩游戏。只要有空子,就往数、理、化老师的房子里跑。孙兰香要强的性格,让她不断追求,不断成熟,成了全村人的骄傲

路遥的人生是怎样的(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3)

看看小说中,这样描述到孙兰香的心路历程:班上抱有希望的只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已经不抱什么指望,知道自己没有多少脑水。后一部分人包括许多城里学生。上高中时,他们仗着自己的优越,功课抓得不紧;现在事到临头却大势已去,只好开始动员父母亲谋个出路。毕业班一片紧张与慌乱。兰香也在内心隐隐地感到一种恐惧。她知道,要是高考榜上无名,对她来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她清楚地知道,那时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她。她将在一两年内出嫁。而像她这样的家庭,又能嫁个什么人呢?

和一个农村后生结婚,过好了,自己能维持自己;过不好,还得连累老人和两个哥哥,如姐姐兰花的不幸就在她眼前发生着,兰花晚上睡觉时,她常梦见自己没有考上大学;醒来之后,手里捏着两把冷汗。她只能一心钻到功课中去,关键的时候除此之外,没有二心。兰香如愿上了大学,选择了一个喜欢的天体物理专业。全家人,全村人都为这个姑娘高兴。

路遥用复杂感情的笔触,写出了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兄妹,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兄妹,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他们是奋斗者,他们也应该是学习的榜样,每读一遍《平凡的世界》都有新的体会,这可能就是小说的价值所在,给人一种莫名的安慰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