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做客《圆桌派》,窦文涛问他,拍戏时如果预算超支,听谁的?姜文反问,什么叫预算?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1)

这种霸气话当笑话听就可以了。姜文拍片烧钱如流水,吓跑各路投资人,早已成为他的拍片日常。

执导《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烧了25万尺交卷,成片比是1:15。国产电影的平均片比是1:3。

对电影镜头的极致追求,让《阳光》剧组成为惊人的烧钱机器。

剧组根据姜文的要求,找了500位群演 。人到齐了,姜文叫他们领完钱走人。

原因是他还没有想好怎么拍。

北京恭王府的烟囱一半红一半灰,就是姜文拍片时重刷的。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2)

剧组这么烧钱,投资人+监制文隽吃不消了,他跑到香港也不来结账。

有传闻说,文隽去香港拍三级片挣钱呢。

《阳光》制作后期的钱,是德国人让·路易搞来的。条件是姜文把德国的版权出售给他。

《阳光》票房5000万,姜文一鸣惊人,成为国产电影圈的香饽饽。

后来他拍《鬼子来了》,自然是不差钱的。

大家都以为,姜文一不留神搞出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

《鬼子来了》确实是个无底洞,全片用了48万尺交卷,导致比原计划的2000万预算超支30%。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3)

姜文就是艺术导向,为影片最后的马大山砍头戏,从美国进口几台能滚动拍摄的摄影机。

这个镜头出现的房顶,也是从山西运来的。

本以为它复制《阳光》的成功,没想到影片被禁。

投资人如华亿的董平,华谊的王中军,他们的心被伤的像失恋后的痴男怨女。

心灰意冷的董平用“电影处男”形容姜文。

“姜文对电影太在乎了。越在乎就越讲究,越讲究就拍得越少拍得越慢,拍得越少就越惧怕市场,惧怕别人看不懂。这就好比一个姑娘,上床上得太少,所以老是在颤抖。”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4)

这些资本大佬都明白姜文的才华,绝对是国内一线大导,对他的电影却谨慎很多。

华谊兄弟签冯小刚,没有签姜文,因为他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为市场拍片的机器。

2015年,董平在组局欢喜传媒系,请张艺谋、王家卫、陈可辛到宁浩、徐峥、贾樟柯,国内一线导演基本都签了,就是没有请姜文。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5)

被资本方抛弃也是姜文的困境 。

2005年,姜文要拍第三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被《鬼子来了》伤到的董平和华谊兄弟都没有继续押宝姜文。

影片能启动是王朔为姜文找到太合影视的主席王伟。太合计划投3000万,花光1800万后,影片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太合觉得《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个陷阱,中途撤资。

剧组断粮,中影老大韩三平找到英皇老总杨受成。杨受成接盘,提出一个条件,影片拿到票房后,英皇要比太合先拿到分账。上了贼船的太合,也只好答应。

英皇一口气投了2200万,还是拍不完。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6)

找不到接盘侠,姜文和他的家人掏钱,他的导演和演员片酬共1000万,全部不要了,姜武给七八百万,周韵出四百多万。

这才搞出《太阳照常升起》。

影片的发行方是博纳,上映也是来势汹汹,定在2007年的国庆档前期,狂砸700个拷贝——2006年的《无极》才300个。

这个拷贝数也比同期的《蜘蛛侠3》和《变形金刚》都要多。

影片公映前,曾投资《鬼子来了》吃过大亏的王中军还四处打听,是避过陷阱还是错过馅饼了。

王中军打了不低于二十个电话,发动朋友圈预测《太阳》票房,韩三平预测1.6亿,博纳老总于冬预测1.2亿,王中军也给了一个预测,6000万。

后来他听到高军比他预测的还低,是2000万。王中军才确定,他避开了陷阱。

《太阳照常升起》下线时,票房不到1800万。

姜文的商业价值再一次受到质疑。有观点认为,英皇的杨受为姜文护体,不担心他赔不赔钱。从前文得知,这种说法未免太浪漫主义。英皇答应接盘《太阳》,投2200万,要求比太合优先拿到分成。姜文拍《让子弹飞》,为他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力量是马珂。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7)

马珂和姜文合作,只问了俩问题。第一个,要不要做有票房的电影?第二个,要不要观众看懂?姜文表示,要。然后两人一起组建了不亦乐乎。请周润发就是马珂的主意,当时周润发很贵,他一个人的片酬,几乎能同时请到梁朝伟+章子怡了。马珂依旧要请,因为他觉得周润发值。然后,姜文就给周润发写了一封名气很大的信。在马珂的运作下,姜文根本没操心资金问题。《让子弹飞》的成本有一亿一千万,不亦乐乎投了近一半,董平的公司投了3000万,江苏的幸福蓝海投了2700万,四川峨眉集团投了1000万。董平与姜文是老朋友,曾投资过《鬼子来了》,其他投资方能够入《让子弹飞》的资本局,是因为他们有院线资源。幸福蓝海有江苏当地的院线资源,全国排名前三的电视媒体,宣发这一块能有效利用,四川峨眉集团有四川最大的院线资源,为此《让子弹飞》还出了个四川版本。中影的投资比例相对低,只有7%,姜文马珂看上中影有中国最大的院线资源。投资比例也不高的英皇能入局,一是《太阳照常升起》,英皇为剧组续命,杨受成和姜文有交情,二是英皇能为影片提供海外推广宣传(后来姜文还给英皇老板杨受成发了800万的红包)。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8)

这800万也让英皇成为姜文的好伙伴,《一步之遥》扑街,英皇依旧义无反顾投了继续扑街的《邪不压正》。

《让子弹飞》的成功难以复制。

话说回来,《让子弹飞》是精细划分市场的结果。姜文就是想要拍一部让20岁-50岁观影群体会喜欢的电影。

划分目标群体,是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之后学到的教训。他们一致认为,《太阳》的失败就是没有分清目标观众,这部文艺片,不是老少咸宜的商业片。狂砸700个拷贝,想做成全民观影的狂潮本不现实,它对普通观众来说太晦涩。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9)

《让子弹飞》未必是姜文才华的成长,但一定是他商业嗅觉的升维。

姜文后来的《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都可以看出他想要复制《让子弹飞》的商业成功。

然而,两部电影的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在《邪不压正》之后,声称不懂预算为何物的姜文,还不能拿到投资?

姜文怎么不拍电影(国内一线大导拍片经常亏损)(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