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家庭教育,不管是那些做得优秀的家长,还是做得不够好或者做得极差的家长,我们都永远离不开一个话题——沟通如果你接触的家庭足够多,你会发现家庭教育之所以有差异,更多的是体现在家长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上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解决90%以上问题,差的沟通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那,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好的沟通方式呢?,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怎么样跟孩子有效的沟通?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怎么样跟孩子有效的沟通(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怎么样跟孩子有效的沟通

谈到家庭教育,不管是那些做得优秀的家长,还是做得不够好或者做得极差的家长,我们都永远离不开一个话题——沟通。如果你接触的家庭足够多,你会发现家庭教育之所以有差异,更多的是体现在家长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上。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解决90%以上问题,差的沟通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那,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好的沟通方式呢?

第一步,学会倾听

所有的沟通倾听都是第一步,你仔细想想你和你同事们沟通一个已经发生的工作矛盾,第一步是不是去了解出现这个矛盾的前因后果,去了解参与了这个问题的所有成员的看法,而且你会非常认真的去了解每一位成员的说词,然后综合判断再沟通,这样,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或者即使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你们之间也会把可能存在的误会解释清楚,然后大家一起心平气和的去想解决办法。

但是你和你的孩子沟通的时候却不是这样。比如,那些沉迷玩电子产品的孩子们,在规定的娱乐时间到点以后,他还想要继续玩,家长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以命令的口吻去强制性要求孩子要守时,守规则,而不是向对待同事一样,先耐心的询问:“我知道玩游戏很开心,但你可不可以告诉妈妈,为什么我们定了只玩2个小时,你却要破坏这个约定?妈妈觉得你并不是一个不会遵守承诺的孩子”。

再比如,当你的孩子把碗里的青菜挑出来,告诉你他不喜欢吃青菜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耐心地询问原因,而是直接开始讲大道理,说各种吃青菜的好处,然后非常严肃的要求甚至是命令孩子把青菜吃了。这种沟通方式基本上是没有第一步倾听的环节,所以大多数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最后要么是两人争吵,要么是武力镇压,长期以往,当孩子年龄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为什么他越来越不听话了。

本质上,是因为你选择了错误的沟通方式。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先耐心地询问:“为什么你不喜欢吃青菜呢?”他可能会告诉你:“因为青菜有点苦。”或者会告诉你:“因为青菜没有别的菜好吃。”然后你再跟孩子说:“谢谢你告诉妈妈,妈妈以后少做一点青菜,多给你做一些不苦的菜,妈妈也喜欢吃肉,但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对身体才会有更多好处,你才能长得更好,气质更好。”

你看,当孩子表现不如你意的时候,你首先要做的是去倾听孩子说出原因,如果你连孩子在想什么都不知道,你又怎么去有效的沟通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你对待外人会更注意对方的感受,对待自己的孩子却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

第二步,学会共情

在倾听了孩子的诉说之后,你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要有共情能力。有些问题在成年人看来是小问题,但是在孩子那个视角看来就是大事情。比如,过年你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私自把他众多玩具当中的一个送给了亲戚家的孩子,你会认为,一个玩具而已,而且你有这么多,送一个给表弟也没什么呀,大不了爸爸给你重新买一个,你也用不着生这么大的气吧。

请家长朋友们仔细想想,上面这个问题是不是家长完全没有共情,在家长看来,那只是一个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的玩具,孩子更别不缺,但是你却忽视了,那个玩具可能承载着孩子对它的感情。就像一个简单的毛绒小熊,它可能是孩子们在无数个害怕的黑夜里唯一的依赖,是因为它,孩子们才克服了对黑暗的恐惧,你现在把它送人了,哪怕你再买一个,在孩子看来,你就是完全没有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他的感受,说明你不在乎他的感受,那他为什么要听你的话来在乎你的感受呢?

