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珍宝馆】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

我们现在熟知的小品画大多出自宋人之手,特别是南宋时期。因此也常被称为“宋画小品”

小品画在诞生之初具备一定的装饰功能,圆形的多为团扇扇面,方形的则通常为屏风或灯片。正所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小品画虽不过盈尺,但题材多样,花鸟、虫兽、山水、人物、建筑等均有涉及,但无论所画为何,于尺素中见乾坤才是其精妙之处。

或是光色艳艳、风姿朗朗的《红白芙蓉图》,或是月夜庭院中静赏海棠的《秉烛夜游图》,还有开创了边角构图的马远、夏圭的众多经典......

此前借「无声诗·南宋的小品绘画」特展为大家介绍了台北故宫馆藏经典南宋小品,本期「看见」,继续遴选20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画小品,邀请诸君共赏~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2)


01

北宋·佚名《虞美人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3)

绢本 设色 | 25.5 x 26.2 cm

此幅采用传统的没骨画法,不见笔迹。全幅设色富丽,渲染细腻,有光泽感。蝴蝶、花叶和茎设色较暗淡,和花形成对比。叶片、叶脉是全幅仅有的几处可见笔痕的地方。细观之下,画中所描绘的应是罂粟花。

02

南宋·李安忠《鹌鹑图册》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4)

绢本 设色 | 23.5 x 23.1 cm

此宋人鹌鹑图页,无作者款印。图绘鹌鹑一只,体形滚圆,斑纹、毛羽如生,作回首状,点缀平坡、秋黍等,是水平很高的宋人小品。清代曾由耿昭忠、耿嘉祚父子收藏,各有鉴藏印记。近代经吴湖帆、潘静淑夫妇收藏,有吴湖帆题签:“北宋李安忠鹌鹑”。

03

南宋·梁楷《布袋和尚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5)

绢本 设色 | 31.3 x 24 cm

图绘布袋和尚身着深褐色布衣,袒露双肩,胖墩墩的脸庞,两眼已眯成弯月亮,张开大口,笑脸迎人,显慈详,宽厚之态。梁楷,南宋宁宗时期任画院待诏,善画山水、佛道、鬼神,个性奇特,所绘人物画皆表达自己的处世之道。

04

南宋·马麟《楼台夜月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6)

绢本 设色 | 24.5 x 25.2 cm

此画绢本设色,画面作典型的边角构图。远山隐隐,水墨淋漓,界画精致,楼台掩映,高柳低垂,明月远照,笔墨清润。画面左下署款:“臣马麟”,因“麟”字残存右上部份,旧识为马远。但论者认为“‘麟’笔法圆劲,比其父秀润”,而此作与马麟另一名作《高烧银烛照红妆》风格一致,故再经辨识后确认为马麟作品。

05

南宋·吴炳《竹雀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7)

绢本 设色 | 25 x 25 cm

图中截取老竹的一竿竹枝上端,分为左右两杈,右侧条枝纷披,向左一枝只有光枝而无竹叶,呈“丫”式构图。一只竹雀立在光枝上,扭头举足作扒抓状,长尾撒开斜下,全身羽毛蓬松,双日闭合,作歇息状:动态非同一般,尤为可爱,给画丽增添了一番情趣。

06

南宋·佚名《寒林策蹇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8)

绢本 设色 | 26.9 x 29.9 cm

图中一位成年男子骑驴缓行,一个小僮相随在后,一手提着长筒,一手裹着袖头掩在鼻前,显得不胜寒冻。有学者认为,这一描绘与《李贺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的叙述相符。童仆手中所携长筒上有一块方补丁示意“古破锦囊”。如此,这一作品显然具有明确的意图,即表现李贺苦吟的典故。

07

南宋·佚名《花坞醉归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9)

绢本 设色 | 23.8 x 25.3 cm

画面绘远山高耸,山中各处桃花盛开,山脚木桥上,驴子驼着喝醉的主人向前方茅屋的方向走去,侍者挑担紧跟其后。茅屋门前犬吠,迎接醉归的主人,桃花掩映,山水环绕,恍若仙境。

08

南宋·佚名《锦雉竹雀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0)

绢本 设色 | 24.3 x 25.3 cm

图绘岸边坡石,翠竹、荆棘、杂草在石堆中倔强生长,两只锦鸡缩着脖子立于石上休憩,上方枯枝有一对五彩的鸟儿相向而立,立于下方的仰头紧盯着上方的鸟儿,则显专注可爱。

09

南宋·佚名《秋庭乳犬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1)

绢本 设色 | 24.2 x 25.4 cm

图中右侧一株芙蓉盛开,两只宠物狗被画面左上方的蝴蝶吸引了注意力,右边的角落里还有两只小奶狗相对而眠,神态安然,似沐浴在秋日暖阳之下。画家描绘宠物狗毛发的笔触细致入微,蓬松而柔软的触感仿佛就在手边,画面动静相宜,秋日午后休憩的场景盈然纸上。

10

南宋·佚名《水阁纳凉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2)

