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号教育部消息:鲁迅的《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五篇文章重新入选人教版语文课本。

关于鲁迅的文章内容(鲁迅的文章又回到语文课本)(1)

关于鲁迅的文章内容(鲁迅的文章又回到语文课本)(2)

这是个值得庆贺的事,同学们,虽然你们的学习压力和难度大了些,不过,鲁迅的文学思想能使大家在成长的拐角处及时脱变,顺利成材。这几乎是几代人成长过程中的铁律,经前辈印证过的真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高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习鲁迅时确实有些难处,别说中学生了,就连我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在阅读鲁迅杂文的时候也很吃力。但中国的学子正是在鲁迅制作的“惶恐”中成长,倔强而又坚强的。

关于鲁迅的文章内容(鲁迅的文章又回到语文课本)(3)

所以教育也是从一个试探到验证的过程,想那2009年“去鲁迅化”之声此起彼伏,牵动了多少人的神经。曾几何时,学子们得知“去鲁迅化”的消息也是欣喜若狂,终于把“鲁迅”去除了,再也不要那些鞭辟入里甚至让人囫囵吞枣的之乎者也了。可是到社会上历练过的成年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和“鲁迅”久违了,听到校园里的“去鲁迅化”声潮,总觉得可惜了了。因为鲁迅是“后悔药”,时刻警醒着深处社会中艰难谋生的人们。

中国有几辈人都是读着鲁迅长大的,在他那血淋淋的文字里形成了国人整体居安思危的生存哲学,这就像圣手神医,但凡读过鲁迅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潜移默化的转变,总会在日后的某一段时间重新思考鲁迅思考过的世界,印证鲁迅那看似陈旧但却总能新鲜超前的思想观念。

关于鲁迅的文章内容(鲁迅的文章又回到语文课本)(4)

彼时,“去鲁迅化”的确被人深入讨论过,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支持者认为鲁迅的文学思想太过古板、阴森森如入古道、艰涩难懂,对孩子们语文科目的学习产生了较深的恐惧。但是反对声音认为鲁迅的文学思想精髓在于教人认清世界,不糊涂,不自欺欺人,早日成熟起来,青年应该承担起未来中国的担子。

两种声音就像两个阵营,此起彼伏,争执无休无止。但无论如何,目前来说“去鲁迅化”和“鲁迅文章退出语文教材”俨然不攻自破。从近日的教育部消息看出,鲁迅已经踏踏实实的回到了语文课本里。

关于鲁迅的文章内容(鲁迅的文章又回到语文课本)(5)

纵观教育现状,教科书中鲁迅的作品数量在这些年也确实经历了一个先减少再回升的过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1978年全部152篇文章中,有9篇来自鲁迅,占总数的5.9%;2009年这一占比减少至3.9%;2013年恢复到5.3%。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978年全部96篇课文中,有8篇是鲁迅作品,占到8.3%;2004年后剩下3篇鲁迅文章,在65篇课文中,占到4.6%。

关于鲁迅的文章内容(鲁迅的文章又回到语文课本)(6)

而根据最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选入2篇鲁迅作品,初中选入6篇,高中选入5篇。有所回升。除了冰心的《小桔灯》、朱自清的《背影》、郑振铎《猫》、叶圣陶《爬山虎的脚》外,大家想必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藤野先生》、《社戏》、《故乡》、《少年闰土》、《祝福》、《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等。无论如何,鲁迅文章在教科书中的数量,仍远多于其他作家。

关于鲁迅的文章内容(鲁迅的文章又回到语文课本)(7)

对于很多人来说,以前上学时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现在读起来,却莫名喜欢。久违了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