再比如我刚才说的那个吃青菜的例子,你觉得吃青菜对孩子身体有好处,所以你认为他应该吃,然后你以家长的身份强制性让他吃青菜。那我还觉得每天早上起床跑10公里对你的身体有好处,你为什么不去呢?如果我是你的老板,我觉得你每天坚持锻炼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对你身体也好,所以我以老板的身份强制性你每天早起跑5公里,你乐意吗?你现在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感受,这就叫共情能力。一个有共情能力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大可能也是极具共情能力的,他们往往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仅仅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受欢迎,而且因为长期看问题的角度多样化,他们往往会更聪明,或者更具有大局观,适合做领导。

第三步:学会尊重

当孩子愿意给你说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你也表达出了你的共情能力,孩子现在信任你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提出你的看法或者建议,这个时候不妨先问问孩子自己的看法,先别着急给他建议,这样不仅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孩子会造成这个问题,而且还能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孩子成绩突然下滑,你非常有耐心地询问了他原因,他也告诉了你,成绩下滑是因为英语这个科目拖了后腿,因为自己没有单独花时间去背单词导致的。这个时候你告诉他:“没事儿,妈妈以前成绩下滑了心情也不好,也担心被父母责备,但是你自己不是找到原因了吗?这就很棒!那你觉得为了提高你的英语成绩,你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你看,这种沟通方式没有任何的戾气,没有任何的情绪,没有任何的冲突点,反而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他可能会告诉你,我打算每天中午花20分钟背单词。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以你成年人的经验去完善他的方案,比如,你可以告诉他,愿意花20分钟背单词很好,但是妈妈认为,早上和完善是记忆里最好的时候,你可以每天早起20分钟背单词,效果一定棒!

这,就是尊重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并且帮助他完善了他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妈妈认为你应该每天早起20分钟背单词。你需要做的是,引导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他的做法不合适,你再以建议的口吻去完善。如果他根本想不出解决办法,那你再以建议的方式去说出你的想法,并询问孩子“你觉得妈妈的办法可以帮到你吗?” 然后在后面监督孩子完成这个计划即可。

第四步,学会批评

我见过非常多愚蠢的父母,在有外人的情况下批评孩子,每次我遇见,都会给妈妈或者爸爸做禁声的手势,告诉他,不要当着我的面,说孩子的不足,因为孩子也是要面子的!批评这种东西是一定要有,但是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有时候在家人面前也不行,你这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家庭聚会的饭桌上,哪怕你的孩子真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在众人面前,你也一定要多夸他好的地方,少拿孩子去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

好的批评方式,一定是一对一的,只有你和孩子在,批评的时候要客观,要就事论事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比如,孩子性格内向,见到陌生人不喜欢主动打招呼,特别是遇见一些不熟悉的长辈,过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得非常普遍,而我所见到的大部分家长在这方面都做得极差。如果你的孩子见到长辈,他没有主动打招呼,在你主动介绍了长辈后他还是没有主动打招呼,而是害羞地躲在你的身后,这个时候你应该说:“抱歉,孩子平时都很乖的,今天可能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很少见面,请理解。”然后主动摸摸孩子头鼓励一下即可。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见到长辈都不知道打招呼,有没有礼貌!”

然后等你们回家之后,你再单独跟孩子沟通:“妈妈,知道你见陌生人会有点不好意思,妈妈理解你,但是你要知道,在妈妈给你介绍了长辈之后,主动的问声好是一种礼貌,这样也会让对方开心,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妈妈相信你是一个会在乎别人感受的孩子,对吗?”“就像你的朋友见到你的时候,主动给你打招呼,你也会很开心,对吧!”

你看,你明明是在批评孩子某件事情做得不对,但是用上面的沟通方式,你的孩子怎么可能接受不了?这样的方式多引导,他下次,或者下下次再遇见不熟悉的人,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概率是不是就大了很多?

