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居寺的传说故事(玉虚金仙住哪里之最终篇)(1)

十二金仙,是明代神仙小说《封神演义》之中的十二名上仙,是阐教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弟子。他们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清虚道德真君、太乙真人、玉鼎真人、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惧留孙、道行天尊、文殊广法天尊。

十二仙的平均年龄,不过一两千岁,然而在师父元始天尊的教导下,普遍达到金仙的水平。这十二位仙人是随着明清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一书而流传,被人们所熟知的人物,明清以来名气日渐广大。

上次讲了几位金仙的住所,今天继续来说这个偏门话题的最后一篇, 灵宝大法师和黄龙真人,他们又是哪里人呢?

关于云居寺的传说故事(玉虚金仙住哪里之最终篇)(2)

灵宝大法师——玉虚门下低调的奢华

道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产生许多支派,各派的修行方法道路不同,在最高神的信仰认定问题上,彼此并不完全统一。道教初创时,只有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尊奉为最高神灵。直到南北朝末期,各支派初步达成共识,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一种观点认为,“三清”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气所化,东晋末南北朝初年成书的《太真科》说,“三天最上号曰大罗,……,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

当然,关于“三清”的来源,道教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三清是由元始天尊的皆为化身,这一种观点多为上清派道士主张。另一种说法,三清是由老子一气所化,即民间说的“一气化三清”,持此观点的主要是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无论如何,这些观点使“三清”平等而存在,道教各派不会产生等级高下,避免了教派之间的矛盾。三清尊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基本定型。

关于灵宝天尊,有人说他是三教教主之一的通天教主在人间化身,元始时为天真皇人,三皇时为灵宝大法师,周时为玄中大法师,至汉末则为正一真人天师张道陵。当然,在《封神演义》一书中,灵宝天尊(灵宝大法师)是作为玉虚宫十二金仙之一的身份存在的。当然,道教的神仙谱系记载有很多混乱之处,各持己见,不断修正,难以说清。

上清灵宝天尊,全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灵宝”二字,按照道家的解释是“天灵地宝”之意。《灵宝略记》中则记载说,这位灵宝尊神,“开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并说,他在枯萎的桑树下修行百日,“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作为文献记载认可了他的元始弟子身份。

再后来,天师道逐渐衰落,葛玄、葛洪祖孙二人之流派作为分支兴起,民间并称为葛家道,由于葛玄真人的教义传播,导致了灵宝派的诞生,葛玄的道场在江西阁皂山,因此灵宝派又称阁皂派,这一派以《灵宝五符》为主要思想,编著《灵宝经》三十卷,至唐代,教义为上清茅山派所吸收。到了北宋金元时期,阁皂山灵宝宗坛与江西龙虎山正一宗坛、江苏茅山上清宗坛并称为符箓三山。

小说中的灵宝大法师,出场次数不多,实战能力不强,法宝有龙虎印。但从法宝的名称,也可以窥见他的人物创造,应当与江西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书中写到,他没有亲传弟子,与西昆仑散人度厄真人是好友,道场在崆峒山元阳洞,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关于云居寺的传说故事(玉虚金仙住哪里之最终篇)(3)

黄龙真人——玉虚金仙中的“无事忙”

黄龙真人,在《封神演义》中的形象,就像是玉虚宫中的小师弟,典型的爱凑热闹,每次阶段性大战他都早早到场,虽然是个热心肠,可惜自身修行不到家,屡战屡败,是因为他每一次都会被人抓住而且还要靠自己的师兄弟甚至师侄们救回。

统计《封神演义》,黄龙真人有四场战斗,战绩无一胜出,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场对战赵公明。赵公明是近乎圣人级的人物,一出场就打死姜子牙,吓跑燃灯道人。黄龙真人与其对阵,直接被赵公明用缚龙索平空拿去,吊在旛杆上,尴尬至极,还得杨戬出马去救回来。

第二场对战云霄娘娘。云霄是三霄娘娘之首,也是准圣人级的万年修行,摆下九曲黄河阵,将黄龙与各位金仙全部用混元金斗抓去,扔到黄河阵,消了三花五气,废了毕生修为。这次是十二个师兄弟一起被抓,黄龙也不算丢人。

第三场对战吕岳。吕岳也是截教中的金仙人物,他和四个徒弟施展瘟㾮大法,攻打西岐城,黄龙真人单挑吕岳,反被吕岳嘲笑,书中记载,“吕岳战黄龙真人,真人不能敌,且败往正中央来”,后来被赶来的哪吒和杨戬打跑吕岳,救下黄龙真人。

第四场,对战马遂。万仙阵前,大家来看阵,截教上仙马遂说他们偷看阵法,黄龙真人提剑与马遂对战,原文说,“只一合,马遂祭起金箍,把黄龙真人的头箍住了”,众仙都没办法解救,直到元始天尊来才化解了危机。

这样的战绩,当然也没有什么弟子,不过在另外一个故事中,他与吕洞宾还有一场渊源。《五灯会元》记载一则公案,说的是“吕仙飞剑斩黄龙”,吕岩得到汉钟离传授道法后成为地仙,骄傲自满,某次途经黄龙山,见到了黄龙禅师讲法。他与禅师争论起来,几番不胜,放出飞剑要斩黄龙,飞到禅师近前却不能进。吕洞宾大悟求指点,归顺座下,成为护法。

有说这位黄龙禅师,是大禹治水时候的一尾金龙修炼正果,与黄龙真人恰是一样的出身,这样看来,到了唐末时期,经过近千年的修行,黄龙真人的法力和境界确实已经今非昔比,高明了不少。

书中黄龙真人修行的洞府,在二仙山麻姑洞。查考二仙山,有两座,其一在河北蓟州(今天津蓟县)境内,距九宫县城不远,另一座在安徽金寨县境内的悬剑山,主峰915米,据称原名二仙山,因清人陈伯卿在此举事,置兵书于峰项,挂宝剑于悬崖,由此得名“悬剑山”,当地传说系。当地传说,是黄龙真人、麻姑道人潜心修身之处,并有麻姑洞为证。

关于云居寺的传说故事(玉虚金仙住哪里之最终篇)(4)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头条号"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欢迎注名转发,不接受搬运式抄袭。文章相关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