绢本 设色 | 24.4 x 24.9 cm

画面绘池塘一隅,水面上荷叶成片,楼阁坐落于池塘之上,一侧柳树成荫,水阁里一人吹风纳凉。通往水阁的栏杆道上,可见二个童子一人站凳摘果,一人立于一侧观望。此幅用笔精整,界画端严,画风近于李嵩。

11

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3)

绢本 设色 | 25.6 x 27.1 cm

图绘山顶上苍松横空、奇峰顶天,山腰林木中有楼观矗立,屋宇成群。崖边有围栏和行人。作者用长披麻及拖泥带水皴画山石,以多种点线画林木。近山凝重、远山飘渺、近树苍劲、远树迷朦,描绘出景物的远近因空气阻隔造成的视觉差异。

12

南宋·佚名《松下息寂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4)

绢本 设色 | 22.9 x 23.1 cm

绘高坡草地上,半截粗壮的松干、一根伸展的松枝。枝上一只酒葫芦悬挂着,树下酒酣后的和尚背倚松根、敞襟露怀,面前杂设纸笔,似睡非睡,视而不见,显得心情松弛,得憩寂之意。衣纹的线条凝重质朴,显示出粗布僧衣的厚实。其画风与梁楷接近。

13

南宋·佚名《松下闲吟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5)

绢本 设色 | 24.7 x 24.4 cm

图中绘一高士倚栏而坐,凝神远眺,神情悠然;远处正有一只仙鹤迎面飞来,松崖旁有一书童侍立于石几前,石几之上纸砚铺陈;近处松崖、竹石掩映成趣,整幅画面气象清旷,意境悠远。画面以边角构图安排在团扇之中,却无局促之感,有马远之风。

14

南宋·佚名《溪山风雨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6)

绢本 墨笔 | 23.7 x 25.7 cm

此画峰峦浑厚,山石皴法颇有北宋大师范宽的遗韵。宋代以范宽皴法作小景山水者并不多见,此画即为一例。只因范宽之法适合大画,作小景易显拥塞,但此画中远景与近景以笔墨的干湿浓淡加以区分,虚实相生,丝毫不给人拥堵之感。画中风雨交加,坡岸上那个抓不住雨伞的路人更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是宋代范宽传派的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15

南宋·佚名《溪山客话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7)

绢本 设色 | 28.9 x 27.7 cm

画面中远山高耸,烟云飘渺,近岸松林掩映,在树石怀抱中,右侧绘有一粗简茅屋,两位高士闲坐其间对谈,。体现了典型的南宋山水人物画构图。布局精巧、笔墨谨严,山阔水秀、人物居其间,闲适生活跃然画面,江河湖山的诗意情调也正是南宋山水画的重要风格。

16

南宋·佚名《雪江归棹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8)

绢本 设色 | 26.4 x 26.5 cm

此图亦为一幅山水人物小景,画中近岸与远山都被白色覆盖,点出了雪景时节,即将靠岸的两只小船则讲述了归棹这一主题,左侧小茅屋内一人端坐,似在等待归人,画面情节简单,笔触同样简练概括。

17

南宋·佚名《渔村归钓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19)

绢本 设色 | 22.9 x 22.1 cm

图绘近处三棵攀枝错节的树木植根于岩石之中,藤萝垂绕,树木及岩石占据了半幅画面;巨石下,河岸边有两座紧靠相依的茅屋,前方水中搭起的板桥上,渔翁肩扛鱼竿,垂钓而归。构图奇绝,归于夏圭名下,而用笔不类。

18

南宋·佚名《猿鹭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20)

绢本 设色 | 23.3 x 23.8 cm

图绘山野古松上,一只猿猴右手抱鹭,左手振臂而挥,似乎惊吓到树顶上的另一只白鹭,树顶上的白鹭张开的尖嘴、微张的双翅,似乎随时而逃,而被猿猴紧抱的白鹭,张开的尖嘴似乎在求救。大自然中这一紧张时刻被画家巧妙地捕捉并定格于画面之中。

19

南宋·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21)

绢本 墨笔 | 24.3 x 23.3 cm

本幅在团扇上绘松竹梅数枝,松针笔笔精审,竹梅婉转多姿,显示了作者极好的功底。扇面无款,有“子固”一印。上海博物馆另藏一赵孟坚《岁寒三友图》,亦为折枝松竹梅,用笔与此绝肖。

20

南宋·朱锐《溪山行旅图》

看见黄鼠狼有什么预兆(看见)(22)

绢本 设色 | 26.5 x 27.2 cm

此画又名《盘车图》,描绘严冬时节长途跋涉的南渡车队。人物手法简练,着墨不多而动态宛然,山水树石的画法属郭熙一派。朱锐好写盘车、骡纲题材,且往往描绘的是雪景。此画融山水、人 物、界画于一体,正体现了朱锐多种绘画才能。


你 最 喜 欢 哪 一 幅 小 品 呢 ?

留 言 区 和 我 们 交 流 吧 ~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