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菜园 绿色生态 古之博陵 大美饶阳。

饶阳县历史悠久,人文故事多而精彩,地处京南,雄安新区正南5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今天讲的这一段典故主人公就是饶阳人,话说在唐贞观八年,这里出了一位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为人温和,总是微笑言语的帅气男生,不仅相貌俊美,更富有才学,这人名叫李义府。李义府不仅文章漂亮,又写得一手好字,被当时巡察地方的中央大员李大亮和刘洎赏识,推荐做了门下省典仪。

河阳知府故事来源(饶阳典故笑里藏刀)(1)

后来又的得到他人推荐,有幸在园林里见到了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听说他能写文作诗,便出题《咏鸟》让他当场写作,李义府提笔立成:“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一只勤奋的小鸟,却没有自己的安身之所,皇家上林苑里那么多的树,如果能借来一枝树枝栖身就好了。太宗皇帝非常欣赏,当场就说:干嘛借一枝啊,一棵树全是你的了。立即封他为监察御史,并让他一直跟随在晋王(及后来的唐高宗)的身边。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意外地成为太子,原来的晋王府班底晋升为东宫太子府,李义府成了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到李治即位皇帝,李义府升迁为中书舍人,不久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这时的李义府,已经是正五品的官员,政治前程十分看好。

可是高宗即位后,掌握实权的却是他娘家舅舅长孙无忌,从永徽五年开始,皇帝与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逐渐积累不断发展,又因为武则天是否当皇后的问题,双方矛盾正式激化。长孙无忌要清除异己把和皇帝亲近的大臣排出中央,李义府这晋王府班底自然也在其中。李义府不甘心就此断送前程,在王德俭建议下直接上书皇帝,公开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把朝廷上层的斗争盖子揭开,矛盾公开化有利于皇帝,也有利于李义府自己。

困局之中的唐高宗,忽然获得来自李义府的支持,使皇帝认识到,朝堂之上自己并不孤单,还有李义府这样敢言敢于支持自己的官员。于是在唐高宗接见李义府的那个晚上,彻底改变了此前的被动局面,皇帝决定用公开秘密的方法赢得斗争的胜利。局势很快逆转,皇帝一方赢得主动。与此同时,皇帝一方重点诉求也不再局限于武则天当皇后,而是扩大并升级为“谁说了算”这个根本命题上。皇权的合法性被提上日程,这对长孙无忌宰相集团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废王立武”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因为李义府公开站出来支持皇帝,皇帝从私斗的被动局面得到解脱,并最终取得胜利。李义府趁势而上,很快成为宰相,主持朝廷的日常工作。

永徽六年(655)十月十三日,唐高宗正式下诏废后,宣布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十九日“百官上表请立中宫”,同日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其后是履行礼仪过程,废王立武正式完成。李义府与许敬宗是支持废王立武的代表性大臣,于唐高宗而言,可谓居功甚伟。从此,李义府迎来自己的人生巅峰。

手握大全的李义府表面上看起来态度谦虚、温和待人,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但他的城府却是极深的,如果有人有忤逆他的意思他便会马上陷害对方,他“笑里藏刀”的作风在当时也是路人皆知的。李义府与所有的腐败分子一样,首先是贪赃。他主管选官,于是上下其手,大捞特捞。

公元656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广平县侯。当时,洛州女子淳于氏因罪被关入大理寺监狱。李义府听闻淳于氏貌美,便暗中指使大理丞毕正义将她释放,然后纳为妾室。大理寺卿段宝玄据实上奏,唐高宗便命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审理。李义府担心事情败露,竟逼令毕正义在狱中自缢,以断绝实证。唐高宗虽知实情,但却没有追究李义府的罪责。后来,侍御史王义方弹劾李义府道:“义府擅杀六品寺丞,理应治罪。”李义府出班辩斥,经王义方三次叱责,这才怏怏退下。唐高宗大怒,认为王义方诋毁大臣、言辞不逊,将他贬为莱州司户。退朝后,李义府得意地问道:“王御史妄加弹劾,惭不惭愧?”王义方正色道:“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仅七天便诛杀少正卯。我王义方就任御史已经十六日,却不能诛杀奸邪,确实有愧。”

皇帝知道很多李义府的事,有一次从容地跟李义府说:“闻卿儿子、女婿皆不谨慎,多作罪过,我亦为卿掩覆,未即公言,卿可诫勖,勿令如此。”面对皇帝知情,李义府不是立刻承认错误,而是认为有人背后捣自己的乱,甚至追问皇帝是谁说的。皇帝说如果我说得对,你何必要问谁说的呢。据说李义府很傲慢,“殊不引咎,缓步而去,上亦优容之”。这是《旧唐书·李义府传》的记载,与《新唐书》李义府本传记载相似,但最后唐高宗的态度不是优容而是“帝由是不悦”。比较而言,《新唐书》的观点更可取。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义府才会身陷后来的泥潭。

李义府知道皇帝不高兴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方法。正在这时,妖人杜元纪及时出现,对李义府说看了你的住宅,发现有很浓的牢狱气息。那怎么办?李义府当然万分着急。杜说:需要两千万钱压胜。李义府于是加紧聚敛金钱。又逢李义府母亲去世,李义府放了孝假,在家守孝。凌晨的时候,杜与李义府出城到郊外,观看星象,连守孝的礼节都废了。与妖人往来,观看星象,在当时都是严重的犯法行为,结果李义府被人告发了。

公元663年四月五日,李义府被宣布有罪,流放嶲州。在唐朝,这是仅次于死刑的司法处罚。李义府的儿子女婿,因为参与他的贪赃行动,最后伴随着他一起发配恶地。李义府流放嶲州,儿子李洽、李洋和女婿柳元贞流放廷州,另一儿子刘津流放振州。“三子及婿尤凶肆,既败,人以为诛‘四凶’”。

公元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却把流放罪人排除在外。李义府于是“忧愤发疾卒”,就这样离开了人间,这一年李义府53岁。

见利思义,是孔子以来中国人的古老人生信条,是一种具体的道德观念展现,很多人生的悲剧,就是没有经受住这个信条的考验。最终见利忘义是人生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李义府和唐高宗而言,是高宗放弃了李义府,还是李义府放弃了自己呢?若不是李义府见利忘义,为所欲为,高宗又怎么会放弃他呢?

古往今来,这样的教训已经很多还是不够多呢?为什么仍然前仆后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