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中孚卦》象征诚信:诚信施及到愚钝无知的小猪、小鱼身上,从而感化了它们,因此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大川,利于坚守中正之道。

诚信是立命之本的故事 诚以养德信以立身(1)

中孚卦是别卦,其代号是6:3。

“中孚的意思是双方应当诚恳相待。主卦是6卦兑卦,卦象是泽,特性是愉快;客卦是3卦巽卦,卦象是风,特性是顺从。主方愉快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客方具有良好素质,顺从主方,可以和谐合作。双方都不需要损害对方,诚恳地相互支持,互利共赢。

盖烈夫信奉“中孚”精神:“中孚”表达内心诚信,《易经》认为,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一切道德的根源。

中孚卦的精神,后来被孔子和儒家发扬光大,《中庸》把“中孚” 视为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诚”是宇宙大道;实行“诚”则是为人之天道。

至诚,可以感天化物,感地化人。

诸葛亮之所以领导成功,就得力于他的“开诚心,布公道,善待人”。

松下幸之助集一生之经验,凝聚了四个字,就是“至诚如神”。

因此,盖烈夫崇尚“中孚”,迷信“中孚”,奉行“中孚”,于是,盖烈夫把职业精神定义为“中孚精神”。

对于很多人来说,财富都是人生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在聚集财富的过程中,信誉则是基础。

诚信是立命之本的故事 诚以养德信以立身(2)

诚信是立命之本的故事 诚以养德信以立身(3)

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以信誉作为基础,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即便你在当下有所收获,也难有长久的支撑。

《语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治国之道,孔子说:“治国要义有三,足食、足兵、足信。”

子贡就问他:“那如果不得已的话,需要去掉一个,可以去掉哪一个呢?”

孔子就说:“去兵。”

子贡又问:“再去一个呢?”

孔子说:“去食,最后留民信,因为民无信而不立。”

孔子常说这样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中国几千年的信誉文化,奠定了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础,祖祖辈辈的教训都告诉我们信誉的重要性,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叫做《狼来了》。

一个小孩由于经常说谎,经常骗大家说狼来了,大家刚开始还相信,都蜂拥而至的去打狼,结果狼没有来,三番几次之后,别人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最后即便狼真的来了,也没有人愿意再相信他了,结果羊全部被吃掉了,这就是不守信用而带来的代价和祸患。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以心意作为基础,来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促成一个良性的合作方式,双方都有利,如果一个人不讲信誉,那么没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长此下去也会一事无成的。

晋文公攻打原国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晋文公制定了作战方案的时候就说:“根据我们的实力,能够速战速决,以7天为期限,降服原国。”

然后命令部队,携带7天的粮食,说如果7天打不下来我们就退兵,可是到了7天,原国还是没有投降,晋文公此时面对着两种选择:一个是继续打下去直到胜利,第二是遵守诺言,立马撤兵。

晋文公派到原国的间谍来报就说:“原国正在准备投降,只要再等一等,就可以攻下原国。”

这个时候晋文公却说:“信用是立国之本,百姓靠他生存,如果为了得到一个员工而失去信用,百姓失去了依靠,我们得不偿失,虽然晋文工没有用武力征服原国,但是言而有信的信誉,传到了其他国家。

原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知道晋文公不达目的不会罢休,于是战争没有打响就宣布投降了,另外一个不肯投降的卫国也投降了,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推举晋文公做了霸主。

古人云“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许诺给别人一件东西,就是价值连城,也不能反悔,这就是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史记》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季布为人仗义,喜欢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著称。

所以广泛流行一条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来源。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以诚待人,才能真正的赢得别人的尊重,那些只是简单的以一时利益得失为左右的人,终将成不了大气候。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机会,失去了财富,都可以重新来过,但是失去了信誉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想要找回来简直难上登天。

言而无信,便是自毁前程,无论什么时候,遵守自己的诺言就是树立人生最好的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