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铁道兵十三师修过的铁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1)

文/一支队五大队(十三师六十三团)刘金龙

1965年春夏之交,六十三团奉命集结江西准备去援越抗美,团部机关和部分营、连驻扎在江西清江樟树镇,开展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和学习出国注意事项等。1965年9月团机关军列驶离樟树镇赴越参战。在三年半的援越抗美战斗中,六十三团的主要战绩就是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六十三团配属二师在东线作战。由二师和六十三团组成一支队,六十三团为一支队五大队。六十三团主要任务:一是承担扩建河友线即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的部分路段,河友线原为米轨,中国铁路为一米四三五的准轨。为确保援越物资能直达河内,须在米轨旁加条一米四三五的铁轨;二是抢建克太线,即河友线中段最重要的火车站克夫至越南大工业城市太原;三是战地抢修,对被敌机轰炸后中断运输的铁路、车站、桥梁突击抢修,确保铁路运输畅通。

扩建河友线部分路段和抢建克太线,对六十三团来说并不难,因在国内所承担过的修路任务,远比这两条线复杂和困难。克夫车站施工中的主要难题是道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三条轨铁路,道岔问题不解决,即使路修好了,小火车、大火车都无法行驶。好在经科研、设计、制造单位联合攻关,很快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是抢修铁路和车站,这是六十三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铁道兵十三师修过的铁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2)

美军B一52重型轰炸机在高空投弹

爆炸声就是抢修令

现代战争的后勤保障,铁路运输十分重要。为防敌机轰炸河友线,重点车站和桥梁都有我高炮部队守护。面对敌机的轮番轰炸,高炮部队用猛烈的炮火编织密集的火力网打击各种敌机,并击落敌机多架,活捉美国飞行员多名。然而,由于敌机数量大、轰炸批次多、持续时间长,高炮部队虽竭尽全力但未能彻底阻止敌机轰炸,河友线上车站和桥梁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敌机对安员车站的轰炸十分猛烈,仅1967年8月23日这一天,共有6批100多架敌机多方向轰炸安员站,有56枚重磅炸弹落在车站,车站内17股车道和11组道岔全部炸断,近6公里线路遭破坏。随着越战的升级敌机对克夫车站的轰炸也逐步升级,仅1967年美机规模轰炸38次,有时一次来轰炸的敌机就有100多架次。据不完全统计,敌机先后在克夫车站投下重磅瞬爆弹、化学定时弹、气波浪弹、磁性感应炸弹、燃烧弹等1200多枚,同时投下了大量子母弹、菠萝弹等杀伤力很强的炸弹,对车站的破坏极大。

面对敌机的狂轰烂炸,这震耳的爆炸声就是一个个抢修令。防空警报一解除,指战员们立即奔赴现场投入战斗。奉命执行抢修任务的连队都作好了充分准备,团部在抢修现场设立指挥组,团领导亲临现场督战。

团长苏宝臣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锤炼富有铁路抢修经验,被炸地点硝烟未尽,苏团长已出现在现场,他与营连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起实地考察,然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最佳抢修方案;并反复强调既要及时抢通铁路,又要确保人员安全。当抢修人员遭遇重大伤亡时,苏团长立即赶赴现场,对伤员及时妥善处置。对未能留下完整遗体的遇难者,他小心翼翼去寻找一块块散落的肉体。政委卢英林在敌机轰炸团部时手受轻伤,伤未痊愈深入抢修现场,带去了团领导的关怀。

在苏团长和卢政委的组织领导下,作战部门加强现场调度集中兵力打好抢修突击战,通信部门确保上下信息畅通,政工部门多管齐下开展战地政治思想工作,后勤部门有力保障各类物资供应,医务人员第一时间在现场救死扶伤。从而保证了各项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铁道兵十三师修过的铁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3)

仔细检测河友线三条轨的轨距

决不让援越物资毁于安员站

安员站地处红河三角洲,在越南首都河内远郊。准轨列车到达安员站后,往南只能行驶米轨车,安员站就成两车的交接站,大量援越物资在这里分流。为确保援越物资不受损,九连和十连担负车站抢修任务。

被炸后的安员站,枕木燃烧、钢轨扭曲、车皮侧翻、我国援助越南的优质大米、白面、花生、棉花、布匹、各种罐头、医药器材以及其它各种物资散落一地,现场一片狼藉。扩建河友线目的是让援越物资直达河内,现在还没运到河内市区,这些物资就被炸,大家都于心不忍。指战员们目睹大量被炸物资十分痛心,更加激发了对美帝的刻骨仇恨。于是立下军令状,决不让援越物资毁于安员站。