再比如,孩子字写得差,哪怕是学了书法一年了,字也写得不好。有一次,你带孩子出去玩,偶尔看到朋友家的孩子写的字非常漂亮,于是乎,你又当着外人的面批评或者贬低了自家孩子,甚至还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夸赞了别人的孩子,你猜你的孩子会怎么想。如果我是你,我会这么说:“哇!你家孩子的这个字真好看,我女儿的字也好看,只是可能稍微写得大了一点,如果能写小一点,会更好看!”这样既表扬了别人的优秀,也给自己家孩子提出了问题,还给孩子留了面子,留了台阶。然后等回家之后再单独跟孩子沟通对自己的字和别人的字的看法,再引导出孩子自己的改善方式,或者给出父母的建议。

第五步,学会分享

很多家长都不喜欢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事情,工作、家庭、情感、困难,他们往往觉得孩子只是一个孩子,告诉他不仅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还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专注度之类的。但实际情况是,一个长期愿意跟孩子分享的家长,往往会更容易获得孩子信任,因为他更加了解这个家庭,更加了解这个家庭的成员。分享的时候要少谈孩子,单纯就是分享,可以像把孩子一样当成朋友来倾诉自己的烦恼。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最近工作有点累,因为工作结果不好,被老板责备了,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爸爸的?”记住,我说的是分享,千万不要成教育了!千万不要在这里加一句:“你要好好读书,以后自己当老板,这样就不用想爸爸这样了!”这种话真的太影响一个孩子的心理发育了。

你只需要把孩子当成朋友去倾诉就行,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对你的了解,一方面也可以发泄一些自己的压力和情绪,这些东西在分享的过程中不要想着用来教育孩子,你就单纯的分享,孩子自己会有所体会的,甚至有时候他还真能说出一些能帮到你的建议,哪怕就真的说不出什么,他也会慢慢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我上面说的共情能力。

第六步,学会道歉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听父母话,是因为他们有时候发现父母做错事是不会主动承认错误的,他们会以成年人的方式直接避开道歉这个话题。比如大多数八零九零后都有所体会,自己父母给自己道歉永远都是一句“出来吃饭了!”他们哪怕知道是自己的错,也很难降低身份,抛开面子来跟孩子道歉。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把孩子打心里放在同一高度。

试想,父母犯错不道歉,孩子犯错又怎么会道歉呢?如果双方是这种沟通态度,那怎么可能可以有效地沟通呢?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有时候说了什么其实不重要,你做了什么反而对孩子影响更大。你跟孩子沟通的地位如果打心里就不平等,那你一定会在潜移默化地以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只要是“要求”,就很容易变成“命令”,而大部分孩子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都非常容易被你命令,然后你就更加上头,你会认为,是孩子就一定要听话,你却忽略了,这种所谓的“听话”,往往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思考能力,这种孩子要么长大没有主见,随波逐流,要么就是进入青春期后会特别叛逆,这个时候你发现,再好的沟通方式都缓解不了你和孩子的关系。

最后一步: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少看到缺点

很多家长之所以和孩子没办法沟通,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老是喜欢去纠错,一个五道题错了一道的试卷,大多数父母永远都是问:“你为什么错了一道?”而不是:“你怎么这么棒,作对了四道!”我能明白天下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好,能完美最好,没有缺点最好,或者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但是你要知道,你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都犯了很多错误,犯错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但是犯错之后如果只是一味的责备,没有鼓励,那孩子不会变成一个勇于犯错的人,他会变成一个不敢犯错的人。因为他不想别人看见他的缺点,在他每次犯错的时候永远都是批评,指责,发脾气甚至挨打,这种孩子一辈子都是平庸的,他们的抗压能力都很弱,很难获得成就感,自然就很难变得优秀。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好的沟通方式一定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批评造成这个问题的人。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导致孩子一直犯错,或者不敢犯错。沟通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情绪的使用、方法的使用,我知道这个不容易,但,天下哪有容易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