抢修要与时间赛跑,既要审慎又要果断。根据通车需要,按先易后难、先通车后完善的原则,尽最大努力能达到临时通车,确保运载物资的列车顺利通过。这样的战果是指战员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连续作战极度疲劳。抢修人员个个累得面容憔悴、眼窝凹陷。有时刚从抢修现场回来还没来得及吃饭,马上紧急集合跑步奔现场;很多战士进防空洞才几分钟就打起呼鲁,有的战士饭含在口里手端着饭碗睡着了。虽然极度疲劳困扰着每个干部战士,但一旦进入抢修现场,大家又精神抖搜生龙活虎地投入战斗。

生活十分艰苦。刚入越时吃鸡蛋粉、罐头肉、脱水菜,觉得很可口,然而时间一长,味口倒了。当时虽喊着“为革命而吃饭”的口号,但饭菜到嘴边实在难以下咽。直到自己养猪、种菜有收获后,伙食才得以改善。抢修高峰时正值盛夏季节,白天战高温,夜晚斗蚊虫,大家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直到胜利。

随时准备牺牲。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轰炸过后定时弹被瞬爆弹所炸的土石掩埋,当时没有手段能测出作业区是否有定时弹,而在抢修中定时弹突然爆炸造成很大伤亡。三十八团营长毕怀春刚到六十三团挂职体验战时生活,不幸被定时弹夺去生命;更惨烈的是靠近爆炸点的遇难战友没有完整遗体。面对残酷的现实,大家毅然化悲痛为力量,边处理难友的后事,边投入新的战斗。

铁道兵十三师修过的铁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4)

排弹勇士冒险拆卸未爆炸弹

誓保克夫站畅通无阻

如用一句话来表述克夫车站的重要,就是:克夫站通则全线通,克夫站受阻则全线受阻。克夫站共有23股道,是越南北方最大的编组站,位于河友线中间,堪称越南铁路运输的心脏。每天有数十列火车在克夫进站出站,进行卸货、转运。由于克夫站所处位置比安员站更重要,成了美机轰炸最主要的目标,美机的狂轰烂炸使车站屡遭严重破坏。车站尚未抢通,道岔又被炸毁;线路刚刚修复,站台又被炸坏。执行主要抢修任务的十四连指战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车站,做到随炸随修。

与爆炸声同样,火光也是命令。1967年5月30日,距克夫站约6 公里的外劳站遭轰炸后,被击中的两节油罐车引起燃烧,火柱高达20多米,整个车站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指导员张金华与二排长立即率领两个班的战士跑步到外劳,冲进火海后利用现有的器材奋力灭火。面对借着风势扑来的烈火,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有的战士衣服着火,有的战士脚被烫伤,都坚持不下火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搏斗,大火终于扑灭,确保了外劳站上其它设施和物资的安全。

十四连既有灭火英雄,又有排弹勇士。一枚落在线路附近的未爆炸弹危及部队施工安全,团长要求十四连尽快去排除。连长李代恒立即带三名助手奔赴现场,若这个“哑巴”突然发声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们都已置生死于度外。经仔细观察,判断这枚炸弹还在休眠可马上拆卸,于是用钳子钳住引信装置顶部,再用扳手按逆时针方向一拧,螺丝松动了,再拧几下竟然顺利地卸下外圈螺丝,继续用同样的手法拆除弹盖,掏出炸药,首次排弹旗开得胜。随后把十四连的排弹经验介绍给其他连队,所有未爆炸弹被一一拆除,为现场抢修清除了隐患。

铁道兵十三师修过的铁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5)

战地卫生员把纸老虎踩脚下

在抢修克夫站中,定时弹无情夺去了抢修人员的生命。十四连先后有43名干部战士负伤、6 位战友牺牲。为表彰他们的英雄业绩,广州军区命名十四连为“英雄连队”、铁道兵树十四连为“四好连队标兵”。在援越抗美期间,连长李代恒、首任指导员陈久发、二任指导员张金华、副指导员王展超、六班长黄火根分别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国庆招待会等重大国事活动。

圆满完成援越抗美各项任务后,六十三团于1969年3月回国,团部机关入驻湖北谷城石花街,部队随即投入襄渝线湖北段建设。

铁道兵十三师修过的铁路(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6)

作者简介:刘金龙,男,1943年12月生,上海市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1年9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宣传股干事、师宣传科干事、铁道兵司令部办公室秘书。1978年10月转业到宝钢,历任调研科长、副处级调研员、上海市系统工程学会理事。2003年12月退休。

编辑:女兵槛外人心宽无界

校对:张有安 2020.5.27.

来源:新华号 新华铁道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